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热卷箱弯曲辊运动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弹塑性弯曲变形理论为依据 ,结合几何弯曲成形的有关知识 ,讨论了三辊式热卷箱弯曲辊辊缝大小的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满足无芯卷取工艺要求的热卷箱弯曲辊上抬速度控制的数学模型 ,并给出了变速抬升时的速度控制曲线 ,其研究成果对于热卷箱装置的国产化设计制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热轧带钢卷取塔形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于千  杨健  余威  王伦  李瑞恒 《轧钢》2007,24(3):59-60
分析了热轧带钢卷取塔形产生的原因,对卷取过程中夹送辊、芯轴和助卷辊的速度控制,卷筒与轧机间的张力控制,侧导板控制,以及卷取区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改进后,卷取塔形问题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因瓦合金带材平整和纵剪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侧弯,从而影响卷取后带材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因瓦合金带材二辊平整和平整后剪切过程的仿真模型,检测了1. 5 mm厚、1 150 mm宽的因瓦合金带材在以不同弯辊力平整时的辊缝凸度、平整后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以及纵剪后的侧弯量。试验和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纵剪和卷取时带材边部的"鼓包"部位和程度来判断侧弯的方向和大小,进而调整弯辊力,以控制辊缝凸度。并指出,为确保带材纵剪后卷取时不产生"鼓包",辊缝凸度的控制精度应达到3μm。  相似文献   

4.
不均匀压下板带面内弯曲模拟装置加载辊缝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锥辊不均匀压下板带面内弯曲成形结果取决于加载辊缝,而成形装置的加载辊缝与原始辊缝不等.在模拟装置上实现了成形过程,给出了加载辊缝的变化参数.基于梁的弯曲变形理论,建立了用于预测辊缝变化参数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正> 在直缝焊管的生产工艺中,成型方法对焊管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不断提高焊接速度及市场对焊管品种规格的需求,焊管生产厂对成型方法和孔型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中小直缝焊管的辊式成型分类,按成型过程中带钢边缘的横向运动轨迹分,有圆周弯曲法、边缘弯曲法、中心弯曲法、组合弯曲法等;按成型辊的排列方式分,有一般连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莱钢1500热轧生产线热卷箱设备组成和主要功能,采用两套独立的液压控制系统分别控制入口、出口弯曲辊的升降,给出了弯曲辊辊缝计算模型.弯曲辊抬升速度采用分段控制,以适应弯曲辊辊缝的变化与卷径的变化相配.采用正弦曲线无芯移送钢卷.  相似文献   

7.
秦红波  郑立康 《轧钢》2024,(2):126-132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过程中,带钢速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当带钢尾部离开精轧末机架后,带钢速度由轧辊线速度转化为卷取机芯轴速度,复杂的卷取过程影响了带钢速度的稳定,导致带钢尾部卷取温度控制出现严重偏差。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温度模型、张力扭矩模型以及热轧生产大数据进行有机结合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卷取机芯轴张力控制异常是造成带钢卷取温度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了卷取机芯轴张力报警功能,细化了芯轴张力与夹送辊压力控制的带钢厚度层别,优化了控制参数以保证带钢速度稳定,同时开发了带钢尾部卷取温度补偿模型。结合多目标优化,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带钢尾部温度超差占比下降3.26%,卷取温度命中率提升2.29%,为全面解决带钢通长方向卷取温度命中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棒材矫直过程中等效应力的变化过程以及矫直对残余应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分析了矫直过程中等效应力的演变过程。同时分析了辊缝、倾斜角度、矫直速度、材料屈服强度以及挡板间距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最终给出了辊缝及角度的取值原则。结果表明,辊缝及矫直辊倾斜角度对矫后棒材芯部残余应力影响较大,辊缝越小、角度越小,矫后棒材残余应力越大,反之越小;矫直速度对矫后棒材残余应力影响不大;材料屈服强度越高,矫后残余应力越大,反之越小;挡板间距越小,矫后棒材芯部残余应力越大,表层残余应力越小。  相似文献   

