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高频变压器得到广泛关注。对于LLC谐振变换器,变压器的设计对于提高其变换效率和功率密度至关重要。针对一个应用在LLC谐振变换器中的60 kW大功率高频变压器,从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计算出发,用修正的斯坦麦斯公式计算磁芯损耗,将正弦激励下的绕组损耗模型等效为一维涡流模型,力求总损耗最小。详细给出了其设计关键考虑点、设计思路、分析依据和优化方案。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LLC谐振变换器和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两种不同类型的软开关拓扑。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分别对它们的控制方法,副边整流管的电压应力和副边的开通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LC谐振变换器更适合高频化和高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杜松林  王瑾 《广东电力》2011,24(6):53-55
介绍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主要参数,并以FSFR2100型控制芯片设计出一种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测试结果表明,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电磁干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复杂、参数设计直观性较差等问题,根据谐振电流、励磁电流的变化关系,简化了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的分析。由变换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其电压增益、阻抗特性,并通过相应的电压增益曲线、阻抗特性曲线直观地分析了各参数间相互关系,给出了参数的优化设计步骤。最后设计了180W/24V驱动电源,仿真及实验结果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LLC谐振变换器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模拟控制器控制策略不灵活,抗干扰能力差,硬件电路复杂,难以实现复杂的控制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变换器效率和可靠性的提高.为此,基于UCD3138数字控制芯片,研究了LLC谐振变换器的数字控制,有效提高了变换器控制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基于24 V/480 W原理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字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效、高功率密度已成为功率变换器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传统脉冲宽度调制功率变换器采用硬开关技术,开关损耗大、效率较低。本文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以及适应宽范围电压输入的应用需求,采用"APFC+LLC+SR"拓扑结构,设计了一款具备宽电压输入、高功率因数和高效率特点的AC-DC变换器,并完成了200W/24V系统样机设计。测试结果表明,当市电输入时,样机功率因数可达0.98,且系统在全负载范围内的平均效率达到92%以上,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可满足一定范围内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8.
LLC谐振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电源系统DC/DC变换器的前端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而LLC谐振变换器的磁元件的集成平面化使其具有高性能、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介绍一种基于损耗的改进的变换器设计方案,从损耗、增益、空载特性等多角度分析谐振电感、变压器激磁电感、谐振电容的影响,从而确定性能最优的系统参数.由于平面磁元件在DC/DC变换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axwell对多种结构形式的平面变压器进行数值仿真,确定变压器设计的最优结构,实现对LLC谐振网络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9.
LLC谐振变换器由于谐振特性,能够较容易实现软开关和增大变换器功率密度,在中大功率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增大功率密度提高输出容量,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半桥交错并联输出式LLC谐振DC-DC变换器,对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不同k值对变换器的影响,对谐振网络进行了等效分析。不同谐振频率下变换器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不同的工作区域中开关MOS管实现软开关过程的难易程度不等。通过仿真和样机测试验证了设计的变换器开关管能够实现零电压开关(ZVS),能够有效减小变换器的开关损耗。  相似文献   

10.
含变压器的隔离型变换器易受到寄生电容的影响,降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针对LLC谐振变换器,建立含变压器寄生参数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电压增益公式。对比无寄生参数和含寄生参数的电压增益曲线,分析寄生电容对选取电感比及其品质因数所产生的影响。在设计参数时考虑寄生电容的影响,分析开关管实现ZVS的条件,推导电感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品质因数的取值范围。优化设计电感比、品质因数,进而优化各谐振参数。搭建实验样机,验证该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中高频变压器的设计对于提高变换器效率和功率密度至关重要.传统变压器设计方法主要依靠经验,设计相对保守,且当前的产品对于减小体积、降低成本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此外,与普通变压器不同,LLC中的变压器同时实现了一个变压器和一个电感的功能,这就需要设置合适的气隙以满足条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变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的发展,功率变换器向着高频、模块化发展。LLC谐振变换器由于拓扑结构简单且能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副边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损耗小、效率高,可逐渐应用于高频场合,从而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原先在传统LLC中被忽略的寄生电容不仅会影响原边开关管的软开关过程而且还会使得谐振电流发生畸变。分析了寄生电容对变换器软开关的影响且对死区时间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变换器的效率。研制了一台功率为250 W,工作频率为400 kHz的LLC谐振变换器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LLC谐振变换器开关损耗低,工作频率高,能够满足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指标要求,适用于车载DC/DC变换器.但是,LLC谐振变换器在低压大电流的重载工况下,品质因数较大,零电压开通(ZVS)难以实现,不利于效率的提升和电磁兼容(EMI)性能的优化.针对上述问题,对LLC谐振变换器死区内的工作模态进行时域分析,提出一种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不对称半桥谐振变换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低压大电流输出的通信电源效率,介绍了一种新的不对称半桥谐振变换拓扑,该拓扑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容易实现软开关和较低的电磁干扰,适合通信电源场合。本文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仿真电路图和结果,最后设计了一个不对称半桥谐振电路,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的正确。  相似文献   

15.
韩文祥  王春芳 《电源学报》2015,13(1):114-118
由于半桥电流馈入型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过程相当复杂,很难建立准确的小信号模型,也无法设计相应的补偿电路。基于Saber仿真软件,利用时域仿真的方法获得电路的波特图,即可进行补偿电路的设计。制作了一款适用于单板光伏电池逆变器用半桥电流馈入型LLC变换器,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补偿环节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开关电源的发展呈现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趋势。基于GaN器件LLC谐振变换器,采用同步整流技术,通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和结构优化大大减小了变换器的高度和体积,同时也减少损耗,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搭建了1 MHz/120 W同步整流LLC谐振变换器硬件电路,对设计进行了实验验证。样机的功率密度达到了262 W/in~3,最高效率达到了94.9%。  相似文献   

17.
LLC变换器中谐振元件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LC谐振变换器具有开关管零电压开通,整流管零电流关断,适合于宽电压输入等优点,易实现高频化和高功率密度。这些良好性能的实现需要对谐振元件进行合理设计,但其设计过程复杂,是LLC谐振变换器设计的难点和重点。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工程软件MathCAD给出了LLC谐振变换器简洁、快速的谐振元件设计流程,并从工业应用角度给出集成了谐振电感的变压器设计等效模型。最后,设计了一台直流输入230~350V,直流输出7 V/30 A的LLC谐振变换器样机,验证了该设计流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复合式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燃料电池供电系统新颖的复合式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它是在复合式全桥三电平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了LLC谐振网路以实现开关管ZVS和整流二极管ZCS。该变换器集合了复合式全桥三电平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的优点:适合于在宽输入电压范围的应用场合;三点平桥臂的开关管电压应力只有输入电压的一半;整流二极管实现ZCS,其电压应力仅为输出电压;可以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ZVS。该文通过一个200-400V输入,360V/4A输出的原理样机验证了它的工作原理,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三级型降压式电力电子变压器(PET)拓扑结构。所述结构的输入侧高压级为二极管钳位三电平整流电路,以降低开关器件耐压等级;隔离级采用了三电平LLC串联谐振型DC/DC变换器,其每个主开关电压应力是输入电压的一半,并且在全负载范围内工作在软开关状态,可降低PET的损耗,提高其效率;输出侧低压级为两电平三相四桥臂逆变电路,以应对大量存在的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对所述的PET结构进行了控制方案设计,并做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PET结构在实现了传统变压器隔离、变压和能量传递等功能的基础上,还具备电能质量调节功能,可有效避免系统与负载之间因不平衡或畸变而对彼此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