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解迟子建小说中的意象描写是阅读她作品的关键点,在她的乡土小说中,包含着对生命意象和死亡意象的描写。通过对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能逐渐的发现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作为东北文坛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女作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踏入文坛至今一直执著而持久地凝视着故土,并以创作中浓郁的地域乡土文化气息形成自己的标识性风格受到读者的喜爱。本文主要从迟子建对乡土世界人性真善美的温情描写来揭示人性的本真和生命意识,传达了她对美好人性的理想和期盼。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注重展现自然和人文的关系,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丽图景,蕴含着浓厚的生态意识。阐述了迟子建小说中体现的万物有灵、天人合一思想和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土小说的写作发端于鲁迅,近代作家在继承鲁迅乡土写作的传统之上,又为乡土小说的书写注入了新内容,使其具有了与时俱进的优良品格。新世纪以来,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之下,中国乡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乡土小说的写作也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新世纪的乡土小说书写在叙事风格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如叙事结构更加复杂多样、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普遍运用等。同时,许多作家开始从生态美学、生命美学等全新的视角出发对乡土社会的新变做出回应。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创作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阎连科、莫言、贾平凹等一众作家都有新的乡土小说问世,且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乡土小说是20世纪一支影响深远、实绩斐然的学流派,它的生成和发展都显示出了厚重的化背景。本着重从乡思乡愁情结、孤寂漂泊的游子心绪以及世纪末信仰危机等方面分析了乡土小说独特的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创作的《伪满洲国》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两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没有离开她生长的黑土地,两部小说均采用的是用生活中的小人物来描写厚重的历史,依然保持了小说的美丽和苍凉。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的小说以一种“温情”的气质打动人心,她以普通下层百姓的生活为经纬,以对人性的深度观照为核心,在对“善”的理性把握中书写“温情”的力量。在对“人性善”的执守中,迟子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化解人性中的种种缺憾与不完美,使人性的美好得到艺术的张扬;在温情的叙述中,迟子建又以一种不“隐恶”的立场表现了她对现实人性的理性认识和以温情、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力量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甘肃乡土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较大的突破,备受当代文坛关注.甘肃乡土小说呈现出较为独特的精神特征,展示了甘肃小说创作的文化品位,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当代乡土文学的发展格局.受作家自身因素和地域因素的影响,甘肃乡土作家需要进一步提升创作水平,促进乡土小说创作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书写底层生活,关注特殊弱势群体,反映人们朴素而平凡的生活状况以及当下的生存境遇,是迟子建小说的一大特点。不论是乡村生活题材的小说,还是城市生活题材的小说,其中都浸透着或孤独,或忧郁,或厌烦,或恐惧的情绪反应,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与焦虑。  相似文献   

10.
赵本夫小说中塑造了很多人事物景等灵异映像,用以表现其作品形象塑造的丰富性,拓宽作品的主题内涵,展现作者对乡土文化独特哲理思考,增强了作品的神秘魔幻色彩和诡异异质美感,开阔了乡土小说创作的理论范畴,丰富了乡土小说的创作实践,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乡土小说一直被看作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写作的被仿式,他以西方现代思想为观照立场,构筑了用乡土发现、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乡土写作语境。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变迁,从前期文字中时空灵的“彼岸世界”的迷恋到以死亡作为价值评判标准,从对世俗温情与人性的表现,直至近期将对死亡意义的关照提升到人类族群的整体关照层面。体现出超越个人情感的大爱。三种死亡意识变迁的内里是作者自身精神感受与艺术诉求的冲突与弥合.在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其艺术诉求的表现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成因来源于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亦有杂合的宗教意识影响与异域文化的思想浸淫。在艺术表现形态上,迟子建对死亡主题的选择与书写形式表现出对“怀伤之美”的艺术追求与失乐团情怀。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中出现了一些"苏俄形象"。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分析这些形象并进行探源,同时对这些形象言说自我与他者的功能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中出现了一些"苏俄形象"。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分析这些形象并进行探源,同时对这些形象言说自我与他者的功能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杰克·伦敦在小说<寂静的雪野>中描述了人与严酷自然的较量.大自然有很多办法使人类相信人生有限.但是,人们对于生活与生命的爱、对于亲人和朋友的爱,却可以使他们成为与自然抗衡的胜利者,使普通人成为"超人".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是一位富于幻想和想象的女作家,在2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不懈追求小说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平稳而勤奋地写作使其小说以兼备清新与神秘感的双重性而蜚声文坛。从语言艺术上讲,具有“诗的意蕴”;在叙述方法上,偏重散文化的叙述特征;从美学的角度上看。崇尚朴素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的小说文本钟情于历史,并吸纳了新的方法。尤其是有关“文革”史与伪满洲国历史的文学表达,作者擅长构建独特的人文视角。从日常生活写起,运用民间立场,书写平凡的生命个体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的真实感受,显示了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书写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中国小说家以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情感描绘了20世纪"乡土中国"的各个侧影.在沈从文、老舍、贾平凹等人笔下,乡土是精神家园,有着美好的山水和使人眷恋的传统文化.在鲁迅、巴金、王鲁彦等人的乡土回忆中,不能忘怀的故乡少了一份诗意,更多的是落后与苦难.在赵树理的作品及"革命历史小说"和"土改小说"中,则以政治化的视角和难以割舍的民间情结改写着传统的乡土认同.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哈代对十九世纪的工业文明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在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他着力刻画了自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变迁,描绘了和谐自然沦为异化自然的全过程,因此哈代笔下的自然被赋予了一定的隐喻意义,具有了历史意识。小说中大自然的沧桑变化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整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哈代对大自然入木三分的描写比任何历史文献都更为真实地记录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死亡、生命、苦难、抗争是解读阎连科作品的符码,除此之外他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着权力这一主题。本文从阎连科小说的具体文本出发,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权力放在阎连科整个创作过程中来探讨它的意义,论述阎连科乡土小说在权力阴影中对人性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