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段上亚段第1砂组气顶气藏剩余气分布及挖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家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2):57-59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段上亚段第1砂组拥有该油田最大的气顶气藏,由于先期开发油环造成气顶严重水淹,该 气藏一直被认为无可采储量。通过储量动用状况的研究,结合动静态资料,对其水淹状况及剩余气分布进行了分 析,重新落实气藏剩余地质储量为3.82×108m3,可采储量为1.99×108m3。利用部分低效、无效及报废井上返采 气,提高了气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剩余油挖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下油藏特点,细分了流动单元,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了微构造和储层沉积微相,建立了油藏构造、砂体及储层物性三维模型。通过各种动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和密网络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油藏开发调整措施,使油井含水下降,产量增加,提高了水驱采收集。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沙河街组二段剩余油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东区沙河街组二段为多油层非均质层状油藏,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剩余油储量为96×104t,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构造高部位及复杂断块区.微构造和储层性质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正向微构造和小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微型屋脊式构造是剩余油集中的部位;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低的流动单元其剩余油饱和度高.另外,注采系统亦对剩余油的分布有一定影响,注采井距加大,剩余油饱和度则增大.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1油藏东部、北部被边水圈闭,西部、南部为岩性尖灭,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沉积主体主要为来自东北部无缘的末端扇沉积,含油砂体主体以末端扇的分流河道砂体和近水道漫溢砂体沉积为主。油藏内部构造复杂,含油区域多受断层封闭,但为一套油水系统。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油藏内部油、水分布变得异常复杂,控制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较多,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测井、沉积相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指出了油藏调整挖潜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目前已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单井产量低,含水率高,老井措施增油难度大,为了控水、增油和稳产,通过对油藏新投井及老井监测资料水淹状况分析、油藏工程方法综合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的研究,比较准确的分析归纳了该油藏四种剩余油类型,为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油藏动态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油水运动规律;前缘席状砂、河道间及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8.
9.
10.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纵向上有8个砂组37个小层,渗透率级差在5~30倍,是多油层非均质油藏,目前综合含水92·85%。为了做好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油藏调整,对此类油藏分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根据剩余油研究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细分调整。调整实施后,采收率提高0·82%,产量保持3年稳定上升,平均由16·84×104t上升至18·41×104t,综合含水下降2·1个百分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2+3油组储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濮城油田东区开发层系主力油层为沙二上亚段2+3油组。储层沉积特征显示,2油组的1~10小层和3油组的1~4小层为曲流河沉积。3油组的5~8小层为辫状河沉积,9~11小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成因环境分析表明,曲流河砂体由点砂坝、废弃河道砂体、冲积扇和天然堤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相互叠置和交错形成。辫状河砂体有河道砂、心滩坝、河漫滩、三角洲前缘砂体有河口坝、远砂坝、滑塌水道沉积及前源席状砂。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段油藏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南区沙二段油藏1981年投入开发,2001年综合含水达96%,采出程度仅26.94%,含油饱和度大于35%的水淹层较多。根据高及特高含水期含油薄片分析鉴定,剩余油多不连续分布于小孔喉居多的部位,形成剩余油的主要机制是水驱速率大于束缚水剥离油膜的速率而留下斑块状剩余油,以及指进的注入水绕流而使油相滞留于细小孔喉中,储集层平均孔喉半径小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应以可采剩余储量绝对数量大的主力油层为剩余油挖潜主要对象。图9表3参9 相似文献
13.
14.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型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濮城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简称沙二下)油藏经历了近20年开发,目前含水高达92.%.因此,须探讨高含水情况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以调整开发方案.濮城油田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沉积相及井网密度的影响,可分为种分布型式 :(1)连片分布差油层型.该类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各小层的河道间相(Q)和远砂坝砂坪相 (Y),须进行油层改造后,方可动用.(2)注采不完善型.此类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沙二下 6~8砂层,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暂不宜开发.(3)断层遮挡型.这种类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濮46,49,25,14等大断层的上升盘,可通过布定向井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尖用测井资料,油层平面非均匀分布,小层沉积相分析和数值模拟法,研究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 ̄5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出,开采剩余油应采用完善注采井网,寺堵特高含水层,高渗透层注水,中低渗透层采油,平面小范围非均质变差部位综合调整挖潜,大范围变差部位钻加密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