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Z区块储层岩基质孔隙度、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具有明显的非层状、地层地应力状态不明确等特点,针对该区域储层气藏特征与开发现状,在岩石力学参数以及地应力测试的基础上,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域储层进行三维地应力场反演计算,从而建立该区块储层地应力连续剖面。  相似文献   

2.
初始地应力场是煤矿开采工程设计和安全性分析的重要依据,通常工程区实测地应力点较少,必须在有限的地应力资料基础上,采用反演分析方法获得整个工程区地应力场。基于现场地应力实测资料,结合新安煤矿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结构特征,研究了新安煤矿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学模型多元回归方法,进行了新安煤矿六七采区地应力场三维反演分析研究,获得了该区域地应力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结果表明,新安煤矿地应力场分布受构造应力和地质构造的综合影响,褶曲、断层等构造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地应力情况是制定储层改造方案的重要参考要素,多薄层油藏受非均质性影响,不同层段、不同位置开发程度差异明显。本文结合大37-大52块多薄层油藏进行了地应力综合分析。首先通过多层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对模拟纵向地应力剖面进行校正,并结合隔层厚度差异对压裂工艺进行优化指导;然后通过测井数据计算及现场压裂曲线分析,计算51口井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并绘制出地应力平面分布图,指导平面差异化改造。该地应力分析方法可有效指导该地区多薄层油藏的差异化压裂改造,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阜康矿区地处于阜康断裂带和妖魔山断裂带之间的山缘构造带上,区内褶皱发育、地形复杂,储层特性呈现非均质性等特点,煤层气开发井场选择困难,所以对阜康矿区现今地应力分析十分必要。根据阜康矿区构造形态以及地质特征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根据岩石力学实验结果确定模型力学参数,运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阜康矿区主力煤层现今应力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阜康矿区现今应力场的分布相对稳定,A2、A5煤层基本处于常压储层,阜康矿区的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内煤层气的运移以及保存条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合理开发井网的布置、压裂改造方案的设计、水平井的部署和注水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确定储层构造地应力场,是油田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本文提出用多方程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构造地应力场,在有限元地质模型上施加不同的边界荷载,模拟地应力场的不同影响因素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并在现场地应力实测资料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反演方法,预测了不同井位所在储层的地应力值,结果表明误差不超过5%.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可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
针对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非均质性严重,天然裂缝的分布、地应力的变化比较复杂的特点,加之气藏开发井网密度较低,分布不均匀,为了获得气藏井间裂缝及应力信息,采用成像测井与三维地震相结合建立井间裂缝评价模型,获得井周裂缝高密度区及地层三向地应力变化,首先分析了井壁裂缝所在的储层岩性、厚度、孔隙度、开度、产状对裂缝空间延拓的影响,建立基于井壁裂缝参数和影响裂缝发育因素的智能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合理的裂缝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研究成果为气田井位设计及压裂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某油田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储层纵向上多期叠置,砂体横向迁移变化快。以测井、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该区块砂体三维展布情况、砂体几何形态、储层沉积相、孔隙度和渗透率配置关系,系统的分析了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研究认为,各小层非均质程度各异,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砂体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薄,整体上储层非均质性中等偏强,主力含油小层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8.
就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应用进行分析,分析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构建渗流评价方法、提升薄互储层预测精度新型方法与相控地应力预测技术,构成储层改造完井试配井网技术,提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于低渗透油气田(藏)而言,储层地应力场是控制水力裂缝大小与方向的关键外部因素,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主地应力方向的研究对井网方向的确定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地应力的大小、方向及分布规律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首先利用ANSYS对安塞油田储层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构造地应力进行正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神经网络优化参数,得到储层的反演参数值;进而利用Ansys结合surfer8.0得到安塞油田储层构造地应力场的等直线图和表面图。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方向,大小为22—45MPa,模拟值与测量值相比的最大误差不超过9%,为油田今后的高效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套管一水泥环一储层岩体环组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对套管及水泥环在非均匀地应力和均匀内外压共同作用时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气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储层研究过程中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通过对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PETREL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雕  李博良 《辽宁化工》2012,41(10):1073-1074,1096
储层随机模拟技术能有效地描述储层非均质性,定量化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已在储层建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是储层随机建模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实例,建立三维相模型,储层物性模型,并对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研究.所建立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井网调整,以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峁塬地区长4+5_2储层物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因此对其储层特征的研究已成为研究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刘峁塬地区长4+5_2区域地质背景,结合扫描电镜等资料和图件,对该地区长4+5_2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古城油田泌浅10区早第三系核桃园组Ⅳ9层砂砾岩储层非均质建模中,针对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用井内外信息的随机性特点,综合运用测井数据、岩心描述数据等多方面信息,以减少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利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方法,进行单砂体细分对比,确定储层格架特点,建立地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用Petrel软件对该区块的油藏构造和油藏属性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从而使得油藏的非均质性描述和认识更为直观、合理,为油田增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X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的中西部,在区域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苏X区块发育低孔、低渗、低丰度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储层具备"厚砂薄储"特征,且岩性的非均质性相当严重。通过建立研究区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可以从定量的角度预测有效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及内部物性非均质情况,为研究区合理布局井位,调整增产措施,模拟预测产量方面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6.
该油田具有低渗透、低孔、层薄而多、应力敏感性强以及微裂缝发育等特点,还具有显著的双重介质储油层的特性。因为对天然裂缝的开启导致了压裂早期砂堵和压裂液过量滤失的缺陷,导致了该区油藏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本文根据该油田勘探及开发过程中压裂改造的实践应用,利用压力降分析成果及储层裂缝开启机理,通过地应力剖面分层研究及配套射孔优化、全三维压裂模拟、暂堵、限流压裂、前置段塞以及转向控缝等工艺的实践,解决了该类型储层压裂早期砂堵的问题。现场的应用达到60井次,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增产原油量5×104吨。  相似文献   

17.
沁水盆地煤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参考含油气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对山西沁水盆地煤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首先应用沉积学的方法和原理,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域主要存在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浅海、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然后从沉积相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灰分产率与煤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指出泥炭坪形成的煤层的非均质性最弱;三角洲次之;河流相最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技术,在锡林好来构造近洼—斜坡带,发现了与次洼走向一致的构造岩性圈闭,通过试油地质分析,该储层为常温常压且非均质性比较强的中孔低渗储层,含油面积3.05km2,石油地质储量246.69×104t,技术可采储量27.04×104t。  相似文献   

19.
地应力场演化规律研究是煤系非常规储层甜点区评价的重点。基于野外地质形迹测量与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太原组力源演化特征,建立了三维地质与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古地应力场。结果显示,研究区太原组经历了印支期近N-S向、燕山期NW-SE向和喜马拉雅期NE-SW向构造作用,且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控制了研究区现今构造形态。其中,印支期最大水平主应力介于83.6~90.4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介于26.7~32.5MPa;燕山期最大主应力介于134.0~143.0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介于54.5~61.0MPa;喜马拉雅期最大主应力介于95.0~104.0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介于32.4~39.4MPa。总体而言,地应力在平面上总体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展布,主要在L-33和L4~L-27井区存在应力低值带。地应力场演化的阐释将为研究区太原组储层物性评价和勘探目标区优选提供新的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20.
理138油区目前共完钻各类井375口,无注水井。采用天然能量进行进行衰竭式开采,部分区域底层欠压,导致采收率低,迫切需要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文中从油藏地质方面着手,重点分析了该区域油藏地质特征、储层敏感性、储层的非均质性等方面,分析表明采用注水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