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油藏物性及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但该领域一直缺乏系统的室内研究,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无科学的油藏筛选标准.基于胜利油区孤东51-511区块,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渗透率、地面原油黏度、采出程度及非均质性级差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当渗透率为50~4 000mD时,提高采收率先增加后...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海上油田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自生CO2调驱效果的影响规律,分别建立了12组层间非均质物理模型和3组层内非均质物理模型,利用驱油实验考察了自生CO2调驱对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渗透率级差等因素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各层渗透率都相同的条件下,自生CO2调驱技术对层内非均质模型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可达27.40%~31.03%,而对层间非均质模型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仅为17.38%~22.05%,说明CO2调驱技术受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更大;对于中—低渗透层相同层间非均质模型,渗透率级差越大,自生CO2调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越好;用渗透率均值来表征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自生CO2调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随渗透率均值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自生CO2调驱技术对海上油田具有良好的增油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岩心渗透率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微生物在岩心中的生长代谢及驱油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岩心内部菌体的分布。研究表明,微生物激活生长以后能够产生驱油作用,渗透率为500×10~(-3)μm~2时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最大(达6.6%),渗透率过高(1500×10~(-3)μm~2)或过低(100×10~(-3)μm~2)时微生物驱油效果均变差。渗透率过低时,孔吼半径较小,微生物无法通过孔吼进入岩心内部;渗透率过高时,菌体随产出液驱出,不能在岩心内部产生滞留作用。渗透率在100×10~(-3)~1500×10~(-3)μm~2范围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吸附和滞留作用,此渗透率范围可以作为微生物驱油油藏渗透率筛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渤中25-1油田油藏下(温度135℃、矿化度6 556 mg/L),利用石英砂填制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填砂模型,考察渗透率级差对渤海非均质储层空气泡沫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极差增加,高低渗层填砂模型采收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渗透率级差从2.6增至8.7时,采收率增加3.00%,空气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具有较强的封堵调剖作用。渗透率级差为10.5时,高渗层采收率提高10.98%,低渗层采收率提高10.02%,综合采收率提高10.50%,说明储层非均质性矛盾突出,泡沫体系对高渗透层不能达到完全封堵。  相似文献   

5.
在华北油田文120区块油藏条件下(温度87℃、矿化度28291 mg/L),用不同目数的石英砂制成4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8、6.8、8.9、10.7的填砂管物理模型,研究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低渗管及双管采收率增幅先增大后减小。渗透率级差由2.8增至8.9时,高渗管采收率增幅由15.13%增至18.56%,低渗管由19.45%增至29.81%,双管由17.24%增至23.43%,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的封堵调剖能力增强,驱油效果变好;渗透率级差为10.7时,高渗管、低渗管、双管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3.55%、9.00%、11.74%,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的封堵调剖能力降低,驱油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6.
针对聚合物驱后堵水调剖技术试验区选择的困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从储层非均质性的角度,对试验的选区原则进行研究,探索了聚合物驱后堵水调剖试验区选择的适应性条件,初步确定聚合物驱后油藏堵水调剖试验区选区原则为:高渗透条带渗透率大于等于3000×10-3μm2,渗透率级差大于等于3。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效果差、气窜现象严重等特点,开展了CO2驱气水交替注入(WAG)方式改善CO2驱油效果研究,评价了岩心渗透率及其非均质性对气水交替驱油效果的影响;选取天然露头和人造非均质岩心,对气水交替的注入速率、注入参数及注入量进行优选,进行了WAG驱的适应性评价。研究表明,对于0.5×10-3、1×10-3和5×10-3μm^2的低渗特低渗均质岩心,气水交替驱能够实现良好的流度控制作用,延长CO2的窜逸时间,且渗透率越低,气窜时间越晚;渗透率级差为5、10和50的非均质性岩心,渗透率级差越小,气水比越高,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渗透率级差大于10时,气窜时间明显提前,特别是当级差大于50时,气水段塞无法有效启动低渗基质中的剩余油,快速气窜而无经济效益。利用气水交替在适应界限范围内可显著降低CO2流度,延长CO2窜逸时间,启动基质中的剩余油,提高剩余油采收率。图16表2参20。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西达里亚油田水驱后开发效果,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选用抗温耐盐性好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SA与实验室自制的抗温耐盐型弹性微球Z10进行复配,采用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调驱来提高驱油效率。模拟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对新型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进行调驱的压力和阻力变化特征研究,并分别开展了均质与非均质条件下的调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在岩心渗透率为200×10-3~1 000×10-3μm2的调驱特性最佳,注入性好且能形成有效封堵,注入压力规律性大幅波动,阻力系数高达7以上。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与注入表面活性剂的驱油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采收率大幅提高,总采收率较表面活性剂驱的高约14%,很好的发挥了微球"调"与表面活性剂"洗"的双重作用。此外,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在非均质条件下能够改变流体和压力的分布,有效地开采低渗透率层,也具有良好的调驱提高采收率效果。  相似文献   

