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庭湖区河道必须整治疏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芳容 《人民长江》1995,26(8):25-29
洞庭湖区经过40多年的持续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水利建设成就,然而由于长江泥沙的大量淤积,改变了湖区水情,垸民年年都面临着洪险的威胁,因此必须及早整治洞庭湖河道。其指导思想是:以三峡建库和三口建闸为治理基础,实施“三口控制、南北分流、河湖分家”的方案,让长江入湖洪水与泥沙直接入东洞庭湖,并对四水入湖河道加以疏浚整治,稳定西、南洞庭湖的水情。整治后,可解除四水与江水混流顶托的局面,缓解河湖泥沙的淤积状况  相似文献   

2.
近50年来长江中游泥沙输移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1950年以来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资料作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下荆江裁弯后,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分流分沙减少,下荆江径流量和输沙量相应增加,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80年代中期以后,长江中游干流及洞庭湖出口的年输沙量呈减少趋势,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河床由淤积转为趋向冲淤平衡三峡工程初期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含沙量沿程恢复距离较长,但床沙质部分恢复距离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建成后荆南三口洪道及洞庭湖淤积概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荆南三口洪道的三角洲冲淤特性,引入了计算河道三角洲淤积的平衡坡除法,概算了三峡水库建咸后的82年内荆南三口洪道的冲淤量、冲淤厚度等.并根据洞庭湖的淤积曲线和入湖泥沙数量计算了洞庭湖湖区泥沙淤积量,简单分析了三峡水库对洞庭湖减淤和防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干流与洞庭湖的水沙连接通道,是江湖关系调整变化的纽带.本文通过荆江三口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对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历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三口洪道泥沙淤积、三口口门河势变化、荆江河床冲刷、洞庭湖淤积萎缩是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的主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其分流分沙比由1956-1966年的29%、35%减小至1999-2002年的14%、16%,年断流天数也逐渐增多.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分别为12%、18%,与1981-2002年相比,尚未发生明显变化,除松滋口沙道观站断流天数有所增加外,太平口、藕池口断流时间也未出现明显增加或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l问团的提出洞庭湖为一洪道型湖泊,包括9大水系所属的17条洪道,总长1622km。据水文泥沙资料统计分析,1951~1991年41年中,自四口四水进入洞庭湖的泥沙年均值为18695万t,城陵矾同时出湖沙量为4810万t,湖区沉积量为13885万t,(尚未计人捞刀河、伪水、新四河、泪罗河、创阳河等区间太湖泥沙量)累计平均淤积厚度为五.18m,主要淤积部位在长江三口,四水尾阎洪道及目平湖、南洞庭湖等,最大淤积厚度达(7~8)m,由于泥沙淤积,芦苇蔓延,洲滩发育,各主要控制站同流量下水位提高,同水位下泄量减少,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延长,致使洞庭湖…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泥沙输移和淤积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泥沙淤积问题影响到长江及洞庭湖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在前人对洞庭湖总体淤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洞庭湖内部各分区泥沙输移及淤积分布规律,对洞庭湖分区域综合治理方案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通过对洞庭湖各分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及地形资料的分析统计,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年淤积量不足运行前的10%,而且西洞庭湖萎缩已处于晚期,泥沙淤积已大大减少,区域内的淤积不再以湖泊为主,而是以洪道为主。三峡水库运行后,东、南洞庭湖在未考虑区间来沙的条件下,出现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现象。  相似文献   

7.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其分流分沙的变化反映了江湖水沙的变化.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荆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采用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定量给出各因素对三口分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荆江-洞庭湖江湖水沙输移有了较大调整变化,主要表现为三口分流分沙大幅度减小,干流水沙输移增加;江湖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三口分流道的淤积萎缩和荆江裁弯.这些变化将影响整个长江中游防洪形势,且随三峡工程运行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由于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降低了湖泊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据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变化的深入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河湖疏浚的防洪减灾效益、水环境修复效益和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泥沙淤积与洲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加虎  黄群  孙占东 《人民长江》2009,40(14):74-75
