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与电脑》2007,(8):18-19
由于需求上升、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iSuppli日前提高了2007年及以后各年的大尺寸LCD面板的出货预测. 2007年全球大尺寸LCD面板销售额将达到660亿美元,比2006年的540亿美元增长22.2%.所谓的大尺寸LCD面板,是指对角线尺寸为10英寸及大于10英寸的面板.与原来预测的620亿美元相比,最新预测提高了6%.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商情》2009,(8):54-54
据iSuppli公司,估计第二季度大尺寸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市场营收增加了53%,第一季度则下降了13%。第二季度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估计下降了25%。劲旺的面板需求及上涨的价格将使市场重现赢利及营收增长,2009年下半年可望全面复苏。就数量而言,预计第二季度销售将增加超过41%,达到1.3亿台。  相似文献   

3.
2008年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有望达到新的里程碑,出货量将首次突破1亿片的关口。预计2011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811亿片,而2006年为5320万片。2006~201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7%。2007年大尺寸液晶面板单位出货量将达8050万  相似文献   

4.
《集成电路应用》2010,(10):8-8,12
电视机生产商面板库存即将恢复正常水平,LCD面板9月起有望开始反弹。供求失衡使LCD玻璃基板降价压力较大,并将反馈到LCD电视价格中,未来五年面板市场将以10%的年增长率缓慢成长。  相似文献   

5.
《电子与电脑》2011,(9):11-12
据DisplaySearch季度大尺寸TFT LCD最新统计分析指出,第二季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量达1.8080亿片,较上一季度增长11%,年增长率为6%。出货金额则达到193亿美元,季增长率11%,不过较去年下滑了16%。至于下半年出货情况,普遍来说面板厂认为下游整机厂商与品牌应该会于第三季为年底销售旺季备货,因此预估第三季出货量将上幅;  相似文献   

6.
大型LCD显示屏在台式和笔记本PC以及在电视机的大量使用,推动LCD驱动用IC封装的技术进步和需求量的增加。2001年全球大型LCD显示屏驱动用IC市场约6亿片,2002年增长至8亿片,2003年将超过10亿片,预测2005年将达到20亿片。过去大型LCD驱动用IC的封装一直以薄膜晶体管(TFT)基的带载封装(TCP)为主,这种柔性封装容易固定在LCD上形成模块。目前14英寸以上的笔记本PC和20英寸以上的电视用LCD-TFT都采用这种封装。  相似文献   

7.
《电子产品世界》2005,(11B):25-25
根据市场分析公司Display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第三季度LCD面板阵列(LCD panel array)供应充足,2006年面板产能可能进一步过剩。由于平板显示器需求旺盛,DisplaySearch最近提高了对2006年TFT LCD设备投入的预测,2006年全年新投入调高至93.7亿美元,虽然略低于2005年的96亿美元,但也算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该公司预计,从2004年以来大量资本投入LCD面板生产,可能会导致产能长期过剩。  相似文献   

8.
《电子测试》2006,(6):95-96
三星和Sony近日签署了八代LCD液晶面板共同制造的意向协议书,双方共同合作生产八代LCD液晶面板的立场更加明朗,而正式合约预计将于六月签订。2008年秋天预计将有五万片玻璃基板可以投入八代面板生产线进入量产,玻璃基板的尺寸预计可被切割成八片46英寸的2,200mm×2,500mm大小。八代面板生产线新锐设备的导人将更高效地生产50英寸左右的超大型薄型电视面板主力商品。  相似文献   

