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安钢100t LF炉在现行精炼工艺制度下的冶金效果.通过对LF炉不同精炼时期成份、渣况、气体和夹杂物的调查研究,对LF精炼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精炼工序采用铝脱氧易产生钢水下流不好现象,影响生产顺行;铝脱氧的精炼成本较高,精炼周期较长.对Als没有要求的钢种,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加小粒灰、热态精炼钢渣再利用、使用非铝基脱氧剂和根据钢中Als含量进行钙处理等措施,钢水可浇性连续11个月达到100%,缩短了精炼周期,降低了电耗、电极消耗和渣料消耗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一种炉外精炼造渣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行车吊运将半成品钢水运至钢包精炼炉内,调节温度调节器,进行加热;步骤二,通过造渣剂加入装置向钢包精炼炉中加入造渣剂,进行造渣,形成熔渣和纯净钢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熔渣厚度检测仪对熔渣厚度进行实时检测,利用第一检测装置对纯净钢水含量进行实时检测,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或第三控制阀来改变钢包精炼炉内的造渣剂、半成品钢水、硫含量或氧含量总量,从而使经过造渣工艺后的钢水均匀致密,化学成分均匀,钢锭表面光滑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LF精炼造渣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炼钢厂第一连铸车间钢包炉造渣的特点,利用炉渣组元CaO、SiO2、Al2O3、CaF2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渣系配比和造渣制度,通过实践取得了稳定的脱硫、脱氧效果.  相似文献   

5.
LF炉钢水炉外精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室对埋弧渣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围绕新产品开发,对LF炉精炼工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对精炼渣的使用效果、物流协调模型、钢液温度模型、成分微调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黄建军 《江苏冶金》2001,29(1):39-43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渣系选择、成渣速度分析和渣量控制、以及变压器功率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对LF炉脱硫速度快、效率高、包龄长的LF炉精炼工艺。  相似文献   

7.
LF炉精炼工艺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LF炉的改造,配电制度的调整和提出的渣系的实践数据的分析,表明能有效控制流入LF炉的渣量和渣层厚度.电弧埋入泡沫渣中,提高了LF炉渣的流动性,这对脱氧脱硫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碳含铝钢转炉生产的粗钢水[O]含量高和钢水[C]低的特点,提出了采用CaO-Al2O3的LF炉精炼渣系.为兼顾脱硫和吸收同化夹杂的需求,可选取(质量分数)CaO=55%~60%,SiO2=4%-7%,Al2O3=28%~32%,MgO=4%~8%,CaO/Al2O3=1.7~1.9作为LF炉精炼终渣组成.出钢过程中采用渣洗工艺向钢包内加入大部分精炼渣、出钢末期对转炉下渣还原处理的造渣模式,结合足够的软吹Ar时间,对16MnR进行精炼,得到了脱硫率为61.8%,铸坯T[O]为22×10-6,铸坯中大型夹杂总量为15.68mg/10kg钢的良好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介绍了酒钢60t直流钢包精炼炉生产焊丝钢(ER70S-6X)的精炼工艺优化情况及其取得的冶金效果。实践表明,经30min的精炼,LF炉脱硫率达3l.3%,脱氧率达32%,钢中显微夹杂物去除率为24.26%,大型夹杂物去除率为20.32%。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用户对钢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LF炉精炼是提高钢材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提高现有炼钢厂的钢材质量.在LF炉精炼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白渣制备工艺可以改善炉外钢中稳定的还原气氛,快速达到脱氧脱硫的目的,也可以采用白渣制备工艺.在精炼过程中,吸收钢中的碎屑,并控制碎屑的相关形状,白泡沫渣的效率和我们所形成的热效率相对...  相似文献   

11.
对钢包炉(LF)精炼使用烧结型和预熔型精炼渣的精炼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精炼使用烧结型或预熔型精炼渣化渣效果均较好,无结块等现象,钢包炉电极加热起弧时间相近,埋弧效果好。与烧结型精炼渣试验相比,预熔型精炼渣试验炉次平均白灰使用量减少59 kg/炉,精炼渣使用量减少61 kg/炉,平均精炼时间缩短1.7 min,平均脱硫率提高8.89%。  相似文献   

