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高端阀厅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军  郑劲  陈东 《电力建设》2009,30(9):15-19
通过对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高端阀厅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及常规±500 kV直流工程的空调通风系统的经验总结,确定了特高压直流工程阀厅采用空调方案进行降温除湿,并对其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空气气流组织、空气处理以及空调水调节系统进行了改进,以满足特高压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
采用g参数法计算得到的最小空气净距仅是某一特定气象条件下的值,而阀厅受到空调系统调节作用的影响,温度和湿度变化多样,必然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下的最小空气净距是最大的。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下,阀厅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最小空气净距进行计算,得到最小空气净距的最大值及其对应的阀厅环境条件,最终将该环境条件作为整个阀厅设计时最小空气净距计算的输入条件,为工程上阀厅空气净距计算提供环境条件参考。  相似文献   

3.
吕圣琦  苏伟达 《电工技术》2022,(24):135-136
针对低温高湿环境工况下换流站阀厅湿度高且无法调节的问题,研究了换流站阀厅环境湿度控制原理,分析了不同阀厅空调参数工况下对阀厅环境湿度的控制效果,提出阀厅空调环境湿度控制策略的优化策略,并提出运维建议.  相似文献   

4.
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阀厅和直流场空气净距设计是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海南±800 kV换流站位于青海省海南州,站址海拔2880 m,为确保换流站电气布置的合理性和安全运行,需要确定合理的直流空气净距取值,作为换流站的设计依据。由于换流站阀厅内部有空调系统调节,大气密度、温度、湿度等都不同于户外的气象温度,需特殊考虑。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g参数法的换流站阀厅空气净距计算原理及方法,并强调阀厅空气间隙计算应避免大气密度的重复修正。直流场布置于户外,其空气温度及湿度不受空调控制,推荐采用GB311.1-2012的方法进行修正。将两种方法分别应用在海南±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空气净距设计中,推荐了阀厅和直流场±800 kV典型间隙的最小空气净距。  相似文献   

5.
许玫 《电器》2008,(3):33-35
2007年,"JARN"杂志登载了英国BSRIA一份大型空调设备的全球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涵盖的市场数据有:1.冷水机组,包括往复式、涡旋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以及离心式和吸收式冷水机组;2.送风类产品(Airsideproducts),包括空气处理机组(AHU)和风机盘管机组(FCU);3.大型空调设备,包括大型单体空调(屋顶机组、柜式空调和大于17.58kW(5RT)的风管式分体空调以及大于5kW(1.4RT)的无风管分体空调。以下是这份报告的摘要。  相似文献   

6.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因设有直流断路器,导致其阀厅空气间隙与空间布局和以往柔性直流工程有显著不同.针对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特点,对阀厅空气净距计算及紧凑化布局设计开展研究.采用g参数法对非标准气象条件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进行修正,提出了求取最大空气净距时的阀厅温、湿度取值方法,提出了含直流断路器的高压大容量阀厅紧...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500kV牛从直流输电工程,介绍阀厅空调系统螺杆机组运行特点及机组供电配置方式,分析当前的双电源切换装置动作对螺杆机组运行及绝缘寿命的影响,提出通过优化螺杆机组供电方式进而提高螺杆机组运行稳定性的方法,为其他直流工程阀厅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统的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密闭式循环水冷系统,结合高温缺水地区环境条件,研究采用冷水机组、蓄冷与空气冷却器组合的复合式冷却方式,并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给出了相应的冷却策略,对复合式冷却方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试验来验证分析结果,实现了根据进阀温度要求进行相对应的空冷器、制冷机组以及蓄冷罐放冷的逐级加载和反向卸载功能,使系统运行更加合理,逻辑控制更加直接,自动化程度更高,可靠性更强,提高了换流阀阀外冷设备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保证了直流输电换流阀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器》2017,(8):28-33
±1100 kV换流站阀厅空气净距的研究已经成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空气净距的决定因素是放电电压和海拔高度,g参数修正法综合考虑了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实际海拔下放电电压进行修正。文中基于g参数迭代法进行特高压直流阀厅金具空气安全净距的计算,并将该方法运用到准东换流站阀厅的空气净距设计中,给出阀厅内主要设备金具的空气净距值。为特高压换流站阀厅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g参数修正法用于浙西±800kV换流站阀厅空气净距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阀厅空气净距设计是特高压直流工程实施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换流站阀厅内部有空调系统调节,大气密度、温度、湿度等都不同于标准气象条件。为此,采用g参数法对非标准气象条件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进行修正。该方法基于大气密度修正系数k1和湿度修正系数k2,系数k1和k2由阀厅气象条件和因子m、w共同确定,而因子m和w则取决于参数g。由于参数g在获得时需要通过待求的空气间隙距离d,因此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多次迭代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新的g参数曲线得到的空气净距略小于按照以往曲线所得结果,且由于误差限制该方法适用于海拔≤2000 m的修正。将该方法应用在浙西±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阀厅空气净距设计中,得到了阀厅内主要位置的最小空气净距,其中直流侧高压母线对地推荐最小空气净距≥8.7 m。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某±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高端阀厅为典型案例,利用Fluent软件对阀厅内上+下送风,中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预测仿真。通过对特征截面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析,验证了现有空调方案能够满足换流阀运行时的热环境要求,同时也直观反映出上、下同时送风会在阀厅中部出现漩涡,造成换流阀局部过热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特高压换流阀此类的大体量电器元件室内热环境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换流站的阀厅电气设备布置是换流站布置设计的核心内容。阀厅布置尺寸主要由换流阀布置尺寸、换流阀交流侧进线、直流侧设备布置接线、空气净距、施工吊装空间、检修维护通道等因素决定。阀厅内换流阀塔的布置有同相上下桥臂相邻布置(AABBCC排列)和同极桥臂三相相邻布置(ABCABC排列)两种方式,换流阀塔的布置方式将直接影响阀厅内其他区域各电气设备的布置尺寸。工程设计时可根据空气净距取值,通过技术分析比较来优化阀厅布置设计。  相似文献   