9.
调剖技术是非均质油藏稳油控水、提高水驱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S油田不同区块调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理论图版揭示了不同油藏条件下调剖效果差异的原因,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渗透率级差、原油黏度及调剖半径等因素对调剖效果的影响。研究认为,达到相同增油效果时,渗透率级差越大、原油黏度越高,调剖半径越大。针对调剖井吸水剖面变化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建立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提出了以吸水指数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的调剖效果评价方法。2014年S油田实施调剖措施两井次,单个井组平均含水下降7%~8%,累增油达到1.6×10~4 m~3。  相似文献   

10.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因具有调整产液剖面、降低含水率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调驱和控水等提高采收率措施中。为进一步明确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在中孔中渗透储层的适用界限,并确定最佳调驱时机,采用室内实验方法,对强化氮气泡沫在不同渗透率级差岩心中的调驱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岩心非均质性及调驱时机对调驱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中孔中渗透储层,经强化氮气泡沫调驱后,渗透率级差为2—6时控水增油效果较好,采出程度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18%以上,其中渗透率级差为6时提高采出程度最高,可达20.0%;渗透率级差约为3时产液剖面得到最佳改善,控制分流率可达0.25 PV;采出液含水率为80%时为最佳泡沫调驱时机。  相似文献   

11.
“2+3”组合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濮城低渗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沙三中1-5油藏属于低孔低渗裂缝型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渗透率级差大,使得油藏层间动用状况差异大,主力油层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非主力层水驱动用低,采出程度低,油藏递减大,开发效果变差。针对此油藏以前调剖存在的难点,研究改进并应用了"2+3"组合提高采收率技术,即NAL可控无机凝胶调剖技术与ZY微生物驱油组合技术。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不但能在纵向上改善吸水剖面,还可大幅提高洗油效率,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沙三中1-5油藏属于低孔低渗裂缝型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渗透率级差大,使得油藏层间动用状况差异大,主力油层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非主力层水驱动用低,采出程度低,油藏递减大,开发效果变差。针对此油藏以前调剖存在的难点,研究改进并应用了“2+3”组合提高采收率技术,即NAL可控无机凝胶调剖技术与ZY微生物驱油组合技术。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不但能在纵向上改善吸水剖面,还可大幅提高洗油效率,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特殊油藏聚合物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聚合物驱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室内和矿场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左右.江苏油田部分区块具有储量低、非均质性严重、地层温度高和注入水矿化度高等特点,需要对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这些区块上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针对油藏开发实际需求,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对真15等区块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用量、浓度、段塞组合方式、注入时机和油藏非均质状况等因素对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存在影响.对于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的区块,在化学剂费用相近条件下,"调剖 聚合物驱"或"聚合物驱 调剖 聚合物驱"段塞组合方式增油效果要优于单纯聚合物驱.  相似文献   

