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型作物。进入新世纪以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逐渐在云南省推广应用,实现了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显著提升,但是由于云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存很多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在广大的山区地区,推广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山区居民的经济效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云南省景洪市大渡岗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9)
<正>1.精细整地精细整地,减少水分蒸发,保住底墒,是冬季及早春整地技术的关键。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一般轻耙为8~10cm,重耙为12~15cm。耙耢后达到上虚下实、耙平、耙碎、耙透、耕层内无大土块,耕层内直径为510cm的土块不得超过5个/m2,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高低差不超过3cm,不漏耙、不拖堆。冬季及早春耢、耙、压是保墒保苗的有效措施。在年前冻融交替时期,进行拖、耢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3)
<正>一、种子选择与处理选择生育期适合黑龙江地区自然条件的耐密品种,其性状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性强及商品性好,品种的发芽率≥95%,纯度、净度均≥98%。播前对种子人工筛选,去除破、秕、霉、病及杂粒等杂质,在播种前6~7d先晒种,把种子摊放在干燥向阳地方晾晒,每天翻动几次,晚上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4)
本文结合吉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玉米地空间的利用率,实行清种的形式来获得生态效应,改变玉米地下的生长状况和环境,这样玉米的根系就可以获得更加宽裕的生长空间,优化玉米地的土壤结构,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
<正>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的玉米目前在我国被广泛的种植,其种植面积高达三千多万公顷。但是实际情况是,虽然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其产量却没有与种植面积成正比,产量并未获得大幅度的提高。气候、地形等不可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其原因,但是栽培技术的落后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故而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是迫切的,因地制宜的改进技术使得栽培技术可以与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想符合已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1当下玉米栽培技术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扶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达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的玉米,其种植面积仅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越来越收到农民的喜爱。提高玉米的产量、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改进玉米栽培技术对促进玉米更广泛的种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各种栽培技术进行具体的阐述,希望对玉米高产、专业化种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为了适应机械化种植,必须改变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来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本文从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方面进行论述,提高玉米产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6)
相比于其他粮食作物,玉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在广大消费者中很受欢迎。这就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玉米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和极佳的经济效益,而玉米的产量主要依靠栽培技术。在栽培阶段,要充分注意到玉米在不同时期对养分的吸收情况,以及施肥和灌溉方法的掌握,还要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需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实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4)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农业生产力的要求在不断加大,其中也包括了玉米的栽培,玉米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更进中。不同的地形及气候条件对玉米的栽培影响也大相径庭,不同地区应当也有相应的不同的栽培技术,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本文针对辽宁省的各项具体特殊条件因素对玉米栽培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玉米栽培技术的创新方面提出了些许意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0)
我国北方自然环境气候与南方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其土壤结构比较适合玉米种植。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种植的技术以及技术推广一直是相关政府部分非常关注的农业话题。从我国目前农业推广机制来看,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对解放生产力有着很大的制约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给种植技术推广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通过现代化技术的有效传播推广到农业种植户的生产劳作当中,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