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过度用眼、环境过于干燥或受其他因素干扰时,容易导致眼睛长时间调节屈光,引发视疲劳,其主要表现为:经常性出现视物模糊、眼部酸胀、干涩、流泪等眼部不适感。研究表明,补充适宜的物质有助于缓解视疲劳。目前,围绕视疲劳及眼部健康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缺乏系统总结。因此,本文综述了视疲劳产生的生理学机制,以国家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为数据检索工具,对已获批缓解视疲劳功能保健食品的原料及标志性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统计、分类及分析,并对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的功效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为缓解视疲劳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既能防止辐射危害又能缓解视疲劳的保健食品。方法以枸杞、菊花和葡萄籽为原料,经科学配伍加工制作,并进行毒理实验和功能评价。结果制成保健食品片剂。结论此产品具有抗辐射危害和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安全无毒,可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抗辐射危害和缓解视疲劳保健食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既能防止辐射危害又能缓解视疲劳的保健食品。方法以枸杞、菊花和葡萄籽为原料,经科学配伍加工制作,并进行毒理实验和功能评价。结果制成保健食品片剂。结论此产品具有抗辐射危害和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安全无毒,可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产品使用频率逐渐提高。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导致人们眼睛已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损伤,近视人群年龄范围逐渐扩大,老人及青少年同样也是视疲劳人群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缓解视疲劳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及发展前景,而枸杞作为药食同源原料在保健食品中被广泛应用,在视疲劳产品中同样有很好的潜质。文章根据市场监督总局收录的缓解视疲劳产品对以枸杞为原料的缓解视疲劳产品进行了整理以及对枸杞常用配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枸杞的安全性、毒副作用以及功效成分、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以期为日后以枸杞为原料研发、制备缓解视疲劳保健食品提供一些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越  张超  王丹  赵晓燕 《食品科技》2015,(2):104-107
研究花青素饮料对人体视疲劳的缓解作用。选择视力易疲劳的有效受试者100名,其中试食组和对照组各50人,试食组口服花青素饮料(310 m L)1次/d,1罐/次,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组。试食30 d后,对受试者进行常规观察、安全性检查、眼部症状检查眼科常规检查、明视持久度测定和视力检查等。结果表明,试食组视疲劳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明视持久度为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缓解视疲劳的有效率达44%。因此,花青素饮料具有效缓解人体视疲劳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双眼视异常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观察不同年龄患者双眼视的恢复及视疲劳的缓解情况,探讨视觉训练针对不同年龄患者缓解视疲劳的疗效。方法:收集视光门诊双眼视异常视疲劳患者97例,完成训练的73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43岁。首先请患者填写症状问卷调查表,这些有疲劳症状的患者的问卷分数都大于等于16分。然后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最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针对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随访观察1到6个月,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视疲劳的缓解率明显不同。结论:视觉训练缓解视疲劳症状疗效较好,但对不同年龄患者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集合不足双眼视异常的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观察双眼视的恢复及视疲劳的缓解情况,探讨视觉训练治疗患者集合不足及缓解视疲劳的疗效。方法:收集视光门诊集合不足双眼视异常患者36例,完成训练的31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15岁。首先请患者填写症状问卷调查表,然后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最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针对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随访观察3到6个月,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结果:集合不足的改善率为77.42%,视疲劳的缓解率为83.33%。结论:视觉训练治疗患者集合不足及缓解视疲劳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新网5月10日电据国家食药监局网站消息,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修订发布了抗氧化、缓解视疲劳等9个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的要求,严格保健食品准入管理,切实提高准入门槛,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修订发布了抗氧化,缓解视疲劳,辅  相似文献   

9.
视疲劳与营养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是目前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疲劳综合症。大量科学文献表明:叶黄素、维生素A、牛磺酸和微量元素锌都具有改善眼部营养、缓解视疲劳的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蓝莓原浆体内抗氧化及缓解人体视疲劳的功效,分析蓝莓原浆抗氧化功能与改善视疲劳作用的相关性。灌胃给予小鼠低、中、高剂量的蓝莓原浆30 d后,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体内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选择18~22岁具有视疲劳症状的志愿者共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饮组。试饮组每天饮用2瓶蓝莓原浆,即服用量为100 mL/d,连续服用60 d。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摄入0.53 mL蓝莓原浆后,小鼠体内血清SOD活力显著增加至610.76 U/mg prot,同时小鼠体内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至4.82 nmol/mg prot(P<0.05);摄入0.21 mL蓝莓原浆可显著增加小鼠体内血清CAT酶活力至8.58 U/mg prot(P<0.05)。人体试饮试验表明饮用本蓝莓原浆60 d后,试饮组视疲劳症状及明视持久度均得到良好改善,其中男性群体具有出显著性(P<0.05)。结论:蓝莓原浆具备较好的抗氧化性及缓解人体视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碱溶酸沉法所制备的番茄籽分离蛋白,其溶解性等功能性质较差。以番茄籽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微射流均质对其功能性质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射流均质过程中番茄籽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与其功能性质的改变存在关联。微射流均质提高了番茄籽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质后的番茄籽蛋白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暴露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减少;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提高;蛋白晶体结构变化不大;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α-螺旋、无规卷曲、β-转角均减少,而β-折叠增加。这些变化说明,微射流均质处理使蛋白分子发生了伸展或折叠,从而改变其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2.
食品原料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伯棣  张旭  宫平 《食品科学》2016,37(17):296
功能性食品(又称保健食品)在法规上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因此,食品原料在功能性食品中应当被广泛应用。这里所说的食品原料包括普通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新食品原料。本文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查询网站为数据源,对2005-2013年审评通过的所有功能性食品原辅料进行了统计,对普通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在这些产品中的应用频率进行了计算。统计结果表明:在2005-2013年期间审评通过的所有功能性食品中,只有数量有限的普通食品原料被使用,食品添加剂多是在辅料中被使用,新食品原料在功能性食品原料中的应用比例较高。对此现象,本文参照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食品原料的应用前景作了适当预测。  相似文献   

