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沈沉 《山西建筑》2006,32(15):24-26
基于地下建筑的心理环境特点提出地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空间组合方式、内部空间设计及要素设计三方面对地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赵阜东  陈保健  段海峰 《安徽建筑》2005,12(6):78-78,81
本文根据地下建筑的受力环境和目前地下建筑在结构 设计上的实际情况,以及如何选用适用于地下建筑的结构体系,提出 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地下建筑视觉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地下建筑视觉环境设计的一些基本对策,并提出了若干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高效推进TOD模式建设项目开发,确保建设项目消防安全,本文通过介绍某TOD模式中地下建筑消防设计过程,分析了若干地下建筑消防设计难点问题,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地下建筑消防设计“低技”策略,供业界在现行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体系下组织地下建筑消防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8)
内部空间环境是地下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特殊的内部空间环境会对地下建筑的使用造成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因此对内部空间环境的特征分析,为今后通过怎样的方法,设计创造出一个积极舒适的环境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围绕掩土建筑和地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所进行的讨论重点是贮能问题。同时,由于地下有稳定的温度环境就使采暖的能耗大为减少,当然,这还并不是地下建筑的唯一优点。在地下建筑上面所占有的空间直接提供了一个开阔场地还可作其他利用。这种在环境上的收益乃是地下建筑又一个另人信服的优点。因此,在设计地下建筑的贮能设备时,还应考虑到一些其他福利。  相似文献   

7.
地下建筑空间节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建筑的热工环境与地面建筑有着诸多不同,因此在建筑耗能方面也有其持殊性.从地下建筑的热工环境入手,分析了地下建筑的耗能特点,并从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三方面提出针对地下建筑的节能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国内外的地下建筑发展很快,在我国,不仅在山区修建了一些岩石中地下建筑,如洞库、工厂、电站等,而且在平原地区也修建了一些土层中地下建筑。在北方地区所修建的地下建筑,已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考验,本文仅就若干工程实践,对北方地区地下建筑的特点、类型及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地下建筑环境物理特性及其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以符合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对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提出了争取自然采光、扩大建筑空间,增加安全感等改善寒地地下商业空间环境的设计手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商业用地紧缺情况日益凸显,商业用地地下空间得到了日趋成熟的大规模开发。由于地下建筑环境的特殊性,大规模开发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通过分析地下商业建筑的消防以及排烟工作的特点,阐明商业地下建筑火灾和烟雾灾害的危险性,提出设置开放式和密闭式地下建筑设计理念,为我国城市商业地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下休闲娱乐建筑具有许多地面同类建筑无可比拟的优点,此类建筑主要的功能特征是综合性、灵活性和多用性;本文对各种休闲娱乐用房的平面布局和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空间组织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地下休闲娱乐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大规模。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和大型地下综合体建造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其空间环境的改善。本文提出“地下中庭共享空间”的一些初步构想,并着重论述了利用地上多。高层建筑立面反射阳光使地下中庭获得较全面自然采光的设想,并提出了一些需进一步研究的技术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住区开发用地日趋紧张并对居住区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以改善居住区环境质量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种新形式 ,即结合地下 -半地下公共建筑和配套设施掩土绿化 ,创造具有生态环境效益和艺术审美价值的人工山水园林景观 ,并对其规划布局和创作设计要点作了简要论述 ,以期对探索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思路新形式有所助益 ,对创造健康舒适富有自然气息和艺术魅力的绿色居住区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ummarizes negativ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underground buildings, identifies design strategies to alleviate them,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ome of these design techniques. 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on deep underground space with limited connection to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design strategies used in deep underground office space is presented, and two proposed projects that further illustrate design techniques for deep mined space underground environment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地下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益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地下建筑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经过可行性研究确立的地下建筑工程项目 ,在方案设计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建筑策划 ,从而为设计任务书的拟定和具体的建筑设计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以确保项目开发建设的综合效益。本文针对目前地下建筑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对“建筑策划”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地下建筑策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全国21城市100余项地下建筑(包括地下商场、地下旅馆、招待所、地下多功能厅堂、电影院、会议厅、人防地下指挥所、地下餐厅、舞厅、地铁车站、城市地下交通隧道等)声环境调查测定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应当前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趋势,建议制定“城市地下建筑声环境设计标准”,本文提出各类地下声环境设计标准推荐值、说明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顾开云  许磊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577-1581
亚龙总部大楼基坑周边建筑密集、管线众多,环境保护要求很高。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基坑工程的设计过程;对主要的监测结果作了分析。该工程已顺利完成,设计方案的成功实施保护了基坑周边的复杂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地下建筑的运行能耗问题有其特殊性。按照影响地下建筑运行能耗的主要因素:埋深和内扰,对地下建筑进行了分类,指出地下建筑节能的途径、性能性方法和规定性指标;其中,性能性方法的实施依赖于专门针对地下建筑的能耗分析软件。规定性指标方面则主要探讨地下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防潮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地下步行街的外露要素较少,但发挥着宣示地下空间存在、连通地上地下空间、体现城市文化等重要作用,一旦建成,其位置、功能、形态即受地下空间的约束而调整,改造的余地较小,因此需慎重设计。笔者指出了当前城市地下建筑的外在形象开发中存在着外部形象与城市环境不相称的问题,列举了地下商业街外部形象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影响外部形象设计的功能、文化、地面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阐述了地下步行街外部要素的设计与布置原则,最后,通过对绵阳市地下步行街外部形象设计的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相关设计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20.
At present in large urbanized areas, 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e.g. for basements of building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lation to the use of high-rise buildings. However, very few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re designed for staying in comfortably.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re are very few such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s that there is a tendency to keep the construction costs as low as possible. Because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terior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costs,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two kinds of surveys with questionnaires and then analyzed these results to estimate the willingness of people to pay (WTP) for renovating the view or scenery in underground spaces. The value of the interior environment in underground spaces was assess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subway stations in Nagoya City, Japan. The authors also estimated the value of the exterior environment in residential areas in Hakodate City, Nagoya City, Kyoto City and Kobe City, Japan, in terms of willingness to pay to preserve the view around the residential areas. The results of both surveys show that 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is an option for preserving a good view from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