9.
俞家栋 《上海金属》1992,14(2):21-25
为适应卷取机卷取厚带钢的要求,开发了踏步控制(Step Control)卷取技术,出现了全液压卷取机。本文介绍了新型卷取机的助卷辊传动机构的改造、带钢头部的检测跟踪、助卷辊电—液伺服控制原理以及完满地实现空辊缝调定、预定位和踏步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四辊平整机轧制过程辊系变形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800mm四辊平整机板形控制的弯辊力预设定问题,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四辊平整机轧制过程三维计算模型。模型将辊系弹性变形与轧件弹塑性变形耦合在一起,进行统一建模与分析,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下轧辊压扁、辊系弯曲变形及辊缝形状的分布规律,得出了工作辊弯辊力对辊系变形和辊缝变化的影响关系。计算结果可为建立平整机板形控制的弯辊力精确预设定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莫军晓  张少祥  梁海涛 《轧钢》2014,31(3):61-64
研究分析了某四重平行辊矫直机上辊下垂的原因,得出上矫直辊平衡装置的平衡力明显不足是其直接原因,通过改变弹簧的组合形式,提高弹簧组的工作负荷能力,解决了矫直辊下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分析通用软件MSC.Marc对变截面U型材辊弯成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本文对变截面辊弯成型仿真采用轧辊轴向加工技术(代替法向加工技术),对角度连续变化的变截面U型材分别进行立辊加工和平辊加工成型模拟分析。得出结论揭示了平辊加工和立辊加工对变截面型材在90°折弯变形时产生的影响,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首民  李秀军 《轧钢》2007,24(6):25-27
针对双机架冷轧机组的生产工艺特点,以及传统弯辊控制技术的不足,综合协调控制1^#机架工作辊、1^#机架中间辊、2^#机架工作辊和2^#机架中间辊4部分弯辊力,以成品板形质量最佳为优化目标函数,同时将各个部分弯辊力的相对余量均匀作为约束条件,确定出弯辊力综合设定模型,该模型可提高弯辊对板形的控制能力,延长弯辊缸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辛越 《轻合金加工技术》1998,26(5):19-22,29
阐述了轧辊磨削参数和轧辊表面粗糙度的关系,为选定轧辊磨削参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考虑二辊矫直机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典型产品的辊形曲线,从矫直基本原理入手,根据弹塑性弯曲理论,应用迭代法计算了轧件一次弯曲矫直时的弯曲力矩和相应的反弯曲率,计算给定方案下形成的残余曲率,给出了矫直精度的数学模型。对于一定的矫直辊形和矫直方案,提出了矫直精度计算方法。具有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钢辊环静态铸造条件下内部组织疏松,使用寿命短,离心铸造条件下易产生偏析的问题,研究了挤压铸造对高速钢辊环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挤压铸造高速钢辊环具有组织致密、元素偏析轻、硬度高、硬度均匀性好等特点,工业应用表明,其使用寿命明显优于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辊环。  相似文献   

17.
静态铸造高速钢辊环组织疏松,寿命短,离心铸造高速钢辊环易产生偏析,研究了挤压铸造对高速钢辊环力学性 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铸造高速钢辊环组织致密、偏析小、硬度高、硬度均匀性好,使用寿命明显优于高镍 铬无限冷硬铸铁辊环。  相似文献   

18.
运卷小车托卷装置的托辊中心距是保证带卷不发生倾覆的重要参数。运卷小车中心距设计应主要考虑轨道平面度误差、带卷直径和托卷直径。选取托卷中心距应综合考虑托卷装置处于轧线上的位置,避免设备之间发生干涉。  相似文献   

19.
双辊薄带高速铸轧机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培玮  李培杰 《铸造》2005,54(9):847-85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MDTRC、METRC和HPTRC等新型双辊铸轧机,对设备和工艺特点以及所得铸带的组织性能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立式TRC、铜质铸辊、无润滑、低过热度和半固态铸轧是提高铸轧速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冷轧工作辊的磨削加工以辊身的加工为重点。通过控制速度与进给量来保证辊身硬度、平直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