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反胶束同时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技术的原理、优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反胶束的大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有机溶剂的种类、水相的pH值、离子强度及操作条件等,并预测了今后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AOT反胶束体系后萃大豆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超声波辅助反胶束体系(AOT/异辛烷)萃取大豆蛋白的后萃过程,并分析各因素对蛋白后萃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全脂大豆粉中蛋白的最佳后萃工艺条件为:KCl浓度1.0 mol/L、pH值7.0、超声功率为270 W.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后萃率为98.91%.  相似文献   

3.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的研究及萃取后反胶柬体系性质变化的试验以及相关资料系统的分析,推断出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的模型为固定大小模型,而大豆蛋白与表面活性剂间的疏水性作用是促使蛋白质在反胶束中溶解的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对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后萃过程的强化作用。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并与未使用超声波辅助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蛋白质萃取率可提高19.59%,且萃取时间大为缩短。使用响应面试验分析得到了超声辅助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的最佳后萃工艺,并对两种蛋白产品的组分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赵俊廷 《中国油脂》2001,26(3):31-34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植物油和蛋白质的反萃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蛋白质反萃率的主要因素是:萃取时间、水的pH值和KCl浓度。反萃条件为:萃取时间90min,水的pH值7.7,KCl浓度1.2mol/l,与传统制油工艺比较,油的萃取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反胶束技术萃取植物蛋白和油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反胶束萃取技术萃取植物蛋白和油脂的原理和特点,并对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论述,对今后反胶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以全脂大豆为研究对象,为提高反胶束前萃取大豆蛋白的效率,利用变频微波萃取仪,辅助反胶束技术前萃取大豆蛋白。研究单因素即提取温度、pH值、液料比与时间对大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主要因素的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参数,且检测了参数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利用统计分析和优化,结果显示,微波对前萃取大豆蛋白影响的相对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温度>pH值。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43.3 ℃、pH 8、萃取时间23 min时,蛋白质前萃率达到最高水平,提取率80.61%。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影响总传质系数的各个主要因素(缓冲溶液pH、反胶束含水量W0、表面活性剂浓度、KCl浓度、振荡速度操作温度),探讨了以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前萃过程中总传质系数随缓冲溶液pH和KCl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pH7.0和KCl浓度0.1mol/L附近出现最大值;随W0和AOT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W0大于12时,总传质系数基本不变;随温度的变化总传质系数变化不大。由此可以推断出蛋白质的加溶过程,不仅与蛋白质分子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和疏水力有关,而且与界面阻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影响总传质系数的各个主要因素(缓冲溶液pH、反胶束含水量W0、表面活性剂浓度、KCl浓度、振荡速度操作温度),探讨了以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前萃过程中总传质系数随缓冲溶液pH和KCl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pH7.0和KCl浓度0.1mol/L附近出现最大值;随W0和AOT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W0大于12时,总传质系数基本不变;随温度的变化总传质系数变化不大。由此可以推断出蛋白质的加溶过程,不仅与蛋白质分子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和疏水力有关,而且与界面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的后萃过程中,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KCl浓度、超声温度、缓冲溶液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等6因素对大豆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并采用了响应面分析法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确定了大豆蛋白后萃取的理想工艺条件,即KCl浓度为1.51mol/L、超声温度45℃、pH9.52、超声时间31.65min、超声功率240W、乙醇浓度为0.38%,最终大豆蛋白的后萃率达到(93.78±0.35)%。  相似文献   

11.
蛋白酶对反胶束体系前萃率规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利用4种蛋白酶在SDS/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的同时,对其酶解,考查酶加入量、缓冲溶液pH、W0、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浓度等六因素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规律,确定碱性蛋白酶萃取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W0值、缓冲溶液的pH、萃取时间、乙醇浓度、酶加入量、萃取温度,分别为16.1、7.5、30 min、0.4%、5%、45℃。为今后研究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和分子量大小与反胶束"水池"微观结构相互关系的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以大豆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油中的豆甾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大豆油中豆甾醇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40min和液料比19mL/g。在此最优条件下,豆甾醇的提取率最高,可达到34.15%。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过程所产乳状液的稳定性,得到较高的游离油回收率,研究了α-淀粉酶、纤维素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的破乳效果;通过破乳率、Zeta电位、粘度、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指标,分别考察了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选酶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破乳效果最好,相同水解条件下,Alcalase碱性蛋白酶的破乳率高于7L中性蛋白酶。2%的7L中性蛋白酶酶解60 min时破乳率达100%,而在相同酶解时间内,1% Alcalase碱性蛋白酶即可实现100%破乳。经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水解后,乳状液的粘度变低,电位电势减弱,油滴发生聚集,导致乳状液稳定性下降。随Alcalase和7L蛋白酶浓度和酶解时间的增加,相应地,乳状液的粘度进一步降低,破乳率上升。  相似文献   

14.
CTAB反微团萃取大豆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CTAB-反微团从水溶液中萃取大豆蛋白质的影响因素,因素包括:萃取时间、离子强度、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助溶剂配比、水相pH等,并提出了最佳的萃取条件。最后从反微团微观结构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和对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中蛋白实验的系统研究,得到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中蛋白的动力学模型为:R=(18.294 0E0+0.273 4ρ0)exp(-0.256 2DH),式中:E0为初始蛋白酶质量浓度,ρ0为初始底物质量浓度,DH为水解度。通过数学推导和对大豆蛋白酶解反应过程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失活的系统研究,得到膨化大豆蛋白的酶解反应过程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失活的动力学常数K=4.920 4 min-1。通过拟合实验证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证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同时酶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低温脱脂豆粕中的蛋白质。同时加入蛋白酶对大豆蛋白进行酶解,研究了酶的种类、pH值、W0、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和参数,为今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利用反胶团法萃取文冠果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浓度、pH 值、油水比、温度等因素对蛋白质前萃率的影响,确定了反胶团法萃取文冠果蛋白质的前萃工艺条件,建立了萃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文冠果蛋白前萃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0.03mol/L、萃取温度30℃、油水比1:1(V/V)、pH10,在该工艺条件下蛋白的实际前萃率可达56.27%,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文冠果蛋白质萃取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食品级的葵花籽油微乳提取玉米黄粉中天然色素的应用。以葵花籽油微乳为提取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固液比、温度和时间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出葵花籽油微乳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回归模型,并对提取后的葵花籽油微乳进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影响色素提取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是固液比温度时间;根据响应面和SAS软件优化出的结果,最佳提取条件取为:固液比1:42、温度71℃、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的实际提取得率为0.34 mg/g,与预测的理论值相近,表明该模型能够真实的反应筛选条件对色素提取得率的影响。提取后葵花籽油微乳的性状良好,粒径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