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增强不锈钢(SS)双极板的耐腐蚀性能,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316L不锈钢(SS)表面电合成聚苯胺(PANI)薄膜。以0.2 M H_2SO_4+x NaCl水溶液为腐蚀介质,通过测量开路电位(OCP)、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Cl-浓度对PANI/316L SS复合体系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V循环次数的增加PANI薄膜逐渐变厚;Cl~-浓度对PANI/316L SS耐腐蚀性能影响显著,随Cl~-浓度的增大,PANI/316L SS体系的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提高AZ91D镁合金耐蚀性为主要目的,采用化学磷化在其表面制备了锌系磷化膜。通过盐雾试验、电化学阻抗(EIS)以及Tafel曲线等方法研究了磷化膜的外观形貌与耐蚀性。结果表明,在磷化时间15 min,温度60℃,酸比6~8区间范围内磷化膜盐雾试验5.5 h不生锈腐蚀。调节磷化液酸比范围有效的改善了磷化膜的膜层质量,间接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对LY12铝合金的锌系磷化膜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分别讨论了磷化液中磷酸二氢锌、硝酸锌、氯酸钠及氟化钠质量浓度的变化对磷化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组成为10g/L磷酸二氢锌、35g/L硝酸锌、2g/L氯酸钠、3g/L氟化钠时,铝合金磷化膜的腐蚀电位最大,腐蚀电流最小,线性极化电阻最大,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304不锈钢表面电沉积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及其复合膜(PANI/PPY)。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观察膜的表面形貌和组成,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空白钢片、纯PAN膜、纯PPY膜以及苯胺(AN)与吡咯(PY)不同用量所得复合膜在0.30mol/LH2SO_4+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利用三氯化铁点腐蚀试验印证了最优条件下所制复合膜对不锈钢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苯胺与吡咯的浓度比、扫描速率和循环次数对PANI/PPY复合膜的耐蚀性影响显著。当苯胺与吡咯的浓度比为7:3,扫描速率为50mV/s,循环次数为30圈时,可制得致密度高、表面均匀和结合力良好的PANI/PPY复合膜,该复合膜在0.30 mol/L H2SO_4+3.5%Na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可以明显改善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中的耐孔蚀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含有0.2 mol·L-1苯胺的0.5 mol·L-1 H2SO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扫描速度50 mV·s-1;扫描电位为-0.1~0.9 V;在碳纳米管/纳米TiO2(CNT/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的电化学聚合;通过CV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红外谱图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CNT/nanoTiO2-PAn)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复合膜电极对抗坏血酸(AH2)的电催化性能;发现该复合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在硅酸盐电解液中,采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技术在镁合金AZ91D表面制备了MAO陶瓷膜。利用电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该MAO膜层在0.1mol/L Na2SO4溶液及其与不同浓度的NaCl混合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镁合金AZ91D表面的MAO膜在Na2SO4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在0.1mol/L Na2SO4+NaCl混合液中,随着添加的Cl-浓度增加,MAO膜层腐蚀速率增加;浸泡初期MAO膜为全面腐蚀,120 h后浸泡在0.1 mol/L Na2SO4+3.5%NaCl混合液中的试样出现点蚀孔。腐蚀产物为Mg4(OH)6SO4.8H2O、MgSO4和Mg(OH)2,当有Cl-存在的溶液中,腐蚀产物还有MgCl2.2H2O出现。  相似文献   

7.
设定磷化温度为30~70℃,制备了五种铁系磷化膜。通过电化学腐蚀试验和盐雾试验研究了磷化温度对磷化膜耐蚀性和腐蚀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化温度下制备的五种磷化膜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机制基本相同。随着磷化温度从30℃升高到70℃,磷化膜的自腐蚀电位总体上呈正移的趋势,自腐蚀电流密度呈降低的趋势,极化电阻总体上呈增大的趋势。当磷化温度为70℃时,磷化膜的自腐蚀电位最正,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并且腐蚀前后的形貌差别不大,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氨基乙酸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镁-锂合金阳极氧化中以氨基乙酸为添加剂制取氧化膜,并讨论氨基乙酸对氧化膜结构、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无损涡流测厚仪、极化曲线(Tafel)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分析了镁-锂合金基体和氧化膜的组成、表面形貌、厚度以及耐蚀性,并讨论其耐蚀机理.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主要由氧化镁、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锂构成;随着氨基乙酸的质量浓度的增加,阳极氧化膜趋于平整、致密,孔洞均匀;添加氨基乙酸形成的阳极氧化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变小,当其质量浓度为6 g/L时,氧化膜耐蚀性最优,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12×10-7A/cm2;但当氨基乙酸的质量浓度过高时,氧化膜耐蚀性反而下降.电化学阻抗谱对氧化膜耐蚀性变化规律的分析与极化曲线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60℃时通过浸渍法制备表面活性剂(SAA)与硅烷复合膜.通过电化学手段和盐雾实验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两种SAA与硅烷缓蚀溶液处理铝管表面所形成的复合膜的耐蚀性.线性电位扫描、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的结果均表明其耐蚀性与未加入SAA的空白样相比,极化电阻和阻抗值分别提高了1倍;盐雾实验结果也表明其抗蚀能力提高了1倍;SEM显示其复合膜层均匀致密.初步探讨了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防止钢铁基体表面热镀锌层出现白锈和提高其耐蚀性,在其表面制备了虫胶?无机盐复合钝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复合钝化膜的组织形貌和虫胶特征.采用中性盐雾(NSS)试验法、Tafel极化测量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复合钝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虫胶?无机盐复合钝化膜表面均匀致密,分布有白色织网状物,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盐雾性能.热镀锌层经虫胶?无机盐复合钝化处理后,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极化电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1.
