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系统故障导致电网高电压时,在传统的双馈风机高电压穿越(简称高穿)控制策略下系统可能存在稳定问题。为此,首先考虑了高穿期间双馈风机电流可行域,基于并网系统机端电压与电流关系(Ut-Id)研究了因平衡点不存在导致的系统高穿期间暂态电压失稳问题,分析高电压水平、电网强度和无功电流增益系数等关键因素的影响。然后,建立双馈风机高穿控制下的系统小信号模型,分析上述关键因素对系统小干扰稳定的影响,结合暂态电压稳定分析结论对无功电流增益系数和分配系数进行选取。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馈式风电机组经出口逆变器并网时缺乏惯性和阻尼会导致电网稳定性受到冲击的问题,首先简述了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式风机整体控制策略;然后分别介绍了整体控制策略中的转子侧和网侧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并搭建了含网侧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式风机组模型;最终针对电网的故障工况及不同运行风速,通过MATLAB/Simulink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原始的双馈式风机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含网侧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式风机比采用传统控制策略的双馈式风机组具有更优异的调节特性。 相似文献
3.
双馈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双馈发电机并网过程运行原理,研究了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建立了双馈发电机并网过程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双馈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双馈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双馈发电机并网过程运行原理,研究了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建立了双馈发电机并网过程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双馈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采用传统的PI控制、模糊控制以及积分型变结构控制(IVSC)分别与矢量控制相结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即并网前的空载运行、并网时的过渡过程做了仿真实验.在IVSC与矢量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中,将饱和函数加入到切换控制,使系统在边界层内产生准滑模运动,有效地抑制了转子电流的抖振.通过比较,积分型变结构控制(IVSC)分别与矢量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能使系统在全局范围动态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实时数字仿真(RTDS)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数字仿真(RTDS)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模拟的结果与非实时仿真软件(如EMTP)是等效的,这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证实。通过将RTDS在稳定性课题中的模拟分析结果与通用非实时软件PSASP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RTDS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13.
考虑机组协调控制的汽轮机调速器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作为汽轮机调速器的上位控制,对汽轮机的调节效果影响显著。文中对CCS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适度简化,建立了适应电力系统稳定仿真要求的CCS模型,该模型与现有的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模型和主汽压力模型一起组成了新的汽轮机调速器模型。为方便仿真分析,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的自定义模型环境下搭建了该调速器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实际电力系统中的一次低频事故。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调速器模型能准确重现事故时记录的有功功率曲线,表明了汽轮机调速器模型中考虑CCS的必要性和所搭建调速器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5.
可控串补自抗扰控制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应用自抗扰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用户程序接口(PSASP/UPI)平台上为可控串补装置设计了一种新型控制器。这种控制器能自动检测系统的模型和外扰的实时作用并予以补偿,采用当地信号实现控制,结构简单;PSASP/UPI平台应用方便、灵活,为这种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不但能快速调节容抗、增加系统阻尼、改善系统稳定特性,并且有较强的适应性、鲁律性,不依赖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17.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的用户自定义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系统元件和新的控制功能不断在电力系统投入使用,电力系统分析程序有必要而且必须采用用户自定义模型方法来模拟这些元件和功能。介绍了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的用户自定义模型的组成、原理和建模方法,并以UFV-2K型电网安全自动装置过电流切负荷功能为例,说明如何建立用户自定义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
搭建单机无穷大动态系统,基于分岔理论,研究随着负荷参数的改变,不同励磁放大倍数Ka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a的增大,系统分岔点数目会减少,且极值分岔将延迟出现。但Ka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Ka会增加系统Hopf分岔,容易造成系统电压振荡,不利于系统电压稳定性。基于PSASP的时域仿真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说明采用高放大倍数的励磁调节器在提高励磁效率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调节器的限制和保护来实现其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