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VC阻尼控制附加信号选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壮大,低频振荡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区域间低频振荡更为严重而且较难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阻尼控制.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附加控制来实现区域间振荡的阻尼控制.通过时域仿真,比较了不同附加输入信号在区域联络线潮流变化情况下的阻尼特性.研究表明,线路电流幅值是其中最为合适的附加控制信号. 相似文献
2.
系统的总振荡能量和振幅对应,消耗振荡能量的元件对振荡衰减的贡献为正,具有正阻尼。提出了一种以消耗振荡能量为目标的阻尼控制设计方法,推导了高压直流输电(HVDC)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附加阻尼控制策略。该方法统一了基于能量函数下降的一大类阻尼控制策略设计方法,并为这类方法建立了严格的理论基础。控制策略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对其他元件振荡能量消耗情况的影响。研究了考虑负荷的SVC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在附加控制中引入频率偏差项增加负荷的振荡能量消耗,增强阻尼控制的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的FACTS阻尼控制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间低频振荡正成为限制电网传输能力的瓶颈。对少数发电机组安装PSS来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很难有好的效果。但FACTS因其安装地点的灵活性及良好的动态性能而给抑制区域间振荡提供了新的手段。为此,利用相角补偿原理,设计控制器持续减小区域间的振荡能量,以此来实现区域间阻尼控制。以SVC为例详细说明附加阻尼控制器的设计,通过PSASP软件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具有附加阻尼控制作用的SVC能有效地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另外,对其它几种常用的FACTS器件也设计了阻尼控制器,并同样通过了PSASP下的仿真验证,阻尼效果很好。以上结果证明利用FACTS可实现区域间低频振荡的阻尼控制。 相似文献
4.
5.
提出了1种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PSO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含SVC多机系统的类似单机无穷大Phillips-Heffron模型,并结合粒子群算法PSO,对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方法以最优控制原理为基础,综合考虑了SVC附加阻尼控制器与励磁系统的性能,将控制器的参数设计转化为带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此外,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了2机测试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遭遇不同的故障和扰动时,所设计的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均能很好地抑制系统低频振荡,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考虑时滞影响的SVC广域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考虑时滞影响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广域附加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以含有SVC的新英格兰电力系统为例,通过几何可控/可观度分析选择SVC的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广域输入信号,采用留数法计算得出了其时滞补偿参数,随后采用时滞稳定性判据分析了含有SVC常规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增益与闭环电力系统的时滞稳定裕度的关系,最后根据时滞稳定裕度结果确定了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增益。仿真结果表明,考虑时滞影响的SVC附加阻尼控制器既能够提高系统的阻尼特性,又具有一定的时滞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马燕峰蒋云涛陈磊赵书强 《电网技术》2017,(6):1741-1747
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对电力系统阻尼影响显著,同时也为抑制低频振荡提供了新途径。为此提出了基于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的光伏电站有功附加阻尼控制。采用复数力矩系数法推导了光伏电站ADRC附加阻尼控制对发电机阻尼系数的影响,在DIg SILENT中搭建了含光伏电站ADRC附加阻尼控制的电力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对比了传统PI控制器与ADRC控制器对低频振荡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ADRC控制器效果更为优越;在4机2区域系统中仿真了不同联络线功率和光伏电站并网容量下控制效果,表明ADRC控制器不仅有效抑制联络线的功率振荡,而且抑制了邻近同步发电机的有功振荡,且随光伏容量增大抑制效果也越明显,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可以提供电压支持,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其附加阻尼控制又可以改善系统的阻尼状态,抑制低频振荡,这2种功能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了单机无穷大系统中SVC的电压控制与阻尼控制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SVC的阻尼控制与电压控制存在矛盾,增强系统阻尼振荡的能力将会牺牲电压品质。在二区域四机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了SVC加入附加控制器后有效提高系统阻尼比,但电压稳定性变差,此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