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娟  李雪艳 《包装工程》2024,45(2):216-225
目的 从保障生鲜产品安全、增强消费体验、提升生鲜品牌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探索新零售业态下生鲜包装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设计实践模式,以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方法 首先,基于生鲜包装污染的问题导向,通过分析国内生鲜包装设计现状,结合理论研究提出新零售业态下生鲜包装的可持续设计策略,即可循环组合的模块化设计、注重情感体验的人性化设计、重视技术创新的智能化包装,以及品牌化设计方案。结果 对“而荔”生鲜品牌的可持续设计实践验证了设计策略的可行性。结论 在新零售业态和疫情防控的环境下,通过对生鲜电商与生鲜包装设计现状的研究与分析,清晰地梳理现阶段生鲜包装所存在的问题,探讨生鲜包装的可持续设计策略,为生鲜的可持续包装提供设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联系十分密切,在现代时尚的消费观念下,消费者不仅注重商品的物质价值,同样也追求商品的精神价值,同时商品包装在消费领域的自我服务增强,商品包装已经成为"无声的销售员"。本文简述了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的关系,提出了如何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师应以分析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心理为基础,提升包装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业设计的地域文化产业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阳  杨洋 《包装工程》2015,36(22):104-107
目的针对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指出工业设计驱动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阐述工业设计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结论揭示了工业设计驱动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构建了工业设计驱动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模型,明确了深化此问题研究的方向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2,43(14):221-228, 253
目的 探索“新零售”背景下智能包装设计的技术与设计方法,为智能包装在“新零售”模式的后续开发中提供设计参考。方法 阐述智能包装技术在线上展示、线下体验、物流实体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智能包装设计的技术理念与设计实例,对“新零售”模式下的智能包装进行分类及应用研究。结果 “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为智能包装的生产落地提供了有效的突破性技术,活性智能包装设计、数字智能包装设计、结构智能包装设计作为“新型零”售模式下智能包装设计的主要应用范畴,将在包装安全、包装数字可视化、智能物流系统、包装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结论 智能技术在包装上的应用,不仅可以保证商品包装的安全与实际品质,让消费者获得更安全便捷的消费体验及个性化的商品服务,还可以让零售商通过包装收集消费数据,准确地进行市场预测,提升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语境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易平 《包装工程》2018,39(8):84-88
目的文化消费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置于文化消费语境下进行思考,以期拓展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方法避免仅从文创设计单向的审美视角出发,以文化消费的角度切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走进博物馆俨然成为社会时尚。围绕文化消费的语境,解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意向,提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即因势利导、文化创意、受众需求、品牌合力。构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即文化价值当先,博物馆独创品牌打造;文化主题挖掘,系列产品开发;文化创意延续,二度消费跟进;文化传播为重,非物与实物产品结合;文化消费群体细分,多元产品研发,为设计实践提供行之有效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现阶段,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告别了过去的突飞猛进,转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稳中求进。经过了一个阶段的经济低迷,2014年国内经济开始回暖。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国内新材  相似文献   

7.
陈香  杨诗怡 《包装工程》2022,43(14):320-325
目的 针对文创产品粗放式开发导致抑制文化消费增长的问题,引入可持续设计思想,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转型与实践提供一种理论方法参考。方法 从文化消费的角度对微观视角下的消费客体、中观视角下的消费主体和宏观视角下的消费文明等3个方面,探索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并从本能层次的直观感受、行为层次的使用体验和反思层次的情感思考,得出文化消费视角下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文化消费的设计要素,提出有利于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并以设计实例验证文创产品可持续性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产品可持续设计的类型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余森林 《包装学报》2010,2(3):46-49
从“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剖析了可持续设计的内涵,论述了废物再利用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设计、产品与服务设计及产品与社会和谐设计4种可持续设计类型的内容与价值,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性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与案例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余森林  喻娇 《包装工程》2018,39(12):15-19
目的拓展可持续性产品设计的思路,解析不同类别的可持续性产品设计案例,探讨可持续性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及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末端治理"来分析废弃物再利用的设计,从"源头干预"来分析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从"共享服务"来分析产品与服务系统设计,从"消费公平"来分析弱势群体的社会和谐设计,从而归纳可持续性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结论可持续性产品设计创新方法必须将关注重点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从实体产品扩展到产品服务系统,从物质文化领域扩展到精神文化领域。可持续性产品设计的内容,应该同时关注产品的"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将产品与服务系统有机融合,提升产品的使用效率与生态品质,促进全社会的消费公平,体现设计的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为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贡献设计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与包装装潢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林 《中国包装》2001,23(3):89-90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今天大众消费生活中许多新的需求,从物质功能到精神、文化性软消费的提升日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无疑使包装装潢设计面临更多的挑剔。自19世纪英国莫里斯倡导“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百年以来的设计艺术蓬勃发展蔚为大观,平面设计艺术同样如此。社会经济与文化对设计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包装设计的大花园中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作为意识文化和经济活动的双重载体,民族化包装不仅是获取经济效益的竞争手段,也是企业商品包装文化价值的体现。 民族化包装设计的形式美感是造型的仿古和民间自然物质形态、材质、图形、…  相似文献   

