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水利》2013,(11):51-52
浍河,古名浍水、翼水,汾河第三大支流。《左传·成公六年》:韩献子日:“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杜预注:“浍水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史记·赵世家》:“魏败我浍,取皮牢。”正义引《括地志》:“浍水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元和郡县志》翼城县:“浍水,今改名翼水。”《水经注·浍水》日:“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过其县南,又西南过篪祁宫南,又西至王泽,注入汾水。”  相似文献   

2.
《山西水利》2010,(8):I0001-I0004
原名古水、鼓水、古堆泉,又称“石鼓神泓”,由龙王泉、琵琶泉等29个泉组成,在新绛县西北12km古堆村西,为县境之名胜。其西南流入汾河,长20余公里。《水经注》:“汾水又西南古水合,水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其大若轮,西南流入汾。”  相似文献   

3.
《山西水利》2013,(10):52-52
潇河支流,又名寿水,古称黑水,是潇河的最大支流。《水经·洞过水注》:“洞过水又西北,黑水西出山,三源合流,同归一川,东流南曲,……其水又西南入洞过水。”发源于山西省寿阳县胡家堙村,在芦家庄东汇入潇河。  相似文献   

4.
水岩 《山西水利》2013,(8):52-52
岚河旧称清水河,又名绿水河,是汾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亦是汾河各支流中泥沙最多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山西省岚县北部马头山冰冷沟,于娄烦县静游镇东注入汾河。《水经·汾水注》曰:“秀容,胡人徙居之,立秀容护军治,东去汾水六十里”。  相似文献   

5.
水岩 《山西水利》2014,(4):52-52
<正>惠济河古称中都水、婴侯水、婴涧水,汾河一级支流。《山海经》:"竭戾之山,婴侯之水出焉。"《水经注·汾水注》:"山海经称竭戾之山,婴侯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祀水,右出祀山,其水殊源共合,注于婴侯之水,乱流经中都县南,俗又谓之中都水。"乾隆《汾州府志》:"婴涧水,出平遥县东南鹿台上,俗呼鹿台河。"《清一统志》载:"中都水,在平遥县东南15 km,一名婴侯水。"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境内,主河道分东西两  相似文献   

6.
汾河一级支流,古称监河。明洪武《太原志》:"监河,在(静乐)县南一百五十里娄烦镇南峪,其源出自独石河村,流至楼烦城南入汾水"。流域位于娄烦县境内,发源于吕梁山主峰关帝山东侧的北云顶山(2659m)的独石河村,东北流经县城南,注入汾河水库。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10 mm,多年平均年水  相似文献   

7.
汾水乃黄河最大支流之一,纵贯临汾市境约二十八公里。史载:“姑射滴翠,汾水排空”。汾河富水之时,不仅为两岸民众造就渔农之利,亦且提供舟楫之便。然洪水肆虐之时,浩浩乎怀山襄陵,淹没村落,冲毁滩涂,此种情景,代有迭出,民也不堪其苦。   公元一九八九年,临汾市委、市政府将治汾列入政务之要,动员民众,增加投资,七载坚持不懈,筑坝四十六公里,使两岸标准较低之土坝基本连通。一九九六年十月,临汾地委、行署发出“苦干三年,贯通汾河百公里石坝”之号召;一九九八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治好母亲河”之目标,市委、…  相似文献   

8.
汾源县(废用名)因在汾河源头处故名为汾源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岢岚县为汾源县,大业四年(608)改名静乐,即今静乐县。《隋书.地理志》楼烦郡:"静乐,旧曰岢岚,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大业四年改焉。"  相似文献   

9.
诗二首     
马友 《山西水利》2006,22(3):108-108
治汾感怀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汾河流水哗啦啦”,歌如美酒醉万家。欲问风光今安在,惟见浊流伴黄沙。碧波早随岁月去,阳春三月少杏花。一路踏看多喟叹,思绪随风到天涯。二决战号令穿云霄,汾水河畔涌春潮。干群齐心寒风怯,老少奋力热浪高。绿树成荫隐远峰,长堤作练伏狂蛟。他年皓  相似文献   

