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以尖山铜矿已有的成矿与找矿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的铜、铅锌矿勘查实践经验,对该铜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对铜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该区域的几点找矿标志,为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博格达晚古生代铜矿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以该地区开展的1:5万甘河子区调项目为依托,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地物化综合剖面及探槽工程,对东台子铜矿化点特征进行了研究.该铜矿点1:5万化探显示有Hs-18乙3类异常,异常元素组合为Au-Ag-Zn-Pb,具三级浓度分带,主成矿元素为Au、Ag,元素套合...  相似文献   

3.
大红山铁矿Ⅰ#铜矿带150万t/a工程是其800万t/a扩产工程的一部分,该铜矿带现采用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法开采。通过分析该方法在Ⅰ#铜矿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类似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4.
贵州火山岩型铜矿床的分布特点和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火山岩型铜矿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峨眉山玄武岩地区,该区域为贵州省最大的铜元素异常区,有比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文阐述了该地区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类型及特征,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铜矿点进行分析,总结了火山岩型铜矿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蒙古有色金属管理局局长扎尔格勒赛汗日前宣布 ,在位于南戈壁省汗包格德县敖尤陶勒盖地区发现了储量大、含量高的大型铜矿。他介绍说 ,初步探测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铜储藏量在七点五亿吨以上 ,发现位于地表、储量在五千万吨的铜矿二处。该矿比蒙现存最大的“额尔敦特”铜矿储量还要大两倍蒙古发现大型铜矿  相似文献   

6.
在深井开采中,采场结构参数的选择对矿山的安全、高效和经济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北采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该铜矿的开采技术条件,采用Mathew方法计算稳定性指数N和形状因子S,确定该铜矿的采场结构参数。研究表明,矿体沿走向布置时,顶板跨度需要限制在7.14 m左右,若需要加大跨度,则需要在中间预留少量点柱或对顶板进行支护,该研究成果可为矿山采场结构参数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从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承担实施的陕西镇安县青铜关一带铅锌金铜矿普查项目取得重大找矿成果,初步估算铅锌资源储量(333+334)10.31万吨,达中型铅锌矿床规模。该项目在区内发现铅锌矿化蚀变带4条,发现铜矿化体1条、铜矿点1个、金矿化体1条、铁矿  相似文献   

8.
在对虎寨口铜矿区地质特征以及矿体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了矿床的成矿因素,给出了几点找矿标志,供该区域的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海拉脊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摸清了该区域地层特征及含矿性情况,以及在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新发现的矿(化)点9处,主要有成矿潜力点5处,即上龙湾北石墨矿点、来路村北铁矿化点、俄加萤石矿点、松巴铜矿点、上峡铁矿点、红嘴滩泥炭矿点。结合拉脊山一带的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了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区域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蒋太国  朱光洁 《矿冶》2017,26(6):63-66
近年来,生物浸矿技术在铜矿分离回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生物浸出在硫化铜矿回收利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针对生物浸矿技术在硫化铜矿分离回收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同时对相关的最新理论研究等进行总结,提出了硫化铜矿生物浸矿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以期为硫化铜矿的回收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冯庭录  刘静  吕呈  鲍雷  庾江华 《金属矿山》2019,48(8):141-146
钱村铁矿是宁芜矿集区西南部雍镇矿田内的代表性铁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宁芜盆地西南侧。矿区属汤沟-裕溪口复背斜,发育NE-NNE及NWW向两组断裂,NE向褶皱构造控制了岩浆侵入及成矿作用。区内发育明显的磁异常,钱村矿床是单一的磁铁矿床,共圈定了8条磁铁矿体,矿体赋存于闪长玢岩与黄马青组接触带地层中。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穆磁铁矿,另有少量的黄铜矿、斑铜矿,矿石有块状、浸染状、脉状及角砾状等类型, 钱村铁矿为一中高温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矿床;②通过磁铁矿的判别图解,可知磁铁矿大量落于斑岩型矿床区域,指示矿区具有一定的铜金矿床的找矿潜力,成矿岩体侵位和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司家营铁矿的矿床开采条件 ,用计算机模拟法研究了首采区分期扩帮过渡开采的范围、扩帮过渡方式以及工艺与参数 ,分析了开采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复杂大水矿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阳铁矿赋存条件,应用矿床水体下开采理论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了该矿开采时的覆岩破坏规律,提出了符合高阳铁矿的裂隙带预计公式,论述了采用充填采矿方法的可靠性,推荐矿山采用浅孔房柱嗣后充填采矿法和有底柱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提出了安全回采措施和防冶水措施。  相似文献   

