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γ射线辐照方法,研究了丙烯酸/丙烯酰胺混合单体对聚乙烯膜的接枝共聚反应。结果表明,丙烯酸/丙烯酰胺重量比对接枝率有很大影响,当丙烯酸/丙烯酰胺重量比为12:8时,接枝率出现最大值;在体系中加入0.5%(w)氯化铜可有效抑制溶波中丙烯酸/丙烯酰胺的共聚反应;加入硫酸可促进接枝共聚反应。接枝材料的亲水性、导电性、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由于缺乏极性导致其亲水性、印染性以及与无机填料和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差。接枝极性的单体是提高聚乙烯极性的有效方法。文中综述了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的接枝机理,讨论了聚合物主链结构、单体和引发剂对聚乙烯接枝反应的影响及其副反应的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APS-TU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海藻酸钠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APS)与硫脲(TU)组成引发体系,研究甲基内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丙烯酸甲酯(MA)分别与海藻酸钠(SA)的接枝共聚反应,IR及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APS]=[TU]=(6-8)×10 ̄(-3)mol/L、[M]=0.6mol/L、SA=2.0g/100mol、60℃、反应4h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及接枝效率(E)值最佳。单体接枝活性顺序为:MMA>GMA>MA>EMA。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聚合高活性多功能引发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在烯类单体的链式聚合中,最重要的是自由基聚合,大约占70%,其次为配位聚合。由于自由基聚合所用的单体除常见单体和含吸电子的极性单体外,还有功能单体乃至带有侧基为液晶基元的乙烯基类单体,因此单体较多样  相似文献   

5.
在固定单体配比、膨润土用量、反应时间等部分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考察了不同引发体系对以淀粉、膨润土、丙烯酸为原料的复合高吸水树脂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铵一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硫酸铵一亚硫酸氢钠的最佳总用量为0.26%,其中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物质的量比为2:1,最佳反应温度为40℃。还讨论了引发剂加入方式对合成产物的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批加入法优于一次性加入法,反应初期加入引发剂总量的80%,接枝反应进行2h后再加入余下的20%。  相似文献   

6.
不同单体接枝SBS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接枝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接枝平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SBS(MMA-g-SBS)、丙烯酸接枝SBS(AA-g-SBS)和马来酸酐接枝SBS(MAH-g-SBS),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接枝SBS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接枝SBS作为改性剂对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H-g-SBS改性沥青的钟入度、延度、软化点和粘度都随着接枝率的增大而增加,MMA-g-SBS、AA-g-SBS提高了改性沥青的延度;三种接枝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大分子单体及其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由大分子单体合成梳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流形接枝聚合物的特点其应用;指出了梳形接核聚合物在聚合物合金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淀粉与二元单体的接枝共聚物在高吸水树脂、生物降解塑料、絮凝剂、纺织浆料及造纸助剂、采油助剂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PVC悬浮聚合引发剂的选择方法,并对产品平均聚合度进行了预测。为引发剂的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单体技术合成接枝共聚物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单体的合成方法 ,大单体与小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接枝共聚物技术 ,并介绍了该类接枝共聚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乳液聚合法进行乳液ABS接枝共聚合的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接枝率、冲击强度的影响;链转移剂用量对接枝率、冲击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量PP接枝产物接枝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分子量聚丙烯(PP)接枝含氧活性基产物接枝率的测定方法。用元素分析仪先测定氧元素含量,再计算出接枝产物的接枝率,方法简单、快速,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为高分子量PP接枝产物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马来酸酐(MAH)是最常用熔融接枝聚丙烯(PP)的单体,一方面由于马来酸酐中含有较高反应活性的酸酐基团,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乙烯基单体来说,马来酸酐均聚比较困难。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活性较低,而且在熔融接枝过程中聚丙烯降解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16.
用阴离子法合成了以二乙烯基苯(DVB)封端的聚苯乙烯大单体,并加以表征。首次利用阴离子法合成了此大单体与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在苯/THF、n-LiBu体系中的聚合反应特征,并用GPC、UV、IR、膜渗透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接枝丁苯共聚物的接枝数为2—22个,主链分子量3—30万,支链分子量单一控制在3000—8000内,基本实现了分子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表面引发聚合反应(SIP)引发剂的制备方法。纳米二氧化硅通过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反应,再经过水化、溴化等步骤可以合成一种含有活性Br端基的SIP引发剂,FTIR表征验证了引发剂能够成功地键合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此SIP引发剂可广泛的应用于无机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与改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在合成聚丙烯酰胺(PAM)的过程中,分别以亚硫酸氢钠(NaHSO3)和亚硫酸氢钾(KHSO3)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AM)聚合,确定最佳反应温度为30℃,最佳反应时间为4h。与氧化-还原体系和过氧化物类引发剂的引发效果进行了对比,并通过红外分析、黏度测试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确定NaHSO3和KHSO3具有较好的引发效果。NaHSO3和KHSO3可以较好地引发AM与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进行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为引发剂,于碱性介质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在聚丙烯酰胺(PAAM)上的自由基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MMA与PAAM质量比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即Ni(Ⅳ)引发剂浓度3.107×10-4mol/L,MMA与PAAM质量比小于10,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接枝共聚物效率约80%,MMA转化率约50%,接枝百分比300%左右。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表明共聚物由PAAM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两部分组成;共聚物的抗吸潮性和热性能比纯PAAM提高,结晶度比纯PAAM略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XS-B_1光镜观察国产及进口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预发泡粒子薄片,证实了可发性聚苯乙烯中游离苯乙烯直接影响泡沫聚苯乙烯质量。试验证明了采用复合引发剂和提高反应后期温度,可降低游离苯乙烯含量。聚合中加入少量磷酸脂,可以调节EPS的泡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