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周边发展也在逐渐朝向城市中心进行,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地铁5号线杭师大仓前站为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艺术,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往往为满足建设工期,使得建筑师在满足地铁车站基本的交通功能时,忽略了地铁空间作为交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应体现为人服务的人性化设计,造成车站空间呆板,千篇一律,设计细节处理不够、地面建筑缺乏特色等问题。因此,本论文将人性化设计作为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的切入点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站点吸聚大量客流,成为地区的门户性节点,而站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往往结合大规模城市开发进行,以效益与速度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使站点空间形态趋同。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及城市文化,从空间系统、建筑特征和地标建筑等方面,探讨具有地域特色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的核心,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并延续的灵魂。目前众多城市通过公共艺术提升城市人文价值与内涵,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品牌,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建构中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文章结合临安滨湖新城公共艺术规划项目,以公共艺术规划为视角探究新城文化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各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品位提升都非常重视。无论是增量新建还是旧城更新,政府和市民都对城市空间品质提出了新要求、高要求。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不仅需要高水平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水平建设,还需要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高水平植入。本文以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为指向,以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为切入口,探索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城市空间的创新路径,重点就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时代责任和实施的创新路径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9,(14)
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地域性、文化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城市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下文针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元素的设计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使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王东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1):32-3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及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空间的充分开发应用等方面,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在对绿色轨道交通车站及其建筑设计原则分析基础上,结合实例对绿色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
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产品设计的角度为连云港找寻历史与现代、东西方文明和艺术的最佳契合点。城市公共空间产品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应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景观气息、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文章通过分析欧洲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针对连云港海州古城区和滨海新区两个城区的不同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公共空间产品设计建议,认为连云港的城市公共空间产品设计应以海州古城和海洋文化为纽带,塑造连云港城市的文化精神,提升连云港旅游城市的整体品位。  相似文献   

9.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问题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老旧社区众多且发展良莠不齐。以西安孟家巷社区为例,针对社区当下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混行、绿化营造衰微、功能布局瓦解、历史文化特色不足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深入探究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的路径与策略,运用城市微更新理论激发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建立安全便利的交通出行路径,完善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协同设计绿地景观,优化社区功能与布局,加强社区历史文化氛围提升。期望为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提供适宜的设计策略,进一步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10.
铁路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作为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它的设计应体现出地域特色及城市文化,使其具有城市归属感。为把铁路车站建成集交通功能、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文章以成都东站为例,探讨了"蜀风汉韵"如何与车站建筑相融合,对实现车站建筑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于瑞强 《中外建筑》2013,(12):70-72
当前城市景观13渐趋同,其主要根源是设计脱离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公共艺术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应依托环境集中反映其当地的历史文化。宜州市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刘三姐文化虽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但呈现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缺乏整体规划,致使开发利用率低,城市形象特色鲜明度不够等现状。城市公共艺术是体现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与周围环境独特的魅力。所以,以刘三姐文化为突破口进行宜州市公共艺术的开发探索与城市形象策略的提升是完全必要的,这需要凝练刘三姐文化品牌,以突出文化内涵为主线,构建以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群)为主题系列,形成刘三姐文化雕塑(群)景观的若干空间组团等具体的实施构思。  相似文献   

12.
席宇 《住宅产业》2020,(3):39-41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下,相应地提高了人们生活品质,而我国消费结构及商业产业结构也面临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但能使空间与大众间的交流增强,同时也能实现环境风貌的优化、空间活力的激发,有助于城市文化形象的提升。城市将自身地域特色对外展示时,几乎都是将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作为主要载体,本文围绕中小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展开研究,期望能为和谐美丽的城市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公共艺术对现代城市生存环境品质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建设、管理和文化三个层面,浅析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并提出思考和建言,以期对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有所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成武 《山西建筑》2007,33(2):50-52
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和类型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作用,探讨了旅游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措施,从而改善旅游城市的形象,促进旅游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In a context of increased urban competition, art and culture are often used by cities world-wide as tools to improve their image and make urban spaces attractive. In that process, art is – as we will argue – becoming a new urban norm, which is normalizing not only urban space and experience, but also art itself. By contributing to the pacification or securization of public spaces, art could encourage some behaviors or, on the contrary, discourage others. Reversely, this normative dimension of urban art could impact art itself, especially by redefining the limit between artistic forms that are either inclusive or exclusive, dominant or subversive. Through examples found during PhD fieldwork in Montreal and Johannesburg, we will demonstrate that this normalization of the city through art and of art through the city takes place in various urban contexts, that it question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iti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a (global) city itself.  相似文献   

18.
王军  后晓红 《规划师》2005,21(5):52-54
城市公共空间既承载着城市居民大量的户外公共活动,又体现着城市的建设水平、地域特征和化。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南屏街步行商业空间设计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丁继军  杨小军 《山西建筑》2009,35(34):348-350
通过阐述纽约中央公园诞生的城市化背景及其主要问题,分析了中央公园的开创性设计理念和特点,进而引申到以城市公园的兴起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阐明了开放的城市公园对构建现代城市空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议快速轨道交通条件下的城市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许多大城市部开始制定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计划。作为未来大城市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和交通建筑,它的建成和使用将对城市景观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就快速轨道交通条件下的城市意象谈起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