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钟磊 《海洋石油》2020,40(3):104-109
为了解决深水半潜式平台防喷器控制系统存在系统落后、操作时间长、应急能力不足、冗余度低等问题,此文从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喷器地面控制和水下控制系统分析,对比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喷器控制系统特点,结合实际现场作业经验和需求,探讨将目前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喷器地面与水下控制系统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升级方法,以实现较小的投入,达到快速升级防喷器控制系统和稳定安全地操作水下防喷器的目的,提出了改进升级的方法,旨在为今后我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喷器控制系统升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国内外海洋钻井平台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固定式、座底式、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船)等各类钻井平台的性能特点,介绍了我国目前新建的几个平台(船),包括中海油3号座底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SEVANDRILLER"海洋钻探储油平台、BinGo9000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3000m水深海洋勘察船等,指出海洋钻井平台将向高可靠性、自动化、多功能化以及深水领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南海 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一种改装方案的运动响应和波浪荷载进行计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按该方案改造后 ,“南海 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运动响应性能优良 ,适于在我国南海深水域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南海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一种改装方案的运动响应和波浪荷载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按该方案改造后,"南海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运动响应性能优良,适于在我国南海深水域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半潜式生产平台的尺度设计,以大倾角稳性研究为基础,分析上部平台型式对半潜式平台稳性的影响,探讨半潜式生产平台与半潜式钻井平台在稳性设计、尺度规划上的区别。从规范衡准角度出发,研究半潜式生产平台主尺度参数对其大倾角稳性及许用重心高度的影响,归纳稳性设计要点:在运动性能较优、甲板面积合理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增加半潜式生产平台的立柱宽度和间距,以弥补其无上浮力体带来的大倾角稳性紧张的问题。提出一种独特的提高平台大倾角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面回顾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经历,及其在海上钻井作业中所取得的业绩。近年来,该平台通过升级改造,向国际标准靠拢,已历内外海上钻井市场上展露头角。  相似文献   

7.
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运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SESAM程序系统研究了4种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运动性能。首先建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三维水动力模型,然后采用Morison公式和势流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了半潜式钻井平台运动响应的传递函数和固有周期。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海况资料,应用频域分析法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运动响应进行了短期预报。研究结果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船型的选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的作业能力,对比分析了国内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与其他国内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国外典型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主要参数,并总结了该钻井平台实际钻完井的作业情况;比较了国内主要半潜式钻井平台及国外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南海深水钻井作业的情况。比较结果表明国内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井周期、作业时效等参数均优于其他钻井平台,说明该钻井平台的钻井作业能力不仅优于国内其他钻井平台,而且也优于国外典型的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海台风频发,给海洋油气资源安全高效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随着近海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未来海洋石油开发将逐渐聚焦深水区。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是南海深远海重要的钻井装备。因中国南海台风强度大且其产生经常出人预料,在某些平台无法紧急撤台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避台或减小台风对平台造成的损失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以某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避台原则及防台措施,并讨论了调整平台艏向对减小平台整体受力的影响。采用三维势流理论和时域耦合分析方法计算平台在不同吃水下的总体性能,分析对平台系泊张力及运动性能的影响,探讨通过改变平台吃水而降低系泊系统的受载,从而避免系泊系统破坏的可行性,最终得到可指导平台操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总体设计思路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能够设计建造3 000m水深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但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还处于研发阶段.基于半潜式平台基本特征分析,提出了半潜式生产平台在我国南海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并分析了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