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传统的电网设备实物资产管理,从招标、采购、到货验收、废旧物资等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进行监管,随着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大,电网设备实物资产雪崩式的激增,不仅增加了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对现有实物设备资产管理模式发起了巨大挑战,如何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电网设备实物资产管理精益化,提升实物设备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同时减轻物资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同传统设备实物资产管理方法相比,新型数字化的设备实物资产管理方法在建立设备实物数字化信息图模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一种非接触式的设备实物资产管理模式,可避免由于物资管理人员(A组)人事变动或外出,物资需求部门管理人员(B组)专业跨度大,对设备了解不全面,或者受设备实物存储区域限制,不便物资管理人员在设备旁逐一核实资产相关信息,导致设备实物资产管理效率降低等问题,提高了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电网设备物资精益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李培栋  洪梦琳  商桑 《电力建设》2014,35(8):145-150
规范电网实物资产管理,保持实物资产健康完整,优化实物资产配置,动态监控实物资产分布及运行状况,预测运维及技改投资规模是电网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电网实物资产管理特点,结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与资产墙模型,针对资产管理策略中核心的资产评价问题,从规模结构分析、健康水平分析、利用效率分析、报废退役分析这4个维度构建电网实物资产评价指标体系。该研究结果可为持续深化资产全寿命管理,预测运维技改风险及实现电网经济、可靠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网实物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实物ID)建设是全面深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实物ID建设的背景、重要意义、功能、设计理念,提出了湖南电网实物ID建设方案,指出了其应用场景和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4.
《云南电力技术》2009,37(4):55-55
系统以EAM企业资产管理平台产品MAXIMO为基础,搭建了一套大集中模式的B/S架构的应用系统。MAXIMO产品是基于J2EE标准的多层架构,采用WebSphereND6为中间件平台,系统使用JAVA语言开发完成,系统前端界面和对外数据接口使用了XML作为数据标准,内嵌了工作流驱动机制,可以对工作流进行可视化的设计、配置、修改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王镇宇  肖峻 《供用电》2009,26(2):65-68
基于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的生产管理系统可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介绍了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生产实际开发的基于EAM平台的生产管理系统.叙述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系统应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系统实施后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网基建项目设备费统计基于形象进度估算难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及时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实物ID(资产实物统一身份编码)的智能物联统计算法。该方法基于设备信息采集,建立设备购置费计算模型,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将实物ID贯穿电网项目投资管理全流程,实现对项目执行过程中设计、采购、建设等阶段变电站设备购置费用相关信息的自动采集、自动统计。研究表明:所提方法有利于提高电网公司的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电网投资项目管理实现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控、全局性决策、最大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众用电》2015,(1):46
<正>近年来,电网公司对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不少电网公司积极开展了存量资产PMS、PM与AM数据间的联动对应,同时,将联动成果数据纳入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一体化平台"进行指标考核,但依旧存在着因资产变动造成数据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去,实现对资产变动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  相似文献   

8.
实物资产分析评价指通过汇集资产在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从规模结构、健康水平、利用效率及退役报废等方面进行分析,掌握实物资产现状,从而提出实物资产配置、管理改进方案,最终为实现资产安全、效能、成本的综合最优以及提升资产运行效益提供科学客观的事实依据。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思想和ID-CROSS算法的实物资产分析评价系统,利用数据解析链路原理,实现实物资产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维度、数据来源、加工过程和展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立足于工程实践和系统成果在电网企业的应用,验证了文中设计思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水电厂的实物资产构成形式,并针对三峡水力发电厂的自身特点,科学制定资产目录,切实做好实物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实物资产管理效益。管理好各种实物资产.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使用价值.不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种类多、总量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分析了现阶段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规范制度标准、资产过程管理、固定资产清理、资产定期核对、应用信息化系统等方面,系统提出了实物资产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资产墙分析方法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用于存量资产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适用场景为资产的运维及改造中长期规划管理。以上海市电力公司资产运行维护为例,阐述了资产墙建立、预期使用寿命分析、未来技改预测、重置规模预测、设备缺陷与投运时间关系分析及运维工作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电网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合理的电网实物资产综合价值评价对电网实物资产管理有着重要指导作用。针对电网实物资产综合价值,首先从规模结构、健康水平、利用效率、管理效益4个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了电网实物资产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建立了电网实物资产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最后以某电网公司的3个分公司的电网实物资产数据为例,对其综合价值进行评价,验证了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杜茗茗 《电工技术》2017,(10):26-28
以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14类输变电设备、10kV的8类配网设备为例,开展了资产账卡物一致性长效管理机制研究,依托ERP系统开发了"四类平台"作为系统支撑,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入口、过程及出口环节的实时监控,确保了资产账卡物动态一致、长效管控。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云南巨大的电网建设规模将会给电网公司带来空前的建设压力,同时,也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供电局应以“大资金,大成本”的财务管理理念为导向,构建一个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为支撑的供电局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强化对专项资金流的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xPC技术的风力发电设备半实物测试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TLAB/Simulink的xPC技术构建一种廉价的风力发电设备半实物测试平台,在xPC宿主机建立了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风力发电模型,利用实时代码生成工具箱(RTW)产生代码并下载到目标机运行,由外部控制器控制虚拟风力发电模型,从而验证了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和性能.通过xPC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建立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所述方法构建出一套人机界面友好的用于风力发电设备验证的仿真测试平台,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测试平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资产监控和管理平台数据不安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智能电网资产监控和管理平台.通过应用数据共识机制来实现数据的安全性能验证与监控,数据节点中的数据验证时可以以数据包集合的形式向数据链中发布数据调控验证信息,利用节点中的最佳节点作为区块链中的数据包构建平台结构.通过数据加密、数据监测和设备状态分类来实现管理.结果 ...  相似文献   

17.
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电力公司率先实现了sG186工程的目标,八大应用系统和一体化平台初步形成,以成熟套装软件为基础的八大应用,将电网资产管理纳入其中,通过对绍兴电力局的SAPRJ3的各模块优化改造,并且通过WORKFLOW的开发以及EP(Enterprise Portal)的展现,逐步探索出1条以SAPRJ3平台为基础,安全生产管理系统(PSMS系统)为辅助的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以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14类输变电设备、10kV的8类配网设备为例,开展了资产账卡物一致性长效管理机制研究,依托ERP系统开发了“四类平台”作为系统支撑,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入口、过程及出口环节的实时监控,确保了资产账卡物动态一致、长效管控.  相似文献   

19.
就复杂电系统检测平台的硬件设计提出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这种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的通用检测平台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待测设备特性进行适当配置,有效降低开发难度,缩短研发周期。以iFE公司的一款地铁门控单元测试平台开发为例,给出了具体的使用思路与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网设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绮  朱峰 《华东电力》2006,34(11):66-68
电网公司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提高设备运营水平,延长资产生命周期,已经成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华东电网有限公司通过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以资产管理为重点,人、财、物配套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以实现公司精细化管理、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