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进一步提高色域映射质量,深入研究空间色域映射算法。方法利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对原图的边缘细节进行提取,叠加到映射后图像上再进行二次映射,得到的图像使用结构相关性和图像色差模型进行评价,将数据与最小色差法、CUSP和Bala等人提出的算法进行比较。结果基于高斯拉普拉斯算子的色域映射算法的结构相关性和图像色差都比Bala等人提出的算法要好。对于色彩艳丽、细节丰富的图像,空间色域映射算法结构相关性和图像色差反而不如普通算法。结论基于高斯拉普拉斯算子的色域映射算法能够提高图像的映射质量,但是空间色域映射算法映射质量并不一定优于非空间类色域映射算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了使数字输出设备的色彩复制更加保真,提出一种新的色域映射算法。方法在基于改进凸壳算法色域边界描述算法的基础上,以ECI 2002,IT8.7/4和TC3.5色表为特征点提取对象,提出基于特征点的临近替代映射算法,并在Epson Stylus Pro 7910设备上通过实验对该映射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基于特征点的临近替代算法与基于改进凸壳算法的色域边界描述算法匹配效果良好。结论根据最后的Z分值可知,文中提出的映射算法以ECI2002色表为特征点时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基于点集模型的LabPQR空间光谱色域映射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针对色度色域映射中出现的同色异谱现象, 提出一种基于点集模型的光谱域映射算法。方法 以设备采样样本为基础, 在LabPQR空间内构造色度色域和PQR色域, 以此描述光谱色域; 采用分级映射方法, 在Lab和PQR等2个子空间内对目标光谱依次判断并进行映射。结果 以munsell 1269个色块为检验样本进行试验, 结果显示: 提出算法色度误差为1.0779, 光谱误差为5.12%。结论 提出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同色异谱现象, 并拥有较高的光谱输出精度, 映射之后的结果能够满足在多种光源下与目标的视觉匹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基于色相角聚类的方法对图像像素进行排列,在此基础上提取图像色域边界,达到零误差快速提取图像色域边界。方法在设备无关色空间的球坐标系中,依据指定颜色属性值的顺序,依次由大到小排列图像中的像素,按照边界点特征提取图像的色域边界点,在上述排列图像像素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到设备\"的色域映射。结果对于实验选用图像,提出的方案可零误差取出图像的边界点,计算平均时间仅需2.6 s,用CIE推荐的局部最大值色域边界描述法(SMGBD)计算图像边界点,平均误差大于3ΔEab*,平均计算时间大于1 min;在色相角聚类排列图像像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小色差法色域映射,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结论基于色相角聚类的图像色域边界点提取方法可以快速零误差提取图像边界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色域映射计算,去掉了冗余计算,提高了计算速度,对实现从图像到设备的色域映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角划分的多连通域图形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若干个多边形通过组合产生的具有多个连通域的多连通域图形识别问题是工程图纸识别与理解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通过建立包围多边形、连通多边形概念,完成对多连通域图形的表示;然后,依据最近距离、无遮挡、包含原则添加辅助线,实现三角划分,解决了包含连通的定位问题。在匹配过程中,首先通过匹配包围多边形实现多连通域图形的外轮廓定位;然后通过匹配连通多边形删除连通域,逐步收缩图形,实现图形匹配。应用此方法,解决了多连通域图形的旋转、缩放匹配问题,在汽车线束图纸识别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物流信息平台对于推动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运营模式对于保障物流信息平台长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模式从商业模式、服务模式以及投资主体三方面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分割的动态规划立体匹配算法.首先参考图像经自适应多阈值切割之后,得到一个由区域组成的集合,并沿着各个闭合区域的边界进行动态规划跟踪,然后对于非匹配区域和区域内部分别作视差融合和视差插值处理,获得最终的稠密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视差图横向“条纹”瑕疵和边界区域上的误匹配点明显减少,层次更加分明,整个视差图平滑性较好,匹配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邻接图的立体视觉边缘匹配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自然场景轮廓边缘的立体匹配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邻接图的快速匹配算法.首先利用分水岭变换进行图像分割,根据分割区域边界确定图像中场景的轮廓边缘.基于由全局到局部、自上而下的分层匹配思想,匹配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轮廓边缘按其所属区域进行分组作为匹配基元进行匹配,匹配过程中根据边缘所属区域的位置,尺寸和灰度特征建立区域约束,并在边缘特征角点的引导下,按照区域邻接图采用类似区域生长的匹配策略实现边缘匹配,区域约束大大减少了边缘特征匹配的搜索空间、优化了匹配顺序.第二步则根据边缘匹配结果,以已匹配的边缘特征角点为基准点,在其引导下实现其他边缘点的快速立体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匹配正确率能达到93%以上,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立体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基于动态规划的立体匹配算法在较低的硬件条件下,也可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因此,可以在基于立体视觉的机器人导航避障系统中应用。但传统动态规划算法存在匹配精度不高、易出现分散畸变点等问题,因此,论文对动态规划算法初始匹配代价求取、路径寻径及回溯等加以改进。在初始代价求取阶段,提出了一种变窗口能量聚集法,通过获取场景的视差变化区域与视差连续区域的位置信息,从而使像素点在能量聚合时能够根据视差变化自适应地调整聚合窗口的大小,使能量聚合方式更加合理,提高了初始视差的准确性;在路径寻径及回溯阶段,使用多路径寻径回溯法,保留更多的可靠点,减少了误匹配现象的发生。因此,提高了立体匹配的匹配精度,并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Kubelka-Munk理论及其K,S值的求解过程,并采用10个专色油墨进行配色实验验证。实验使用BOPP作为标样的承印物,此方法简化了标样K,S值的求解过程。通过验证,得出双常数配色可以基本满足精美印刷品专色配色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