9.
孙士祥 《现代显示》2010,(11):43-45
由于AUTOCAD具有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而被用于LCD的设计。文章主要介绍在LCD面板设计与菲林片制作的教学实训实践过程中,如何简单有效地将用AUTOCAD软件制作的LCD面板图转换成制作光绘用菲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今日电子》2004,(3):10-10
继2003年的耀眼表现后,LCD面板市场是否能在2004年再度辉煌?iSuppli/Stanford Resources预计,2004年全球LCD面板市场营收有望实现470亿美元,比2003年的357亿美元增长32%。而2003年增幅为27.9%。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大型LCD产量的增加以及需求并未如期所料,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显示器的大型LCD价格一改连续5个季度的升势,7月份开始出现下滑。与6月相比,价格下降3~5%。其中,降幅最大的是15英寸LCD,降价13美元;预计该型号面板的降价将刺激低端产品需求,尤其是扩大15英寸LCD面板在电视领域的应用。14英寸笔记本电脑面板也同命相怜,价格下降了9美元。iSuppli公司预计,8月份LCD面板降价趋势仍将持续,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面板降价8~20美元,电视机面板降价20~50美元;预计第三季度这两类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分别是5~10%与10~15%,但大型LCD需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需求持续疲软,我国作为IT产品生产大国,在这场危机中也深受影响,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等终端产品的产量增速明显下滑,导致大尺寸TFT-LCD面板的市场增长率也出现了很大的下降。2008年我国大尺寸TFT-LCD面板销售量达到2.15亿片,较2007年增长20.7%,低于2007年30.1%的高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信息空间》2004,(5):82-82
2004年LCD面板市场将增长50%,由去年的240亿美元增至370亿。  相似文献   

14.
LED背光面板在TFT LCD面板市场中快速崛起,DisplaySearch认为,LED背光市场的动能将会持续延烧5年。DisplaySearch最新一季的LED背光源调查研究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5.
据iSuppli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LCD面板市场营收有望达到470亿美元,比2003年的357亿美元增长32%,2003年的增幅则为27.9%.台式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及LCD电视的强劲增长将刺激对大尺寸TFT-LCD显示器面板的需求,从而成为LCD营收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数码相机和手机的显示屏逐渐向彩色及TFT-LCD过渡,此类需求增长也将推动小尺寸LCD面板的销售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产业点击     
日韩新闻日立Display扩增中小尺寸TFT面板产能日本经济新闻新近报导指出,由于数码相机(DSC)与手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带动中小尺寸TFT面板的市场需求持续高涨,因此为持续保持竞争力,日立Display宣布将投资100亿日元扩产数码相机、手机用中小尺寸TFT LCD面板。该报导进一步指出,日立Display计划在茂原厂增设低温多晶硅(LTPS)TFT LCD面板生产线,2005年秋季前将月产能由目前的60万片扩增至170万片。此  相似文献   

17.
随着LCD-TV,台式PC显示器和移动计算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大尺寸LCD驱动IC市场2004年到2009年之间将增长一倍.全球大屏幕LCD驱动器芯片的销售收入将从2004年的23亿美金增长到2009年的42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为12.6%.芯片的单位出货量将从2004年的17亿片增加到2009年的42亿片,年复合增长率为19.8%.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国政府数字电视政策的推动以及显示技术(LCD、PDP、LCOS与DLP)的进步,DTV(数字电视)市场将步入快速成长期。2004年是DTV大踏步前进的一年,其产量将达到1730万台,比2003年增长123%。目前,DTV-ready为数字电视的主流产品,占总产量的53%。但从2004~2008年,一体化DTV的年均增长率将高达66%,是DTV-ready的4.4倍。iSuppli公司预计,2008年DTV产量将达7760万台,是2004年的近5倍,年均增长率为46%;同时,2008年DTV产值将达518亿美元,比2004年(252亿美元)翻一番。2008年各种DTV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是:LCD47.3%、CRT 29%、PD…  相似文献   

19.
台湾平板显示器业始自中小尺寸的TN/STN LCD ,1998年投入TFT-LCD行业。此后发展迅速,2001年台湾大尺寸TFT-LCD的出货量比上年增长近1.5倍,突破千万片大关,达1074万片,产值25亿美元。今年14.1及15英寸屏成为市场主流,加上市场上液晶电视日渐推广,预计出货量将继续翻番。台湾LCD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例将达`175.%,仅次于日、韩而成为世界第三生产重镇。预计明年的世界份额更将进一步提升到35.6%,从而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平板显示器生产地。至于TN/STN LCD,2001年因受经济不景影响,台湾下降了18%,由8.4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根据DispIaySearch最新一季关于显示器用光学膜报告指出,2009年应用在TFT LCD背光模块的增亮膜出货面积将达1.16亿平方米,估计较2008年增长30%;主要增长的力道来自于液晶电视出货面积的增长.依照DispIaysearch分析,2009年应用于液晶电视面板的光学膜出货面积将较去年增长19%.同时全球增亮膜到2012年间每年出货面积都将持续有两位数的增长,对于供货商而言,如何增强自己的技术能力并进而抓住此市场机会.是每个供货商需要努力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