14.
深水浊积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矛盾突出,注水开发过程中易出现油水前缘不稳定,形成窜流。气为明确气水交替驱与氮气泡沫驱在平面非均质油藏的适用性及其提高采收率机制,结合油藏地质资料,设计制作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岩心模型,开展了气水交替驱和氮气泡沫驱试验,分析了2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驱油效果,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探索了驱替过程中不同渗透率条带的流体波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岩心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小时,气水交替驱可表现出良好的提高波及系数及降低出口端含水率的能力,但当岩心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大时,该方法控制气体流度能力降低,提高采收率效果变差。氮气泡沫驱在岩心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大时,仍可发挥泡沫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以及表面活性剂洗油的多重特性,有效抑制高渗条带中的流体窜逸,使氮气泡沫在低渗条带呈现活塞式驱替,从而实现深部调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因此,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提高深水浊积岩油藏采收率,为该类油藏的经济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非均质油藏采收率与聚合物微球运移距离的关系,优化微球注入量,利用三层非均质岩心开展不同微球注入量下的驱油、调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采用聚合物微球调剖效果显著,采收率提高幅度随微球注入量增加而增大;微球的运移倾向于优先进入高导流能力的水窜通道,在大孔道孔喉处实现聚并、架桥封堵,可有效提高后续驱油剂波及体积;微球在油藏中的运移距离对提高采收率效果影响很大,只有当微球运移至油藏深部(深调)时,才可充分发挥其调剖作用。根据高浅南油藏条件,为保证微球能够发挥深调效果,只需注入微球0.20 PV(PV为高渗层孔隙体积)。微球深调-强乳化剂驱复合技术比较适用于高浅南油藏,应用该技术可在表面活性剂驱基础上再提高采收率17.88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气水同注驱油技术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的适应性,通过室内驱油实验,评价了氮气—水和氮气—活性水2种体系作为驱油剂的驱油效果,并探讨了各自的渗透率适应界限和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渗透率为5×10-3~100×10-3μm2时,氮气—水同注体系的流度降低因子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当渗透率为5×10-3~40×10-3μm2时,该体系可有效增大水驱波及效率,提高采出程度35.1%~16.8%。由于流度降低因子与采出程度增值匹配性良好,可将其作为表征气水同注体系扩大波及体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渗透率为30×10-3~500×10-3μm2时,氮气—活性水同注体系可有效增大渗流阻力,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采出程度22.6%~19.4%。因此,氮气—水同注体系适用于渗透率小于40×10-3μm2的地层,氮气—活性水同注体系适用于渗透率为30×10-3~500×10-3μm2的地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非均质稀油油层聚合物驱油后不同调剖蒸汽驱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用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天然圆柱状岩心和模拟地层油,经过45℃环境下的水驱和聚驱后,在双温度场(油层和注入介质)条件下进行了变异系数为0.72的非均质油层(三管并联)常规及调剖蒸汽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调剖后各层总渗流阻力相等的原则进行聚丙烯酰胺冻胶体系分层调剖后,其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幅度为28.93%,而笼统调剖后的驱替效果比不调剖时还差;采用SD-3活性剂与聚丙烯酰胺冻胶体系复配调剖蒸汽驱效果为所有调剖中最好的,其蒸汽驱采收率达到30.58%,高于单纯普通冻胶体系调剖1.65个百分点,油汽比达到0.155;虽然分层复配调剖后蒸汽驱采收率提高幅度可接近均质油层的蒸汽驱采收率提高幅度,但其油汽比较均质油层的低0.034.非均质储层蒸汽驱采收率和油汽比实验,可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封堵高渗透层注水窜流通道,设计一种用于封堵非均质储层水流优势通道的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基于室内动态物理模拟装置,通过双管并联驱替实验模拟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储层,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储层渗透率级差界限.结果表明:当储层渗透率级差偏大时(>7.01),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无法封堵高渗透层,不能有效挖潜低渗储层剩余油;在一定的渗透率级差范围内(2.44~5.21),聚合物微球能有效封堵高渗透岩心,启动低渗透层,挖潜低渗岩心剩余油;当储层渗透率级差偏小时(<1.62),高低渗岩心渗透率接近,驱替规律相近,低渗透岩心提高采收率不明显.实验说明储层渗透率级差对该体系调驱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调剖效果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通过对嗽嘛 甸油田阴阳离子聚合物,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试验效果的分析研究,总结了聚合物驱财剖井动态反映特点,证实了对油水井间为河道砂体、油层内非均质严重、渗透率级差大的非进行阴阳离子聚合物、复合离子聚合物化学调剖能够封堵高渗透条带,降低聚合物采出浓度、扩大波及体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ASP三元复合体系在发生乳化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问题,采用多测点长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驱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以及相同渗透率不同变异系数岩心中发生乳化时,对驱替压力、含水率及采收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乳化体系在渗透率相同的均质岩心中驱油效果要好于未乳化体系,可提高5 - 10百分点;相同渗透率的均质岩心,随着渗透率增大采收率越高;相同变异系数的非均质岩心,乳化体系比未乳化体系采收率可提高5百分点左右;变异系数不同的非均质岩心,其变异系数越大,水驱及复合驱体系采收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