磷化温度、磷化时间、磷化液的pH值是影响镁合金表面磷化膜耐蚀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和动电位极化方法考察了这三个因素对磷化膜耐蚀性的影响。以自腐蚀电流密度为磷化膜耐蚀性的评价指标,通过极差法确定了最佳的磷化工艺。并通过扫描电镜测试了最佳磷化工艺条件下所得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通过交流阻抗曲线考察了磷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当磷化液由磷酸二氢铵(80g/L)和高锰酸钾(20g/L)组成时,镁合金表面最佳的磷化工艺为温度25℃,时间20min,磷化液的pH值4.5。此时的磷化膜平整均匀,主要由Mg,O和P等元素组成。尽管磷化膜表面存在微裂纹,但其仍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2.
电镀锌钝化处理耐蚀效果的电化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线性极化电阻、开路电位及阳极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方法,评估了锌镀层经3种不同钝化液处理后在w=1%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3种电化学方法测得的钝化膜耐蚀性与中性盐雾试验的结果相符,能够用于快速有效地评价电镀锌钝化处理的耐腐蚀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极低锡量(1.1 g/m2)镀锡板的耐蚀性,采用由16 g/L铬酸酐、2 g/L磷酸二氢铝和2 mL/L磷酸组成的溶液对镀锡板进行阴极电解钝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较优的工艺条件为:pH 2.6,温度50°C,电流密度1 A/dm2,时间8 s.通过中性盐雾(NSS)试验、电化学阻抗谱(EIS)和Tafel曲线测试对...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化学实验和旋转挂片实验研究了经Na NO2钝化剂钝化后的Q235A碳钢在3.0%Na Cl溶液的点蚀行为。采用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EIS)、塔菲尔曲线(Tafel)和酸性Cu SO4点滴试验等分析钝化膜质量,从而确定达到最佳钝化效果的Na NO2浓度。结果表明:适当的钝化工艺可大大提高A3碳钢在Cl-介质中的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酸性化学镀Ni-Zn-P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酸锌、添加剂和pH值对镀层沉积速率及镀层腐蚀电位的影响.测试了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Tafel曲线;用电化学阻抗实验对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相对甘汞电极的腐蚀电势为-0.600 9 V,比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腐蚀电势-0.343 V低258 mV.  相似文献   

16.
在由Mn(H2PO4)2、C6H8O7、NaOH和H3PO4组成的磷化液中加入Ca(NO3)2,考察了体系pH、磷化时间和硝酸钙用量对镁合金AZ31B锰系磷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磷化膜的微观结构、元素成分和相结构,用硫酸铜点滴腐蚀试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测试了它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添加0.2 g/L硝酸钙所得磷化膜致密、少孔,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种绿色、温和的氧化体系(H2O/FeCl2/H2O2)合成了结构规整的聚吡咯纳米微球,其结构和形貌采用FTIR和SEM进行表征。以聚吡咯为功能成分,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了聚吡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研究了其复合涂层在3.0% NaCl溶液中的防腐性能(EIS曲线、开路电位、Tafel极化曲线),结果表明0.6% Ppy-H复合涂层在3.0% NaCl溶液中浸没60天后,仍表现出高的涂层电阻(5.14×107 Ω?cm2)和腐蚀电位 (Vcorr = ?0.202 mV)。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机钝化体系对镀锡板进行钝化处理。通过点滴试验和电化学测试对钝化膜的耐蚀性进行检测,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钝化膜的表面形貌。得到的较优工艺配方为十二烷基磺酸钠4.5g/L+植酸6.0g/L。所得钝化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1.235×10~(-6)A/cm~2;极化电阻最大,为5 094.1Ω;自腐蚀电位正移0.117V;点滴时间增加20s。采用该钝化工艺能提高镀锡板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9.
在Ce-Mn稀土钝化液中添加Cl-作为促进剂,以6063铝合金为基体制备了Ce-Mn转化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并采用硫酸铜点滴腐蚀实验、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Ce-Mn转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Ce-Mn转化膜主要由Ce、Mn、O等元素组成,往稀土钝化液中添加Cl-可使膜层更平整、致密,转化膜的平均耐点滴时间从50s提高至100s,在NaCl质量分数为3.5%的腐蚀介质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转化膜极化电阻增大,铝合金的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沉积法在铂基体上制备出电活性铁氰化铜钴复合膜.在0.1mol/LKNO3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并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考察了复合膜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循环寿命.并在0.1mol/L(KNO3+CsNO3)溶液中测定不同混合浓度下复合薄膜的伏安曲线,分析了薄膜对Cs+和K+的选择性.实验表明:铁氰化铜钴复合膜是一种取代型杂化铁氰化物,非单一膜的简单组合.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特性及选择性,且循环寿命好于单膜,具备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膜的初步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