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非金属夹杂物使金属基体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其形态、含量和分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钢的各种性能,如常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加工性能等。因此,正确测定与评价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是准确衡量钢材质量不可忽视的环节。 1989年颁布的GB10561—89取代YB25—77标准使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更趋详细和全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单个球形夹杂物为研究对象,忽略夹杂物间及对流等因素的影响,对比计算了钢液中夹杂物的匀速及加速上浮时间,并分析了密度条件和夹杂物尺寸对上浮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浮时间与匀速处理时相对误差较小,可以将夹杂物的上浮按照匀速过程处理;浇铸前钢液进行5~10 min镇静处理,可使钢液中密度为2 700~3 100 kg/m3的尺寸较大夹杂物(dФ50μm)完全上浮,有效避免铸钢件上表面或铸锭上部产生夹渣或夹杂类缺陷,减少轧材或轧板的表面缺陷。随夹杂物颗粒密度增大,其上浮时间将延长。而夹杂物尺寸的减小,上浮时间急剧上升,正比于1/r2。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扫描电镜原位拉伸实验,动态跟踪观察了2种非金属夹杂物对FGH95合金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纹在夹杂物处萌生,塑性莫来石类夹杂的尖角处,是裂纹萌生的择优位置。在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下,裂纹沿与主应力轴垂直或约45°向夹杂内部扩展。当裂纹扩展到基体中之后,呈锯齿状向基体内扩展,但主裂纹所在平面仍与主应力轴垂直,其尖端变形带内有明显的滑移线出现。夹杂物附近基体中的贫γ′相区,断口呈韧性沿晶断裂,而远离夹杂物的基体处则变为穿晶断裂。 相似文献
9.
10.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是钢中夹带的各种非金属物质颗粒的统称,对钢材质量评价有重大作用。国际钢协诠释为:当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性能或使用性能时,该钢就不是洁净钢;如没有影响,就可认为是洁净钢。一般认为洁净钢是指对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氧化物、硫化物)进行严格控制的钢(包括数量、尺寸、分布、形状、类型的控制)。而纯净钢则是指除对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严格控制以外,钢中其他杂质元素含量也少的钢种,杂质元素一般指C(按材料而异)、S、P、N、H、0及微量元素Pb、As、Sb、Bi、Cu、Sn。 相似文献
11.
12.
Liu Shijun Chen Qiyuan Zhang Pingmin Li Songqi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P. R.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1998,(4)
INTRODUCTIONAlargenumberofstudieshavebendoneinthefieldoftheaqueouschemistryofisopolytungstateusingnumerousexperimentalmetho... 相似文献
13.
熔融结合型环氧粉末涂料固化程度的溶剂萃取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酮为萃取溶剂,研究了SEBF-2熔融结合型环氧粉末涂层自由膜在160℃~230℃经不同时间团化后的萃取团化度.用温度-时间重叠技术分析了涂胶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萃取形貌.结果表明,在160℃~220℃之间,萃取固化度随温度升高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230℃经长时间团化,涂膜发生热降解。在研究温度范围内,萃取固化反应呈现单一激活能,表明固化过程主要受单一反应机制所控制。 相似文献
14.
NaCl水溶液中缓蚀剂控制电偶腐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和原子力显微镜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阳离子缓蚀剂(咪唑啉衍生物)在电偶电极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对电偶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NaCl水溶液中,缓蚀剂只吸附在碳钢表面,而不吸附在不锈钢表面;当碳钢与不锈钢耦合后,缓蚀剂在偶对的阴极(不锈钢)和阳极(碳钢)都有吸附.缓蚀剂在偶对阳极(碳钢)上的覆盖度小于在单独碳钢上的覆盖度,并且缓蚀剂与前者表面的结合力也有所降低.电偶对中碳钢的腐蚀归因于缓蚀剂的覆盖度与结合力减小的双重因素. 相似文献
15.
SOLVENTEXTRACTIONOFLANTHANIDESINAQUEOUSNITRITEMEDIABYCYANEX302¥YUANMeng;LUOAiqing;WANGChun;LIDeqian(ChangchunInstituteofAppli...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纯铝熔体中钠以离子态存在的观点,探讨了Na+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对除钠量的影响,并对除钠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常压及不同O_2-N_2气相组成下,曾对Cu在氨性溶液中的溶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溶解系电化学反应过程,溶解速度为阴极过程控制时,控制因数是氧的传递;为阳极过程控制时,控制因数是NH_4~+的扩散及NH_3的化学反应速度. 实验结果得到了溶解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或减慢的判据,并对自催化加速作用的条件及范围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i在氨-碳酸铵溶液中有氧存在下的溶解动力学. 结果表明Ni的溶解过程主要是电化学溶解过程,但尚有Ni的氧化伴生.反应速度为氨控制区或氧控制区,这与氨和氧的浓度之比有关. 在NH_3控制区Ni表面易钝化生成氧化膜,并停止溶解;在氧控制区,Ni的溶解速度为氧在液膜中的扩散所控制,可由氧传递速度方程来表达. 相似文献
20.
在溶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力学处理方法,用于计算有机相组分活度系数、测定金属溶剂萃取反应热力学平衡常数以及预测金属萃取平衡分配.用纯热力学方法研究了:TBP-UO_2Cl_2,TBP-UO_2(NO_3)_2和(C_7H_(15))_2SO-UO_2(NO_3)_2等三种中性溶剂金属萃取体系.检验和比较了七种模型,其中以 Scat-chard-Hildebrand 和 Guggenheim 模型对实际计算更为简便,这两种模型不仅能用于三组分有机相,且能用于四组分有机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