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石灰石造渣制度的理论探讨和成渣机理分析,对转炉半钢炼钢使用石灰石造渣工艺进行了工业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半钢冶炼采用石灰石造渣工艺具有较好的脱磷效果,可使终点钢液[P]含量降低至0.013%~0.017%;石灰石造渣工艺终渣成分与单纯加入石灰造渣相比,其碱度较为相近,终渣MgO含量稍高,但是TFe含量较低,提高了金属收得率;本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石灰消耗7.0~19.0kg/t,可降低冶炼成本。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半钢炼钢在造渣时遇到的困难和原因,阐述了"留渣+提钒转炉出钢预成渣+石灰石造渣"技术用于转炉半钢炼钢的优越性,可以改善半钢炼钢的造渣效果和终点控制问题,炼钢降低了造渣料成本3.19元/t,减少了转炉造渣料消耗。  相似文献   

3.
将高拉碳技术应用于45-L钢的新品种开发中,对转炉造渣制度、供氧制度、出钢挡渣工艺、终点控制工艺等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并进行降低系统温降技术研究,提高了各环节对磷的控制水平,使钢的洁净度水平明显提高,终点碳含量全部达到≥0.10%的控制标准,吨钢合金消耗成本降低了32余元,为更高端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转炉终点温度命中率低、造渣料消耗高的问题,对淮钢100 t转炉的冶炼工艺进行研究。主要措施包括氧枪喷头参数的选取、过程枪位的确定、造渣料的加入时机和底吹工艺模式的优化。根据工作氧压优化氧枪喷头参数,采用"低-高-低"枪位模式,总体枪位相比旧工艺提升0.1 m;控制加入造渣料的数量,石灰用量为27 kg/t(钢),轻烧白云石用量为12 kg/t(钢);把转炉前期底吹流量由0.02提高到0.1 m3/(t·min)。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终点温度命中率提高39.87%,脱磷率提高2.58%,总造渣料减少约8.5 kg/t(钢),冶炼时间缩短0.53 min。通过岩相分析,新工艺整体渣中游离氧化钙控制在5%左右,比旧工艺成分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炼钢》2015,(3)
对石灰石造渣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留渣操作原理和安全留渣条件,在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转炉进行了转炉石灰石造渣留渣操作工艺的生产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实践结果表明,转炉石灰石造渣与留渣操作工艺结合使用,能实现提高脱磷效率、保证转炉脱磷效果、提高钢水的质量、降低生产工艺成本等良好效果;与常规不留渣操作工艺相比,采用石灰石造渣留渣操作工艺,可以降低钢铁料消耗6 kg/t、降低渣料消耗21 kg/t、提高转炉终点T一次命中率11%、降低终点磷质量分数0.003%,提高终点碳质量分数0.06%,成本可降低13.7元/t。  相似文献   

6.
针对半钢炼钢渣系组元单一,化渣困难,使用萤石造渣时对炉衬侵蚀严重等问题,通过研究机烧尾矿、铁矾土、钢包渣等不同造渣剂在转炉半钢炼钢中的应用,成功替代了传统的萤石化渣工艺,得到了经济合理的半钢炼钢造渣工艺,提高了半钢炼钢化渣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GT1215S工序控制难点,通过对转炉、精炼过程的精确控制,选择合适的精炼造渣工艺,精准控制了终点活度氧和锰硫比。连铸采用整体式浸入水口,选用高碱度易切削钢结晶器专用保护渣,有效控制了钢坯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成功批量生产了硫系易切削钢。  相似文献   

