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大兴  周海 《硅酸盐学报》1992,20(3):248-255,261
硅的氮化物薄膜用DC-PCVD装置沉积,这种装置在沉积过程中仅用直流电源。涂覆用的基体材料是单晶硅、2Cr13不锈钢等。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薄膜的形态,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确认了薄膜的成分、结构。这些结果表明:涂覆试样由表面的超硬层,过渡层、基体三部分组成;超硬层主要含非晶态的Si_2N_4;薄膜由许多致密堆积的小球组成。涂覆试样的表面硬度(H_(V0.02))大约是43000~47000 MPa。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为15N左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纯双峰聚乙烯(BPE)薄膜和改性BPE薄膜的光稳定性能,用力学性能测试、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样品老化前后的物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纯BPE薄膜光稳定性较差,其紫外老化寿命200h左右。添加了光屏蔽剂钛白粉等多层BPE薄膜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受光层即第一层膜紫外老化寿命为4 000h左右,理化性质明显劣化,而其他层薄膜的理化性质只发生了少许变化,说明受光层改性BPE薄膜对其他多层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BOPET)覆膜金属板材在奶粉罐、熟食罐头、化学品罐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但是BOPET薄膜与金属复合过程中需要使用胶粘剂,存在双酚A等有害物质析出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设计开发了无需胶粘剂的金属复合用BOPET多层共挤薄膜.通过薄膜总体结构设计、金属复合层分子结构设计、芯层分子结构设计以及成型工艺优化,最终成功研制出宽幅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具有无需胶粘剂,粘接牢度高,耐冲击等特点.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的成功研发,不仅推动了BOPET薄膜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还能促进国内金属包装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固定薄膜厚度与调制周期,改变Ti与TiN调制比(分别为1∶3、1∶5、1∶9和1∶11),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硅片上制备Ti/TiN多层膜,研究调制比对薄膜微观组织结构及薄膜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薄膜的晶体结构,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薄膜的形貌,用纳米压痕仪测试薄膜的硬度,用纳米划痕仪测试薄膜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结果表明:多层膜中TiN出现(220)晶面择优取向,Ti/TiN薄膜为柱状晶方式生长。柱状晶的细化程度随调制比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柱状晶组织细化程度高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硬度,但结合力更低。  相似文献   

5.
技术·信息     
《中国塑料》2012,(1):109-110
·新技术·微层技术在吹塑薄膜和中空成型中得到应用一直以来,微层技术就是用在平挤出薄膜中,现在这一技术在吹塑薄膜和中空成型中得到应用。陶氏化学公司在2011年5月召开的SPE(塑料工程师协会)ANTEC2011(技术年会)上公开了其微层吹  相似文献   

6.
专利文摘     
阻燃PVC层合钢板日本公开特许公报JP96,25557日本东洋钢板公司在普通钢板上涂上PVC塑料用粘合剂,然后层合上含有CaCO_3填充剂的PVC薄膜和普通不含填充剂的PVC薄膜。也可在两层PVC薄膜之间加上印刷图案层。从而制得外观良好、且具有阻燃性的PVC层合钢板。食品包袋用氯偏共聚物复合膜日本公开特许公报JP96,39718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隔性。日本吴羽化学公司利用这一特性制成食品包装、防潮包装用的复合薄膜,该公司先在PET薄膜上沉积铝粉。再涂上含氯乙烯/偏氯乙烯(21:79)共聚物的THF/环己酮溶液。干燥后即得包装用复合膜。其对氧、水蒸汽和氦的透过性都很小。  相似文献   

7.
作重包装袋用的塑料薄膜,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薄膜,厚度为200μm就能满足使用的要求了。从省料的观点看,当然使用薄膜为好,而作为重包装袋,用单层的薄膜难以满足所要求的性能,因此,考虑使用复合增强薄膜。  相似文献   

8.
多层光干涉膜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佩璋  王澜 《塑料》2004,33(4):70-73
采用三台挤出机共挤出两种或三种折光指数不同的树脂,制备成121-221层光干涉薄膜。该膜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根据膜的厚度不同可以发射出不同的颜色。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多层光干涉彩虹膜。主要研究了多层光干涉薄膜的制备工艺、光干涉芯层的不同折光指数的原料配备,薄膜层间结构的设计、光干涉芯层层数对反射波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挤出涂覆用BOPP薄膜该发明涉及1种热层压薄膜:基层是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在基层的外表面覆上1层热层压层。热层压层是1种含质量分数10%~30%乙酸乙烯酯单元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这种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8~30 g/10min,聚乙烯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者其共混物均可成为这种热层压层材  相似文献   

10.
硬盘用高密度垂直磁记录薄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述了硬盘用高密度垂直磁记录薄膜的研究发展状况,包括几种重要垂直磁记录薄膜的膜层结构与制备方法。垂直磁记录介质的噪声降低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薄膜具有价廉、无毒、透明、柔软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包装行业,用复合薄膜作为包装材料有很大发展。要进行薄膜的复合.需要在两层薄膜之间涂上胶粘剂,并要求胶粘剂无毒、透明、柔软和粘接强度高。这种胶粘剂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复合薄膜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二种经改性后,用于共挤吹塑和浇铸成型薄膜的LLDPE增粘层用树脂由Houston的Equistar LP推出。其中牌号为Plexar PX3227的增粘层用树脂,它的熔体指数为1.7g/10min,维卡软化点为82℃。该树脂是由尼龙树脂结合含离子键的聚合物和PE树脂共混而成。另一牌号为Plexar PX3236的增粘层用树脂则是由极性聚合物如尼龙和EVOH树脂结合含离子键的聚合物(包括钠离子型聚合物)同PE树脂结合而成,该树脂的熔体指数为2.09g/10min,维卡软化点为100℃。 二种树脂都适用于蒸煮袋、盒装薄膜和复盒薄膜,在此领域LLDPE增粘层用树脂都作为热封合层…  相似文献   