13.
背靠背换流站阀厅电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阀厅内的设备布置及接线设计是背靠背换流站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东北-华北联网高岭背靠背换流站工程是目前国内外最大规模的背靠背换流站, 阀厅布置主要包括两侧换流阀本体的布置、换流阀与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以及平波电抗器套管的连接、直流测量装置的布置连接、接地开关的布置连接等。阀厅的布置满足电气接线和空气净距要求, 并与各专业接口配合。  相似文献   

14.
阀厅金具作为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阀厅设备电气连接及固定用装置,连接和组合换流站阀厅电力系统中各类装置,以传递机械、电气负荷及实现某种防护作用。其表面电晕直接影响着阀厅及其设备的表面电场分布,对其表面电场进行仿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Infolytica Elec Net电场仿真软件对阀厅金具电场仿真影响因素空气包大小、电极长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包的增大,其表面电场逐渐减少,直至趋于一稳定值;金具表面电场与电极长度无关,其影响可忽略不计。根据研究成果给出了±1100k V直流阀厅金具管母外接头电场仿真结果,对±11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阀厅金具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倪裕康 《华东电力》2002,30(1):35-36
分析了南桥直流输电阀厅中央空调机组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造方案 ,并分析了改造后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浙江某柔性直流换流站的阀厅、直流场等房间的工艺要求,以及各工艺房间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分析了该项目空调系统的特点,并总结了换流站空调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800kV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基于工程的交直流系统条件和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绝缘配合原则,提出了换流站绝缘水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理论计算和数据拟合相对比的方法来获取阀厅最小空气净距。最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计算了换流站阀厅空气净距。  相似文献   

18.
上汽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普遍存在真空严密性相对偏差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与主汽阀及再热主汽阀阀杆密封填料处密封效果不好导致空气被吸入有关.介绍了三种阀杆漏汽改造案例,并在现场成功实施,消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为同类型机组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换流站阀厅内部重要设备众多、空气间隙复杂、典型电极多,一直是±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工作中的重点之一。研究阀厅内部过电压的分布和数值对科学、合理地设计阀厅具有重要意义。以±800kV向家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的仿真计算为基础,对系统在各种故障状态下的操作过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和总结;结合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和送端复龙站高端阀厅内部空气间隙、电压关键点的实际位置和范围,得出了高端阀厅内部过电压的分布和最严重时刻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特高压直流输电阀厅内部过电压并非同一时刻出现,而是集中在几种严重故障发生时刻。  相似文献   

20.
换流站阀厅空气间隙净距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工程造价。以往工程主要采用IEC提供的方法计算空气间隙净距,方法中关于间隙系数K的考虑相对简单。为此,基于阀厅内典型电极结构50%放电电压U50的试验数据,提出了新的典型间隙系数值,用于阀厅空气间隙净距的选取计算。相对于以往方法,新的间隙系数包含了间隙尺寸和电极结构的影响。在间隙距离为4~9m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球直径,随着间隙距离L的增大,K值逐渐减小;对于相同间隙距离,随着球直径D的减小,K值逐渐减小。临近一面墙使K减小1.06倍,因此需要更大的空气间隙净距。该改进方法对优化阀厅结构、减小阀厅尺寸作用明显。以±800kV工程为例的计算结果证明,部分阀厅典型空气间隙净距可缩小尺寸0.6~0.9m,优化比例达8%~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