13.
食品的功能性评价一直以来充满争议,这主要是因为离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体功能?人和人之间尚存在差异,动物的功能性实验结果当然很难供人体参考。之所以不能用人来做食品的功能实验,主要是因为功能性食品的评价主要照搬了医药学方法,医药药效和功能评价往往需要致病模型,而食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机体健康而不是为了治病。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如何对食用功能性食品后体内的生理变化进行定量化评价。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强调了网络方法在定量化评价复杂非线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有关体内细胞间无线通讯网络、代谢网络及其通量控制分析研究进展提出:机体内细胞间无线通讯网络和代谢网络都属于有向加权网络,是目前研究的热门领域:生物大分子互作网络,亦即无向无权网络的扩展形式。网络模型可以提供多种参数,从不同的角度定量化刻画食品所引起的体内细胞间无线通讯网络和围绕中心代谢途径所形成的代谢网络的变化,从而定量化评价功能性食品的体内生物功能。这些测定可以通过采集几毫升外周血进行,所以适用于通过志愿者进行的体内实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理念的背景下,人们通过运动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但由此引发的运动疲劳现象不容忽视.抗疲劳功能食品能够补充能量、缓解运动疲劳,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植物蛋白肽是从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及豆类中提取的活性肽类物质,因其独特的加工性能、抗疲劳作用等特点,逐渐被应用于食品、医学、保健品等领域,近年来在运动领...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11种功效成分的高通量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甲醇-水-磷酸溶液提取,对油脂样品则采用甲醇-水-磷酸溶液与正己烷液液萃取除脂。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2 g/L辛烷磺酸钠溶液(加入1 m L磷酸)作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梯度洗脱,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峰面积定量。VB2在0.25~25 mg/L、VB6在0.5~20 mg/L、烟酸、烟酰胺在1~100 mg/L、其余5种功效成分在0.5~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1~1.000 0。在样品中待测成分含量约0.5、1倍和2倍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6.4%~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1%~11.7%。方法的定量限:烟酸、烟酰胺为20 mg/kg,其余9种功效成分方法的定量限为10 mg/kg。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强度的超声波(150、300、450 W)在12 min和24 min处理时间下对大豆分离蛋白-磷脂相互作用程度的影响,同时揭示了复合体系功能性质随超声条件变化的规律。通过圆二色光谱、粒径分布、ζ-电位、溶解度以及乳化性指标的测定发现:当超声波处理时间为12 min时,中功率(300 W)超声波对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体系的影响最大,α-螺旋含量降低,溶解度及乳化性较高。当超声时间延长至24 min时,低功率(150 W)超声波会明显增加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体系的乳化性,同时体积平均粒径由未超声样品的16.87 μm减小至6.49 μm、ζ-电位绝对值增大,α-螺旋含量降低至7.6%,溶液分散均匀且性质稳定。但随着超声波功率的进一步增大,蛋白质发生不溶性聚集,导致其与磷脂间的相互作用变弱,复合体系的各项功能性质随之下降。这表明超声波处理会影响大豆分离蛋白与磷脂相互作用的程度,适宜强度的超声波处理有利于复合体系功能性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苦荞馒头抗氧化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及感官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比较不同梯度苦荞粉添加量(4%、8%和12%)的苦荞馒头和小麦馒头之间功能品质、体外消化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的差异,确定苦荞适宜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苦荞馒头的黄酮、多酚、抗性淀粉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小麦馒头,苦荞馒头的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d glycemic index,EGI)明显低于小麦馒头,并且随着苦荞粉添加量的增加,样品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增强、EGI值下降的趋势。然而,苦荞粉添加比例的增大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综合考虑馒头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适宜的苦荞粉添加量为8%。  相似文献   

18.
王森  李健爽  杜晓燕 《食品科学》2014,35(9):312-316
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可能形成新的代谢产物或改变代谢模式,也可能引起转基因作物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有毒物质,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评价中的最新应用做了总结,并阐述了对该研究领域的预期,以期促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并多角度探讨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包括用不同动物实验评价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新型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以及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标准化等,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有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张雅君  张浩  杨选  韩永斌 《食品科学》2014,35(17):312-318
花生作为影响部分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过敏食物之一,其中含有的过敏原会引起人体强烈的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人的死亡。花生过敏反应因其潜在的危险性、长期性以及不断增加的发病率而日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研究花生致敏机理及脱敏方法已成为热点,探索有效脱敏方法,对保证花生食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花生致敏机制,过敏原致敏组分分析和脱敏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