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目标提取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时,目标信息丢失或减弱的潜在原因,提出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根据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的特点,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检测并提取红外图像目标,采用替代法对获得的目标信息与可见光图像的背景和细节信息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具有与红外图像相同的目标,且具备可见光图像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研究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图像融合算法用以检测可见光图像中的隐含目标。为了在检测隐含目标的同时平滑图像中目标的边缘信息,采用双边滤波来去除噪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以获取图像完整信息。首先通过对图像添加噪声得到降质退化图像,然后采取双边滤波算法对降质图像进行平滑去噪,此后,再对滤波去噪后图像进行融合。结合双边滤波和图像融合方法,设计四种算法来验证双边滤波和图像融合在多源图像应用中的强大功能。研究测试了算法对可见光图像中因光线原因隐藏的人体目标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在背景图像中进行目标检测或识别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SIDWT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全色遥感图像由于成像机理存在差异,对目标轮廓、纹理和色调等信息的表现各不相同,像素级融合后将更易于图像判读。基于此,将平移不变离散小波变换(SIDWT)算法用于SAR与全色遥感图像融合,该算法克服了传统小波变换不具有平移不变性的缺点。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增强互补信息的融合规则:图像的低频部分采用基于边缘提取的加权规则,高频部分采用绝对值最大原则。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静态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图像融合算法,是一种适用于微光和红外图像融合的多分辨率方法。该方法选择á trous多孔算法为基础,并选取不同尺度参数的LOG算子作边缘检测,利用了图像的多尺度边缘信息确定图像的边缘位置进行融合。在小波域中,对高频信息依据边缘检测的边缘点进行融合,对低频信息利用取加权法进行融合,再进行小波逆变换重构融合图像。通过红外和微光图像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突出边缘细节,提高图像分辨效果和人眼对场景目标的发现和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5.
刘春晓  潘梁  郭延文  王进  陈为  彭群生 《软件学报》2006,17(Z1):138-147
提出一种基于大位移视点图像的单帧图像修复算法,利用大位移视点图像中的可见信息修补目标图像中的被遮挡或信息丢失区域.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化大位移视点图像的可见信息为可用信息,以及如何利用得到的可用信息来有效地修补目标图像.在交互指定待修复的目标区域后,算法首先将所有图像分割为不同的平面场景区域,并基于图像匹配将大位移视点图像中的平面场景区域变换到当前视点.因此,其中的可见信息就可被直接使用.进而通过定义合适的修复和融合优先级函数,提出基于纹理合成和图像融合的图像修复算法,利用获得的可用信息来修补目标区域.修复区域和目标图像之间的鬼影现象使用Poisson图像融合算法来消除,以达到无缝的修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修复较大的丢失信息区域中的结构和纹理信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外热成像中目标识别和跟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状小波变换的局部对比度融合算法,首先采用多尺度树状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已配准的源图像在相应的能量准则下进行分解,克服了小波变换的移变性;对于分解后的低频子图像采用加权平均的融合规则,对于高频子图像采用局部对比度量测的融合规则,融合图像既保持了源图像的细节信息,又滤去了红外成像中的各类噪声。采用交叉分辨力评价算子量测红外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的衬比度;通过仿真及基于客观的图像融合评价标准,分别从信息熵、标准差、平均梯度和交叉熵四个参数对图像融合效果进行评估,证明了对于双波段红外辐射图像的融合,提出的融合算法优于小波融合算法、形态学区域分割融合算法。算法尤其适用于红外热成像系统的目标识别和跟踪。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过程中目标细节信息容易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相结合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应用NSCT将源图像分解分别得到低频和高频的子带图像。在低频子带系数中,由于PCA能够突出图像的主要信息,所以选用主成分分析法融合规则。高频子带中,相对来说较高层次系数表达的是源图像中最为细节的信息,可选用绝对最大值法融合规则,而相比之下低层次系数代表了较为粗糙的信息,可选用绝对最大值与区域标准差融合规则。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红外可见光图像目标信息和细节信息融合效果上该算法优于其他算法,有更好的图像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图像金字塔的分维融合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秋  田金文  柳健 《计算机应用》2005,25(5):1064-1065,1075
数据融合是进行目标检测和识别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信息损失。如何保留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关键在于融合算法的选取。由于图像金字塔中不同级的图像之间具有自相似性,而自相似性又是分形分维的基础。于是,根据图像金字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图像金字塔的分维融合算法,将不同源图像分别分解成不同尺度的金字塔图像序列,在相应的尺度上以分形分维作为权系数进行融合,并采用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图像作为源图像进行融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多源森林遥感图像融合算法.该融合算法首先利用Contourlet对输入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稀疏分解,准确地捕获图像中的二维或高维奇异信息,然后在Contourlet域对不同频率信患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进行融合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为火灾监控提供可靠的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IHS变换和提升五株形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融合方法,并把它应用于多光谱图像与高分辨图像的融合中。该算法对多光谱图像进行IHS变换,将得到的亮度分量I和高分辨率图像做多尺度提升五株形小波分解,采用不同的融合算子对高低频分量进行融合,对融合后图像进行提升五株形小波重构和IHS逆变换得到融合结果图像,并采用客观性能指标对融合结果图像进行了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光谱图像和高分辨率图像的融合有较好的融合效果,能从原图像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又能保持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该方法的融合算法和分解层数的选取,是简便有效的,适用于多光谱图像融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主成分分析与二代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中鲁棒性不高、融合图像质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鲁棒性主成分分析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融合方法.