10.
<正>沁河又名沁水,古称少水、涅水。《山海经》: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汉书·地理志》谷远:"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水经·沁水》:"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又东过武德县南,又东南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水经注》"沁水即涅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三源齐注,迳泻一隍,又南会三水,历落出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元和郡县志》绵山县:"沁水,一名少水,出县东南二十四里覆甑山。  相似文献   

11.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5):90-90
临河县(废用名)北周宣帝时设置,属汾州,隋开皇五年(585),改属隰州,十八年改称永和县,故治在今永和县南17.5km处。《隋书·地理志》龙泉郡:“永和,后周置,曰临河县及临河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元和郡县志》隰州:永和县,“高齐后主于狐嗫故县城置永和镇,周宣帝废镇置临河郡及临河县,属汾州,隋开皇五年改属隰州,十八年改临河为永和县。”《太平寰宇记》隰州:  相似文献   

12.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8,24(4):92-92
河津(现用名)因其滨临黄、汾两河要口而得名。河津西临黄河,汾河从东向西贯穿。旧称龙门,宋宣和二年(1102年)改称河津。《明一统志》平阳府:河津县“宋宣和初改为河津县,金属荣州,后复属河中府,元仍旧,本朝因之。”《清一统志》绛州:河津县“宣和二年改日河津,金元因之,明属蒲州,本朝初属平阳府,雍正二年改属绛州。”  相似文献   

13.
湘江源流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湖南卫视台之邀,随《湘江北去》剧组赴湘江源头拍摄外景。到达广西灵川县海洋评灵泽庙旁时,虽见有碑、有洞、有庙,仍不禁顿生疑窦,无以释然:我荡荡湘江,就源此区区小洞、一脉细流乎?遂向广西同行求教,再实地考察,略有所获,特提出来供我省水利学界讨论。湘江源于何处,曾有过长期争论。特别是世人瞩目的灵渠已存在2000多年,又常将湘漓二水之源相提并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至清代中期已否定了由《水经注》提出的“湘漓同源”论[1];至民国时期初步认定海水之源为猫儿山六们河,又否定了湘漓“出一山而分源”…  相似文献   

14.
我猜,老子写《老子》之前,一定长时间观察过水、揣摩过水,看得多了,想得多了,自然之水便升华为老子的“哲学之水”,成为构建他哲学大厦不可或缺的柱石。  相似文献   

15.
汉水与诗歌     
自古至今,描写与赞美汉水的诗歌,可说是汗牛充栋、车装船载。在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赞美汉水滔滔,源远流长的诗篇。如《汉广》篇云:“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汉》篇云:“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汉水是我国古时的四渎之一,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的嶓冢山麓,其水清澈、甘甜。据《史记·夏本记二》记载:“嶓冢道漾,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  相似文献   

16.
梁新阳 《中国水利》2009,(19):16-17
汾河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全长716km。太原市位于汾河上中游,汾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市,流经境内约107km。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不仅见证了母亲河从“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青春靓丽的容貌变成“哭泣的河”“死亡的河”的过程;同时也见证了为了让母亲河重焕昔日的光彩,山西省委、  相似文献   

17.
泺口     
泺口镇,位居山东,紧靠黄河,南距济南市五华里左右。济南原傍济水,后称大青河,又因运海盐,故亦称盐河。今小清河原名泺水,发源于趵突泉,趵突泉古名泺。泺水北流,途经林家桥入大清河,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济水》载有:“泺水又北流,注入济,谓之泺口也。”即,泺口,泺水入济水之口而得名。自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后,夺大清河入海,河床逐年淤  相似文献   

18.
水,《易经》把它列为古代物质元素(五行)之首:“天一生水”。《水经注》上称其:“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 在现代,水常常和水利联系在一起。 毛泽东主席早在1934年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相似文献   

19.
正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又称西宁河、乐都水。湟水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宋代称之为宗河、邈川水,北魏《水经注》称之为湟水。湟水流域主要位于青海省东部,是该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湟水发源于大阪山南麓、青海省海晏县以北的噶尔藏岭,河源高程4200 m。东流经湟源、西宁、乐都、民和等县市,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水利》2022,(11):1-4
<正>2017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实施,提出以河道生态整治和河道外两岸造林绿化为重点,建设汾河等河流生态廊道。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在汾渭平原区等重点区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