11.
李昂 《包装工程》2012,33(10):147-150
针对当前设计类活动外延宽泛,而内涵模糊的现状,选定其价值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于设计概念演进的分析中,明确了设计活动"转化性"的行为本质和"引导性"的行为目的。将其价值组成进一步解构至由原型和传达形态综合生成与放大的过程,并在结尾部分浅谈了提升设计价值的路径。希望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能够将设计实践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杨林林 《包装工程》2018,39(14):256-259
目的探究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方法从"中国风"的大背景切入,分析传统图案融入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新思路,结合传统图案深厚的文化内涵及艺术魅力,深入分析传统图案的形式及其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实际意义,接着从酒品包装、化妆品包装、茶叶包装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并列出凤纹图案、花卉图案、龙纹图案等具体的包装设计实例,总结创作出切合时代需求的有着浓郁中国风的包装设计作品的方法,探索提升产品价值、增强商品包装市场竞争力的设计思路。结论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图案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能够给包装带来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不仅有利于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创新,而且能有效提升商品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建罡  陈幼林 《包装工程》2021,42(6):265-271
目的 研究新媒体视阈下,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公共艺术生活中发挥出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归纳并总结视触觉在公益主题交互设计中的价值表现,探究公益主题交互设计的发展方向.方法 从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入手,梳理视触觉设计的发展脉络,分析视触觉的感知维度,以及其对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视觉美感、传播效果与交互体验等方面的提升;结合用户的欣赏体验与精神感受,研究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利用视触觉设计手段丰富交互体验的同时,探究实现扩大用户群体、倡导关注社会问题、调节公众情感等价值追求的途径.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应兼顾视觉体验与情感传达,充分利用视触觉设计提升视觉表现力,在充实画面信息的同时,推动公益主旨的传播与升华.  相似文献   

14.
潜铁宇  陈沫 《包装工程》2012,33(16):77-80
基于生态型设计的理念,阐述了基于自然的日用产品设计与传统设计间的区别,并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优秀案例加以分析,总结出自然形态设计对于日用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源于自然的设计方式不仅能够为日用产品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可以为日用产品增添丰富多彩的特点,从而调动人们对日用产品的使用兴趣和购买欲望,大大提升了日用产品的活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薛锋 《工程设计学报》2010,17(2):134-137
产品设计效果图是快捷、形象、有效的设计表达手段,是设计师将无形的创意转化为可视化形象的重要环节.对产品设计效果图所传递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产品设计效果图的片面理解,真正体现出产品设计效果图应有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产品设计效果图特有的图示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传递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产品信息,从而帮助确立可行的新产品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6.
汪笑楠  徐征 《包装工程》2021,42(24):292-298
目的 探讨楚漆器造物艺术当代设计转化的思路与发展策略。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功能、形式、审美、伦理4个层面,针对目前楚漆器造物艺术在当代设计转化中呈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与策略制定。结论 楚漆器造物艺术的当代设计转化在目前仍有实用性不强、同质化泛滥、亲体性不足、伦理意识缺乏等问题,其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从融合新技术、再现恢诡浪漫的艺术风格、融汇亲体性图式语言、融入伦理意识4个方面,进行转化设计实践,以提升设计转化产品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及社会价值。通过对楚漆器造物艺术当代设计转化问题的分析和设计策略研究,为楚漆器造物艺术当代设计转化和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语境下设计研究与设计管理的多重使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妤静 《包装工程》2018,39(20):39-42
目的 明确设计研究与设计管理在当下的多重使命。方法 在纵向上,从设计史书写方式的嬗变,分析其对哲学、社会学观点和范式的借鉴;在横向上,主要以法国社会学理论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习性”及“资本”社会学概念作为分析工具,阐释设计广泛参与社会建及社会关系的意义,通过经纬交织、层层递进的方式,结合后工业时代设计实践的具体情境,进一步剖析设计管理,设计领域的新兴学科对当代设计的具有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及伦理批判的多重意义。结论 结合当代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现状进一步提出设计管理这一新兴学科应高度关照设计的社会责任与伦理价值,即通过与商业管理的结合,不是为了创造资本盈利,而是让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网页设计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艺术形式,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网页设计形式的特征、原理、价值以及对当代人的影响,从而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网页设计相关知识和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先秦造物观念研究的不断深入,近20年来学界对先秦造物的设计价值认识和发现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文献论著代表着先秦造物设计价值观念研究的现有水平,同时也是奠定其继续拓宽发展的理论基础。对相关论著中丰富却零散的先秦造物的设计价值及观念进行系统地整理和评述,旨在勾勒出一个从器物到道法的逻辑结构,呈现先秦造物设计的价值取向,以期为当前探索设计价值论的理论框架、建构科学的设计价值观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元宇宙时代下的数字内容设计(“元”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展望。方法 以“元”设计的概念为基础,从“元”设计的特点、价值、内容、关键技术及未来的研究前景等方面,对“元”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结果 总结了“元”设计为设计工具迭代、商业模式发展、行业融合趋势等带来的影响。结论 在梳理“元”设计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元”设计的本质并探索了“元”设计的发展方向;“元”设计新思维利用多种新技术的融合发展,让数字内容设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元”设计的发展将加强虚实场景的融合,促进基础设施的升级并推动商业模式的迭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