12.
易操  朱荣  董凯  申景霞  李猛 《钢铁研究》2010,38(1):12-14,37
基于某钢厂现阶段LF精炼渣系脱硫效果差等问题,结合精炼渣脱硫机理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拟出10种精炼渣配方并对炉渣性能及钢中脱硫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精炼渣成分w(CaO)为45%~50%,w(SiO2)为18%~20%,w(Al2O3)为17%~21%,w(MgO)为9%~13%时脱硫效果较好,满足GCr15钢中脱硫要求。工业试验初步取得良好效果,为LF精炼渣系深脱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邓叙燕  苏笃星  马建超  金红军  冯健 《炼钢》2012,28(4):13-15,19
通过工业试验对低碳冷镦钢的LF精炼渣成分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合于冶炼低碳冷镦钢的精炼渣成分为w(CaO)=50%~55%、w(Al2O3)=30%~35%、w(CaF2)=5%~10%、w(SiO2)<5%、w(MgO)<5%、w(FeO)<1%;LF精炼过程可将钢水中w(S)从389×10-6降到50×10-6,w(T.O)从54.0×10-6降到21.1×10-6。当钢水中w(S)<50×10-6,钙处理后夹杂物中平均w(S)<1.9%。将优化后的工艺应用于低碳冷镦钢的批量生产后,精炼渣料消耗降低了6.5 kg/t,吨钢成本降低了1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LF预熔精炼渣成分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钢包炉(LF)用预熔精炼渣的优化方案,分析了CaO-Al2O3-MgO-BaO-SiO2预熔精炼渣系中各组分对该渣熔点、熔化时间以及脱硫能力的影响程度,得到了低熔点、低粘度、冶金效果好的渣系.得出预熔精炼渣的熔点、熔化时间受到碱度、氧化铝质量分数和萤石质量分数的综合影响,且渣的熔点不随Mg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急剧增高.通过实验得到了LF用预熔渣的最优渣系,该渣系在天津钢管公司LF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均脱硫率由原来的71%上升到89%.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含氟精炼渣中氟的污染,结合炉渣基础理论,经过熔渣黏度和熔点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优选的无氟预熔型精炼渣组成CaO=48%、Al2O3=40%、SiO2=4%、MgO=8%,该精炼渣的黏度和熔点分别为:0.78 Pa.s和1389℃.精炼渣的工业试验表明,精炼初期成渣速度快,为加快生产节奏奠定了基础.与原含氟精炼渣相比,避免氟污染问题;钢液平均脱硫率为86.5%,提高了7.5%;连铸坯中N、H、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7.5×10-6、2.4×10-6、32.5×10-6,分别降低了13%、15%、15%;连铸坯中夹杂物的尺寸显著地减小,连铸坯的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氧氮分析仪、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LF精炼渣系对304系不锈钢全氧质量分数wT[O]、夹杂物数量、尺寸及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LF精炼渣碱度由1.5升高至2.6时,LF出站溶解氧质量分数w[O]由11.6×10~(-6)降低至4.8×10~(-6),铸坯wT[O]由47×10~(-6)降低至24×10~(-6),铸坯夹杂物总数量降低,但当量直径不大于10μm的夹杂物所占比率由77.7%增加至95.1%。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钢液中各元素达到平衡状态时,渣系碱度越高,低熔点夹杂物2MgO·2Al_2O_3·5SiO_2生成区域越小,MgO·Al_2O_3尖晶石类夹杂物生成区域越大,与生产试验结果一致。随着LF炉渣碱度升高,铸坯夹杂物成分中MgO和Al_2O_3的质量分数分别升高了14.4%和9.1%,当碱度不大于1.9时,铸坯中不会存在镁铝尖晶石。  相似文献   

17.
对某钢厂管线钢LF精炼效果进行了分析,包括精炼渣的碱度及其对钢中T.O的影响、渣中(MnO+FeO)含量的变化、炉渣的曼内斯曼指数以及炉渣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LF精炼渣碱度在5.47~7.53,符合高品质钢所要求的碱度范围;LF精炼后渣中w(MnO+FeO)偏高,平均为2.0%;LF精炼渣曼内斯曼指数MI(MI=R/w(A1203))偏低,影响渣的流动性及吸附夹杂物的能力;LF精炼过程脱硫率平均为62.5%,脱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LF精炼生产A36和45A钢,分析了精炼碱度(R)和(FeO+MnO)含量对脱氧的影响,以及精炼碱度(R)和(FeO)含量对脱硫的影响,研究得到脱硫率分别为61.3%和64.3%.同时,对精炼过程中[P]、[H]、[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相夹杂物去除率平均值为70.27%,最高值为85.62%.  相似文献   

19.
超低硫钢冶炼过程钢包渣改质剂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超低硫钢冶炼过程中对转炉出钢下渣进行了改质处理试验。使用钢包渣改质处理工艺 ,不仅可以降低钢包顶渣氧化性、提高顶渣碱度、优化顶渣脱硫条件 ,为LF炉生产超低硫钢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现精炼前移功能 ,使成品钢中最低硫质量分数达到 1 0×1 0 - 6 ,而且缩短冶炼时间、提高合金收得率和钢水纯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