14.
曾晟  叶文浩  徐华清 《金属矿山》2020,50(5):117-123
煤型铀矿作为一种双重能源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从煤型铀矿中同时开采煤和铀资源对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协同开采”理念的提出为煤型铀矿资源合理开采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煤型铀矿 资源基本特征和煤型铀矿床开采经验的分析,认为煤矿先采影响地下水位,不利于铀矿回收,铀矿先采形成放射性直接影响煤矿能否继续开采,实现煤铀同步开采具有可行性。因此,借鉴金属矿床地下协同开采思路 ,提出了煤型铀矿床煤铀协同开采构想:将不连续煤型铀矿床进行分区、分段和分层,共享开拓系统;采用分区出矿分区支护的方式,解决顶板支护不到位和回采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降低氡浓度 和瓦斯排放。其中涉及到一些技术难题如不连续煤型铀矿床如何分区分段、各零散矿段如何合并、回采区铀品位高和瓦斯含量高的地段如何设置特殊安防措施及整个矿床如何综合疏水等有待进一步攻关,未来仍需在 煤铀协同采矿方法和工程技术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丰富煤铀协同开采理论。  相似文献   

15.
某煤铝共生矿的煤层近似平行赋存于铝土层之上,且二者倾角小、厚度薄,实现该矿煤铝共生缓倾斜薄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的难点在于瓦斯处理、开采工艺协调以及煤岩层稳定性控制。首先提出了先煤层后 铝土层、先铝土层后煤层、煤层铝土层交替、煤层铝土分层诱导协同4种开采模式;然后结合该煤铝共生矿床的实际开采技术条件,从瓦斯处理、通风、排水等方面对比分析了4种开采模式的优缺点,认为煤层距离铝 土层较近时采用分层诱导协同开采模式最合理。基于该矿床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煤铝共生缓倾斜薄矿床分层诱导协同开采底盘漏斗出矿开采方案,并对采场结构、回采工艺、采场通风、协同开采顺序等进行 了设计。以设计的方案为载体,再次对4种开采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分层诱导协同开采方案不仅经济效益最佳,而且可确保开采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豫西申家窑-葫芦峪金矿区位于崤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良好。矿区赋矿岩层为太华群岩层,矿区内发育的崤01、崤09等NNW向断裂是重要的控矿、容矿断裂。在阐述申家窑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7.
韦立凡 《矿冶工程》2007,27(5):15-17
为了给残积型铝土矿的开采设计及回采现场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针对平果残积型铝土矿带的赋存特点, 结合矿山现有的采矿工艺技术及经济合理性要求, 对残积矿带的合理开采深度进行了科学计算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甘肃加甘滩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缘,是夏河-合作金矿带南缘新发现的具有超大型找矿潜力的金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了矿床矿化富集规律并剖析了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由矿床厚度变化规律可知,矿区西部见矿厚度明显大于东部,表明矿体具有往西部深部延伸的趋势;②由品位变化规律可知,品位高值集中区主要位于矿区5#~0#线中部区域,表明该区为成矿物质沉淀集中区,矿区西部至东部品位总体体现出由高至低的演化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从西部被运移至东部;③由总体矿化富集规律可知,矿区西部矿化强度明显大于东部,中部虽然存在着一低洼地带,但可能是存在构造破矿的原因。通过对矿床控矿因素的解析,认为地层、构造及蚀变作用等因素与矿床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结合矿床矿化富集规律、控矿因素及矿区最新钻探施工成果,进一步分析认为矿区西部深部及其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探矿工作应围绕矿区西部深部或北西部外围进行。  相似文献   

19.
李小平 《金属矿山》2000,(10):16-17,35
分析了现行边界品位确定方法的弊病,提出在运用计算机矿山开采设计软件基础上合理确定矿床开采边界品位和选厂人选边界品位的方法,并论述了该方法对提高矿床开采收益和矿产资源利用程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盐矿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现有盐类矿床水溶开采技术优缺。阐述了盐类矿床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步骤,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运城盐湖芒硝矿床开采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盐类矿床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是一项技术上可行的新方法,运用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岩盐的溶解,保证岩盐溶腔的均匀发展;同时,可以极大提高资源回采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