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设计与设计管理 1、设计管理的定义 上世纪60年代,英国设计师MarkOakley最先较全面地提出了设计管理的概念,在他编著的《设计管理》一书中指出:“设计管理是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为了进一步阐明设计管理的定义,英国的设计管理学家Alan从构成设计管理两个基本要素的视角提出了设计管理的概念,即设计管理是围绕管理企业和设计的活动。上世纪90年代,对应多样化生活的价值观和向知识集约产业构造转换,针对如何激发设计管理的作用学术界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亚利桑多·蒙迪尼(Alessandro Mendini)是意大利现代主义设计向后现代主义过度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是意大利自由艺术运动发起团体孟菲斯的成员之一。他的设计也许并不被很多人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他为代表的设计师将意大利设计带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3.
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已经88岁了,作为意大利当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经历了设计流派纷争的年代,新设计运动“孟菲斯”也是他曾经活跃的舞台。我们外界看他的世界,却总以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评论,却不知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如何的想法。也许,对意大利当代设计的理解,需要从他这里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4.
从40年代美国设计师Roymond Loewy,到80年代法国设计师Philippe Starck,随后Marc Newson是90年代以来最杰出的设计师之一。他巧妙地运用充满魅力的未来主义设计风格.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产品设计到空间环境的改造.而他所涉及设计领域之广是极少设计师所能达到的.从酒吧设计.自行车和手机,到私人飞机内舱设计和汽车概念设计。与此同时,Marc Newson的设计也深深影响着新一代设计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设计发展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成明  马磊谮 《包装工程》2007,28(6):180-182
我国的现代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相比欧美、日本等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滞后很多;但通过大量开展各种方式的国际设计交流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我国设计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我国现代设计发展必须引进吸收和交流创新,才能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我,生于70年代初,平面设计师,从业十二年。从整个90年代到现在,我亲身体验并参与了设计在意识、技巧以及硬件、软件等方面的诸多革命,设计永远没有止境,而我的奋斗也同样永无终点。我对待自己是严厉而苛刻的,相对静止便是绝对倒退,我用这个不断审视和拷问自己,这也给了我一条不太平滑的人生曲线,但对于我来说,平乏才是真正的折磨。  相似文献   

7.
上海韩秉华设计艺术原创设计工作室,是上海市最新成立的十二个大师原创设计工作室之一。由香港著名现代艺术设计师韩秉华设立的创意空间。韩秉华先生自70年代以来起从事设计及艺术创作,作品包括标志及机构形象。也担任不少酒店、商场、大学及公共建筑中的导向系统,平面及环境设计,并善于将艺术柔和在环境设计中。作品遍及香港、新加坡及中国大陆等地。  相似文献   

8.
《工业设计》2014,(9):16-22
唐然: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从本科时期就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读硕士研究生后留校在城市设计学院任教。以家具设计与文化研究为主玫方向,在许多家具设计类大展上夺得奖项,并多次在海内外举行家具设计展览。她是国内20世纪现代家具设计运动中的新生代主力人物,对现代设计文化、对当代设计生活影响都很大,但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地区文化的复杂性,使整个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同时代的许多杰出设计师都以他们各自独特的方式为现代家具设计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她以自己超时代的设计体系,在工作单位中更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大师。  相似文献   

9.
当《包装&设计》杂志再次将目光投向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设计领域又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70/80年代出生的设计师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力军。与老一辈设计师相比,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成长于资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更为关注个体设计思维的表达,并因此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设计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海量信息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界定传统与现代、高雅与低俗、商业与艺术。理想和现实的取舍充斥了整个生活,并决定了我们的做事方法。这是一个焦虑的年代.一个需要我们去主动思考的年代。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艺术的创新只是设计师的自觉要求,是设计师寻找新鲜的艺术语言,来创造“新的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包装设计的创新不仅如此,它还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艺术不必追随时尚,也没有引领时尚的义务。而在现代生活必需品中,包装和时尚是紧密联系的,在众多的社会时尚现象中,包装的时尚是占据主要位置的,但是回顾包装的设计历史,这又使得包装总是某个年代的最明显和有意义的象征符号,它不仅能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也能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内涵和美学风尚。包装设计的创新因此而具有了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与设计》2007,(9):68-69
设计师们又一次在这个时代显示出了超凡的创造力和品位,与设计师一起创造卫浴空间绝对有着很多令人期待的惊喜。汉斯格雅公司旗下以设计见长的雅生品牌找到了意大利设计师安东尼奥,奇特里奥。在奇特里奥看来“多样设计”是基本的设计概念.他说:“多样设计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创意和产品.而且还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为各种浴室风格提供解决方案。”而雅生品牌主管菲利浦·格雅则认为“我们对产品进行了仔细审查.并且引进了新的元素.在必要时做必要的改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产品的逆向设计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姜楠 《包装工程》2002,23(3):133-134
对产品的逆向设计法的流程、关键技术与应用作了研究,指出现代工业设计师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时采用逆向设计法将有起点高、成本低、周期短、易改型、易创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包装与设计》2006,(6):4-23
Williams Murray Hamm成立于1997年初,早期为客户提供标志和图形设计,而这一行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就已经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了,所以,感觉到当时市场上对设计的热情已经有所变淡时,三位合伙人Richard Williams、Richard Murray和Garrick Hamm一直在努力寻求重新唤起客户对设计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自1879年爱迪生和史沃顿发明钨丝灯泡以来,现代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灯照明了。上世纪初,美国名的蒂法尼公司(Tiffany)聘请两百多名手工艺人制造彩绘玻璃工艺灯,因张扬“新艺术运动”精神,而一时间传为佳话;二三十年代,包豪斯学院师生设计的适于批量化生产 家用灯具,则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典范;消费主义盛行的六七十年代,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塑料,逐渐渗透到家用灯具行业——“阿特米德公司”(Artemide)便是该时期,在设计与研发塑料灯具、树立塑料产品价值观,以至最终在市场上牢固确立塑料灯具地位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名意大利灯具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上海包装》2004,(4):21-23,2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出神入化。日本的优秀设计师把中国的书法艺术融汇进包装设计中,诠释出对于现代商品包装的时尚理念,形成了日本的包装设计风格。中国是书法艺术的鼻祖,对于日本包装设计师“中为日用”的传承,可否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罗斯·洛夫格罗夫(Ross Lovegrove)出生于1958年.先后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工业设计,80年代初,他开始在德国的青蛙设计顾问公司工作,主要为苹果和索尼做设计。随后.他又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从事设计工作。1986年.他回到了英国并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他不断地与世界上最杰出的一些设计制造商合作.例如Kartell,Luceplan和Cappellni。目前,他作为一名欧洲设计师在日本从事大量的设计工作,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设计》2007,(8):86-88
随着技术、信息、交通和通讯的迅猛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扭转的世界里,谁拥有知识,谁就拥有一切。如今,设计师们的劳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劳动是创造性和艺术价值的结晶,是精神和物质的有机合,是知识和工业的联合体,这就要求法律和社会的特殊保护。因为设计师的作品囊括了产品内在思想的精华和物质使用价值的本性,然而,设计师的作品保护从哪一站开始,又是从哪个角度开始呢?我们在意大利找到了答案,法律是知识产权和工业设计的安全伞,保障了设计的完整性,承认设计者们工作的至高性,提供了现实的舞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民族工艺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颖 《工业设计》2012,(2):71-72
随着世界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设计师们也在积极的探索现代设计的出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认识到设计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试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相融合,探索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模式。从素朴设计、和谐设计、意境设计对应到现代设计理论中的简约设计、绿色设计以及情感化设计探寻在现代设计中特别是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