所提出的算法将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进行二代小波变换,转换为高频与低频信号,接着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针对低频和高频信号进行融合.针对低频信号,利用鲁棒性主成分分析法还原低秩矩阵并采用加权平均的融合策略进行融合;针对高频信号,将其送入至脉冲神耦合神经网络中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小波系数.将融合后的小波系数进行逆变换,得到最终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主成分分析与二代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利用所提出的出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中熵指标、空间频率指标、结构相似度指标和峰值信噪比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更好地提取目标信息,使融合图像中目标的轮廓边缘更加清晰,同时将提升小波分解出的高频信息利用PCNN进行融合,更加突出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中容易产生红外目标不明显、对比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算法。该算法创新地将PCNN与区域特征应用到NSCT域内低频和带通子带系数的选择上。通过NSCT分解得到待融合图像的子带系数。运用PCNN对分解后的子带系数进行处理,得到子带系数的点火映射图。低频子带点火映射图采取基于区域标准差的方法选取融合系数。带通子带点火映射图采取基于区域能量的方法选取融合系数。融合图像通过NSCT逆变换可以得到。仿真实验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得到红外目标突出、质量更好的融合图像,图像客观评价指标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图像融合中存在的目标信息减弱、背景细节不清晰、边缘模糊和融合效率低等不足,为了充分利用源图像的有用特征,将双尺度分解与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融合权重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分析和空间一致性的双尺度图像融合方法。方法 利用均值滤波器对源图像进行双尺度分解,先后得到源图像的基层图像信息和细节层图像信息;对基层图像基于加权平均规则融合,对细节层图像先基于显著性分析得到初始权重图,再利用引导滤波优化得到的最终权重图指导加权;通过双尺度重建得到融合图像。结果 根据传统方法与深度学习的不同特点,在TNO等公开数据集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所提方法进行评价。从主观分析来看,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和融合源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得到融合质量高、视觉效果自然清晰的图像。从客观评价来看,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在提升融合效果上的有效性。与各种融合结果进行量化比较,在平均梯度、边缘强度、空间频率、特征互信息和交叉熵上的平均精度均为最优;与深度学习方法相比,熵、平均梯度、边缘强度、空间频率、特征互信息和交叉熵等指标均值分别提升了6.87%、91.28%、91.45%、85.10%、0.18%和45.4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在目标、背景细节和边缘等信息的增强效果显著,而且能快速有效地利用源图像的有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传统的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W变换和2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方法 首先,为了更有效地提取图像的高频信息,抑制BEMD中存在的模态混叠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W变换和BEMD的新的多尺度分解算法(简称W-BEMD);然后,利用W-BEMD对源图像进行塔式分解,获得图像的高频分量WIMFs和残差分量WR;接着,对源图像对应的WIMFs分量和WR分量分别采用基于局部区域方差选择与加权和基于局部区域能量选择与加权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图像的W-BEMD分解;最后,通过W-BEMD逆变换得到最终融合图像。W-BEMD分解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W变换递归地将BEMD分解过程中每层所得低频分量中滞留的高频成分提取出来并叠加到相应的高频分量中,实现更有效的图像多尺度分解。结果 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视觉效果更佳,既有突出的红外目标,又有清晰的可见光背景细节,而且在平均梯度(AG)、空间频率(SF)、互信息(MI)3个客观评价指标上也有显著优势。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融合效果,在保留可见光图像中的细节信息和突出红外图像中的目标信息方面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空间对接背景下多源图像融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CDPT(shiftable complex directional pyramid transform)的分层图像融合策略。对于运动图像序列中运动目标由远到近过程中目标大小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分层融合的方法,将视觉特征明显的运动目标区域采用基于匹配度一区域内积能量的SCDPT融合算法,而非运动目标区域采用传统的融合算法。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主观评价准则和客观评价准则,分析证明了图像的分层融合策略在标准图片和空间图片上都可以达到满意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薛雷  肖刚 《计算机工程》2011,37(20):169-171
提出一种针对融合图像的均值位移跟踪方法。运用加权平均融合和基于动态目标检测的多源动态图像融合体系,对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进行像素级动态图像融合,利用Mean Shift算法进行目标跟踪。采用真实数据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稳态的位置均方根误差评价。结果表明,在跨背景区域及复杂背景下,采用该方法对目标进行运动跟踪,能满足鲁棒性及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红外与低照度可见光图像融合时,细微的纹理信息不能有效地保留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NN与直方图规定化的红外与低照度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融合方法得到融合后的图像;其次,计算融合后图像的灰度直方图,通过直方图规定化将可见光图像的直方图映射到融合图像的直方图的区间上,以增强图像的纹理信息;最后,将直方图规定化的图像与红外图像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上均优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融合方法在光照不足、目标隐藏或目标和背景颜色接近时,容易出现目标信息丢失或减弱的现象,提出一种将基于CV模型的目标提取与NSCT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动态轮廓线模型对红外目标进行搜索检测识别,将源图像序列分为目标和背景区域,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对输入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稀疏分解,准确捕获图像中的高维奇异信息,并在目标和背景区域里分别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将其与小波融合方法、拉普拉斯融合方法、NSCT方法作对比,并通过熵、平均梯度、空间频率、标准差等参数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较好地提高了融合图像的目标探测性,而且融合结果中的目标比较清晰,亮度较高,目视效果较好,在主观视觉效果与客观评价指标上均取得了很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