13.
电镀制备多层磁性膜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工学部的渡边彻助教授与日本活塞环公司联合推出一种利用电镀技术来生产非晶薄膜与微晶薄膜软磁性多层膜的新工艺。用该工艺制得的400层磁性膜的饱和磁束密度比用传统喷镀法制得的产品提高了50%以上,故该工艺的问世大大降低了优质磁性薄膜的生产成本。利用湿式法来生产非晶微晶多层薄膜,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尝试。估计这项新工艺将广泛应用于薄膜磁头、存储器、小型变压器等各种产品的生产中。试生产制得的膜主要成分是镍、钴、硼。研究人员着眼于很早就在薄膜生产中开始使用的电镀法,摸索出一套最佳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溅射及分步溅射方法在涂钼的钠钙玻璃衬底上分别形成金属预制层,先后在低温及高温下对金属预制层进行合金后硫化,制备了铜锌锡硫(Cu_2Zn SnS_4,CZTS)薄膜。研究了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组分、薄膜中的相纯度及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共溅射预制层得到的CZTS薄膜的表面及截面形貌优于分步溅射预制层得到的CZTS薄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Hall测试系统表征了CZTS薄膜的光电特性,发现在200℃退火15 h能有效降低CZTS薄膜的缺陷态密度,增加CZTS薄膜中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共溅射制备CZTS薄膜太阳电池性能优于分步溅射法,且经过退火处理的CZTS薄膜制备的电池特性均得到有效提高。基于分步溅射法制备的CZTS吸收层制备的电池开路电压为722 m V,短路电流密度为11.2 mA/cm~2,最高转换效率为3.22%;基于共溅射法制备的CZTS吸收层制备的电池开路电压为637 m V,短路电流密为15.0 mA/cm~2,最高转换效率为3.88%。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不同含氧气氛中烧结的薄膜CdSe及Cdse_xTe_(1-x)电极表面,以及薄膜与Ti底基之间的界面。研究中发现,二种薄膜电极的表面形成了CdO,SeO_2及TeO_2氧化物,与薄膜接触的Ti底基表面上形成了TiO_2。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对在电极表面及Ti表面所生成的氧化层分别进行了深度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氧化物形成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氧化层厚度也存在差异。对影响薄膜电极的光电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氟弹性体加工助剂母粒(简称母粒)对聚丙烯(PP)进行改性,考察了双向拉伸薄膜用PP(BOPP)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结果表明:母粒对PP结晶度有一定影响,可提高结晶速率,且助剂质量分数为0.06%时对PP结晶度的影响最大;母粒会降低BOPP薄膜雾度,与只在BOPP薄膜的芯层加入母粒相比,在芯层和表层同时加入母粒,更易降低BOPP薄膜雾度;仅在BOPP薄膜芯层加入母粒,薄膜的光泽度更好;薄膜纵向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都能满足标准要求,母粒还能降低PP熔体表观黏度及剪切应力,改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国产SA-6T型离子镀膜机上利用反应直流溅射方法,在抛光后的W18Cr4V高速钢基体表面制备TiN膜层,考察氮气流量对薄膜色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对薄膜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发现沉积的TiN膜层质量良好,无孔洞,表面平整、致密。采用色度计定量测试了TiN薄膜的色泽,并分析了氮气流量对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流量即沉积气压对装饰镀TiN薄膜的颜色有重要影响,通过调节氮气流量,可有效改变TiN膜层的色泽。TiN薄膜的颜色随氮气流量增大而加深。  相似文献   

18.
ZnO纳米薄膜具有光响应的润湿性可逆转化现象,这种"智能开关"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近年来ZnO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一般是在ZnO表面修饰一层表面张力较低的物质,通过降低表面自由能而获得超疏水表面。然而常用的修饰物质如氟化物、硅烷等会不同程度地被ZnO光催化分解。为此一方面积极寻求光催化稳定的修饰层,另一方面制备具有特殊形貌的ZnO纳米薄膜以期直接获取ZnO超疏水薄膜。由于离子液体的稳定性,利用其作为ZnO的修饰层制备双响应薄膜,另外用HAc调控制备"裸"ZnO超疏水薄膜。对ZnO润湿性能及其超疏水薄膜的制备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黄泽雄 《国外塑料》2004,22(7):63-64
到目前为止,生产共挤阻隔性薄膜首选是采用5层生产线,利用PA或者EVOH作为核心阻隔层,用2层聚烃烯层作为支撑材料,其中间夹有2层粘接层共同制成。而市场通常需要具有更为复杂结构、更多种类材料、更多层数组成的阻隔薄膜。这种新的趋势来自于对气体有更高阻隔效果的要求,以此达到能更好地保护包装内容物的目的。同时,通过增加薄膜层数,使得减少昂贵材料如EVOH的厚度成为可能,并由此降低整个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20.
智能卡的加工制作过程是多层塑料薄膜的热压复合过程,其各层之间的黏合强度与制卡用塑料薄膜的相容性、薄膜材料的表面状态和洁净度有关.总结了在热压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各层薄膜之间出现的层压不牢现象,并给出了几种常用的相关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