根据1974、1995年洞庭湖湖盆地形的测量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洞庭湖的泥沙冲淤与洲滩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的湖盆泥沙淤积强度随高程增加而逐步减弱,表明洞庭湖的淤积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增长;湖泊的泥沙淤积特征,表现为入湖三角洲的向前推进和边滩的扩张延伸,其它形式的淤积较小,呈现洲滩面积扩大、敞水区面积减少、深泓不断出现并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红旗泡水库经过20余年的运行.已产生了较大的泥沙淤积,淤积面积约为10.4km~2,范围在144m高程以下,淤积总量约为150.1万m~3.年平均淤积量近7万m~3.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调蓄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计算50-90年代洞庭湖的一日调蓄量,分析了其年内和不同年代间的调蓄量的变化及湖区泥沙淤积、人为围垦和城陵矾以下河段泥沙淤积对调蓄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了下游泥沙淤积是50-90年代洞庭湖相同入湖流量条件下调蓄量逐年增大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总土地面积20.56×10~4km~2。水土流失面积达13.7×10~4km~2,占67%。从汇入黄河的皇甫川、无定河和泾河等11条支流来看,流域面积是三门峡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的19.5%,径流量占22%,而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8×10~8t,为三门峡以上黄河总输沙量的50%。流失的泥沙,促使河道变迁,河口淤塞;引水口、渠道淤积,引水量减少;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兴利效益;磨损水轮机和水泵,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为解决泥沙问题,陕西省在水土保持,渠首引水防沙,水库防沙排淤和高含沙利用方面,采取了防治和利用泥沙的措施,取得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但由于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使得河道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在不断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的同时,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根据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堤防防洪能力和内湖自排时间等的变化的深入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河湖疏浚的防洪减灾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洞庭湖正逐年缩小,湖区水情复杂,因而使洞庭湖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加大.本文针对洞庭湖的监测状况,着重对今后水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荆江河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荆江河段10次长程水道地形观测资料,采用"断面地形法"(切割断面计算河道冲淤量)进行了荆江河段河床冲淤变化计算与分析.结合典型断面变化对冲淤计算成果的合理性作了比较分析.同时对荆江河段河道冲淤变化对河道高水位影响进行了探讨性分析,河道水力因素调整、洞庭湖的顶托作用增强、三口分流分沙比减少、分蓄洪水面积的减少是出现高洪水位的主要原因,而河段泥沙淤积只是其中一个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河道及三口分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口河道是分流荆江水沙入洞庭湖的通道,自20世纪50年代,受自然条件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口河道不断衰退。三峡水库运用后,拦截了大部分上游来沙,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水文泥沙情势,三口河道进入新的调整周期。本文基于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和三口河道冲淤及分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三口河道与荆江河道均发生冲刷,三口分流能力尚未发生明显改变,近年长江径流量减小及流量过程的改变是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为长江四口和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的重要调蓄场所,在长江中下游防洪总体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受泥沙淤积、洞庭湖围垦和江湖关系的变化等影响,洞庭湖的调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1954-2010年洞庭湖对不同时段洪水的调蓄作用和1954、1998年特大洪水的调蓄过程计算,分析研究了洞庭湖的调蓄特性和变化规律,对编制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区防洪总体规划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四口分流河道尾闾泄洪能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明 《人民长江》2004,35(1):4-6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历来就是承纳长江上游和洞庭湖湘、资、沅、澧4条支流洪水的调蓄地带,现有湖泊面积2 623 km2.洞庭湖北有淞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及调弦口(已于1958年冬封堵)等四口分泄长江水沙,西南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4条较大支流水沙入汇,周边还有汩罗江、新墙河等中、小河流直接入湖.这些来水来沙经洞庭湖调蓄后,由城陵矶注入长江,构成复杂的江湖关系.通过对洞庭湖四口分流河道尾闾有关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论证了洞庭湖分流河道尾闾主要控制点近40 a的泄洪能力变化,为开展三峡兴建前后对洞庭湖区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环保疏浚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由于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造成淤塞河道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湖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根据洞庭湖环境疏浚规划,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生态条件变化等的深入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环保疏浚的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等进行了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章烈屏  吴华居 《人民长江》2009,40(16):11-12
荆江荆南四口分流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江湖关系。根据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分析了荆南四口分流的变化。分析结果发现:荆南四口分流流量一直处于衰减状态,目前分流流量已经下降到长江流量的13%左右。四口分流衰减的主要原因为:分洪河道由于泥沙淤积自然延伸,河床比降下降;河道淤积,过流断面减少;下荆江裁弯,加大了长江的下泄流量;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削减了长江洪峰。长江荆南四口分流流量还将进一步减少,这必将导致江湖关系新的快速改变,继而打乱长江中游防洪体系布局,影响江、湖、洪道综合治理的规划设计。为此,建议加强原型观测与科学研究,找出分流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为江湖综合治理新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