8.
LD转炉半钢炼钢的造渣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树范 《攀钢技术》1995,18(6):1-10
介绍了国内外提钒半钢及“三脱”半钢炼钢的造渣工艺特点,主要包括造渣剂的选择、半钢少渣炼钢及留渣操作等,并结合攀钢目前的生产条件就攀钢提钒半钢炼钢的造渣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实现少渣炼钢的可行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特殊钢》2017,(6)
针对转炉终点钢水磷含量高且波动大的问题,对钢水深脱磷控制难点及影响脱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双渣高拉碳放渣"的深脱磷工艺路线;通过优化造渣制度、供氧和底吹气制度、枪位控制和终点控制等脱磷工艺,9炉34CrMo4钢的冶炼结果表明,钢水脱磷率达84.6%,终点渣-钢磷分配比L_p达到90.1,实现了转炉终点钢水[P]≤0.006%的稳定控制,并通过采用滑板挡渣及顶渣改制等减少回磷的技术措施,具备了批量生产磷含量小于0.010%的低磷钢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曾建华  何为  陈永 《钢铁钒钛》2012,33(4):68-72
针对攀钢转炉半钢炼钢存在的成渣慢,脱磷率低,炉后回磷大的问题,通过对造渣工艺、供氧、复吹底部供气、终点控制等多方面技术的优化,提高了转炉脱磷率。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转炉单渣法冶炼平均脱磷率达到了90%以上,转炉终点磷可稳定控制在0.007%以下,炉后回磷在0.003%以下,满足了成品[P]≤0.010%的低磷钢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1.
X70管线钢的生产流程为KR铁水预脱硫-180 t BOF-LF-RH-板坯连铸工艺。通过优化精炼渣成分和造渣制度,以及根据底吹流量(400-700 L/min)对终点[S]的影响,制定了LF深脱硫工艺。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精炼渣成分(/%)45~55CaO、30~40Al2O3、≤10SiO2、≤10MgO、≤1.5(TFe+MnO),造渣时分两批(首次出钢过程第二批LF到站加入)或多批加入石灰,精炼过程根据炉渣情况适当调渣,LF精炼脱硫期的底吹气体流量为500~700 L/min,可在40 min内将钢液[S]降低到10×10-6以下,满足了管线钢快速深脱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转炉溅渣护炉的炉渣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副枪在转炉吹炼过程中取样、测温和对炉衬残砖的化学成分、岩相、流动温度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宝钢转炉溅渣护炉炉渣的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结果表明:转炉终渣MgO含量应控制在10 % 左右、溅渣层的熔损主要发生在炉温较高的吹炼后期,而镁碳砖的侵蚀是由于炉渣渗入镁碳砖的气孔和裂缝中,使其脱碳和渣化,在高温下流入渣层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业试验对迁钢210 t复吹转炉冶炼过程钢样成分、渣样成分和炉渣岩相进行分析,研究了两种造渣工艺(方案A和方案B)的成渣过程及脱磷状况。对比两种造渣工艺的工业试验效果表明高枪位的造渣工艺方案B优于方案A;转炉冶炼前期化渣速度快,冶炼前、中期脱磷率高12.6%;高熔点矿相少,炉渣流动性较好;成渣路线更加平稳;方案B较方案A石灰消耗少11.5 kg/t,Lp高5.42,转炉平均脱磷率高2.7%。  相似文献   

14.
智建国  吴伟  高琦  徐涛  罗海明  张晓峰 《钢铁》2020,55(7):72-77
 针对转炉冶炼存在的转炉前期化渣速度慢,冶炼终点钢水、炉渣氧化性高,终点磷含量控制不稳定等问题,利用炉渣熔化性测定、热力学平衡计算、炉渣矿相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60 t转炉造渣、供氧工艺。结果表明,转炉初期渣熔化温度为1 330 ℃,不利于转炉前期化渣;终渣熔化温度为1 200 ℃,不利于转炉后期的炉衬维护;终点钢水磷含量与渣钢间磷平衡值差距较大,说明转炉吹炼终点动力学条件不足;炉渣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较高,有部分未熔化的石灰。通过优化转炉渣料加入顺序和数量,强化转炉终点氧枪枪位控制、底吹搅拌等技术措施,可获得较高的转炉终点脱磷率和渣-钢间磷分配比,使终点渣-钢间磷含量更接近平衡;终点炉渣发育良好,游离氧化钙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硅中磷铁水采用留渣作业方式进行冶炼,通过优化冶炼过程装入、供氧、造渣、终点控制工艺,提高转炉终点控制能力及平均脱磷率,脱磷率由80.1%提高到89.9%,实现转炉深脱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抚钢超级双相不锈钢冶炼工艺流程,进行了VOD炉真空吹氧去碳、包底吹氮、二次造渣及喂线处理生产实践。研究表明,通过设定合理的吹氧、吹氮工艺,实现了低碳含量、准确氮含量的控制。通过在还原过程中调整合适的炉渣碱度,对钢液进行喂线处理,强化脱硫脱氧,从而改性夹杂物形貌,以确保钢液精准的化学成分及良好的纯净度控制,为热加工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了一些先进钢厂在转炉吹炼末期泡沫渣高度的控制技术。温差法?微波法和声学法都被用于测量吹炼过程中的泡沫渣高度,不仅仅能够有效防止喷溅,而且能够降低吹炼终点的钢中氮含量。此外,讨论了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温差法测量吹炼末期泡沫渣高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张永智  郑颖 《包钢科技》2004,30(4):24-27
从转炉装入制度、造渣工艺、吹炼制度、后期处理、炉渣稠化和出钢几方面对冶炼重轨钢终点碳、温度、时间的控制进行了实际技术操作分析,论述了具体操作要点和实际效果.在保证高出钢碳的终点工艺下,操作关键是保碳前提下脱磷以及提温.通过优化转炉冶炼工艺,终点碳在0.06%~0.14%范围,能够保证终点磷和温度同时达标.  相似文献   

19.
少渣炼钢工艺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少渣炼钢的工艺路线,分析了转炉少渣吹炼的供气制度、造渣制度、温度制度、合金化制度等,介绍了国内外7家钢厂典型的少渣炼钢工艺及其冶金效果,指出少渣炼钢是未来炼钢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产出的转炉渣含铜持续偏高,对后续铜渣浮选的生产操作和工艺指标控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公司从转炉渣化学成分、物相,铜金属在转炉渣中损失形式,转炉渣含铜数据进行了研究,并从入炉铜锍品位,冷料加入量、加入时机和粒度大小,石英熔剂加入量,造渣、放渣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降低渣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