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电解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高铈,采用换向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Ni–Co合金镀层。通过X射线衍射、极化曲线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硫酸高铈浓度对Ni–Co合金镀层晶粒尺寸及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含与不含硫酸高铈得到的Ni–Co合金镀层盐雾试验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并用能谱分析仪测试了盐雾腐蚀后镀层的组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合金镀层均为面心立方(fcc)结构,主要的晶面取向为(111)和(200)面;硫酸高铈的加入粗化了Ni–Co合金镀层的晶粒,使镀层的自腐蚀电位负移,自腐蚀电流增大,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Mo-P化学镀层,并对其微观形貌、表面成分、晶相结构、耐蚀性、硬度、耐高温性及结合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i-Mo-P化学镀层为散开或团聚的颗粒状结构;Ni-Mo-P化学镀层中的主要元素为Ni和Mo,还有少量的P,Mo的析出抑制了P的析出;Ni-Mo-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硬度和耐高温性均比Ni-P化学镀层的好。  相似文献   

3.
在铸造铝-硅合金表面化学镀镍-磷-铈合金镀层,并对其微观形貌、成分、晶相结构、耐蚀性及硬度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镀层为晶体结构,铈的加入可以细化镀层晶粒;添加硝酸铈得到的化学镀镍-磷-铈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更好;化学镀镍-磷-铈合金镀层镀态的硬度比基体的高242.8 MPa,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高频脉冲镀Ni-Co合金的形貌、微观结构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铜基体上采用高频(20~140kHz)脉冲电流获得的Ni–Co合金镀层在w=10%的NaOH溶液中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碱蚀前后Ni–Co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并测定了镀层在w=10%的NaOH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脉冲条件下所得的镀层致密,均匀,呈胞状生长,对w=10%的NaOH溶液有较强的耐蚀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Ni–Co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当镀层中钴含量较低时,合金由面心立方结构的固溶体组成。随着脉冲频率的升高,Ni–Co合金镀层中的Co含量不断增加,其耐蚀性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用SEM,TEM,EPMA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相组成与元素分布.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由ZnO主晶相、Zn7Sb2O12尖晶石相以及粒间相组成.Co离子有较大部份已溶入ZnO晶粒内,而Mn离子只有少量进入ZnO晶粒之表层,Sb离子主要分布在粒间处.晶界层厚度约为10~100 am,其成分与ZnO晶粒内成分基本相近.在一定的烧结温度下,粒间相中还生成了Zn-B结晶相,该相的产生有利于增强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高效、环境友好的纳米微晶骨架镍催化材料,采用电弧感应重熔技术以及快速凝固技术制备了纳米微晶的NiAl母合金条带,并通过XRD、SEM等分析技术揭示了NiAl合金快速凝固过程的相组成以及显微结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合金成分一定时,快淬的冷却速率对合金的相组成、相对含量以及微观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考虑到加工条件,通常以30 m·s-1为佳,此时合金中有效相Al3Ni2相对含量达到最大,晶粒细小,部分非晶化。  相似文献   

7.
郑勇  刘文俊  游敏  袁泉 《硅酸盐学报》2004,32(4):422-428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Ti(C,N)基金属陶瓷中界面环形相的价电子结构,讨论了其价电子结构与塑性间的关系。当材料晶体结构相同时,Σna可用来比较其塑性的相对高低。Cr在环形相(Ti,Mo)(C,N)中的固溶,可使其塑性增强,V在环形相中的固溶将使其塑性变差。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r3C2的适量加入确实有利于提高金属陶瓷的强度,最终所制备出金属陶瓷的强度比典型成分体系材料的提高了1倍以上;尽管VC的加入能使材料的晶粒得到有效地细化,但它使环形相塑性降低,使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NiSO_4·6H_2O与CoSO_4·7H_2O的质量浓度比不同的镀液在黄铜上喷射电沉积Co–Ni合金,研究了电流密度对Co–Ni合金镀层表面形貌、元素组成、晶体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Co–Ni合金镀层的晶粒先细化后粗化,Co含量减小。镀层在Co含量高于85%时基本为密排六方(hcp)相,低于85%时为hcp和面心立方(fcc)两相共存。镀层的晶粒越细,则显微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在CoSO_4·7H_2O和NiSO_4·7H_2O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g/L和100 g/L的条件下,镀层受电流密度的影响较小,Co含量稳定在96%左右,表面均匀致密,显微硬度高达425 HV,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用BaCO_3、ZrO_2和CaO混合粉料,在1400℃经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BaZrO_3和CaO掺杂BaZrO_3粉料,采用冷等静压结合固相烧结技术,在1750℃烧成BaZrO_3和CaO掺杂BaZrO_3坩埚,并熔炼Ti2Ni合金,研究了CaO对BaZrO_3坩锅微观组织及其与钛合金界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量为15%(摩尔分数)的CaO部分固溶进BaZrO_3,坩埚在烧成过程中,过量CaO部分在坩埚内部团聚,阻碍Ba_(1-x)Ca_xZrO_3晶粒的生长,导致坩埚内部出现较大孔洞;另一部分在坩埚壁析出,析出层主要由CaO和Ba_(1-x)Ca_xZrO_3组成,厚度约为70μm。BaZrO_3坩埚与钛合金界面反应层厚度约为270μm,而CaO掺杂BaZrO_3坩埚与合金并无明显界面反应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离心旋转加热炉研究了超重力对Al-6%Cu合金凝固组织细化及析出相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超重力场可细化晶粒,在常重力条件下(重力系数G=1),初生铝相主要为粗大的等轴晶,晶粒直径为112 mm;在超重力条件下,当G分别为100, 300, 500和700时,晶粒直径分别减小为85, 77, 70和63 mm,晶粒细化,且超重力越大晶粒细化越明显. 超重力场可改善Al2Cu析出相的形貌,有效提高合金性能,G=1时Al2Cu相主要为粗大的不规则块状,合金硬度为59.9 MPa;当G分别为100, 300, 500和700时,Al2Cu相逐渐转变为细小的块状和球状,硬度分别增大为68.4, 73.2, 74.4和74.9 MPa,且超重力越大,Al2Cu相越细小、致密,合金的硬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镀液组分对Zn-Ni合金的电沉积过程、成分、耐蚀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沉积Zn-Ni合金属于一种典型的异常共沉积现象。镀液中的Zn2+会阻碍Ni 2+的放电过程,使得合金中Ni的质量分数降低。通过增加镀液中Ni 2+的浓度,可以有效增大Zn-Ni合金中Ni的质量分数。含Ni 17%的Zn-Ni合金具有最佳的耐蚀性。合金中Ni的质量分数的增大,有利于细化颗粒,降低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2.
非晶态镀层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是很好的耐蚀性材料。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非晶态镀层耐蚀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非晶态镀层的耐蚀机理。镍系合金、铁系合金、钴系合金及铬系合金的耐蚀性及其应用。此外,介绍了复合表面技术在提高非晶态镀层耐蚀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45钢表面电镀了Fe–Ni–W和Ni–W–P合金。对比了两种钨合金镀层热处理后的显微硬度、元素组成和结晶情况,通过磨擦磨损试验、中性盐雾试验和浸泡腐蚀试验比较了它们的耐磨和耐蚀性能。Fe–Ni–W和Ni–W–P合金镀层均光亮、平滑,晶粒尺寸均在10~40 nm范围内,摩擦因数分别为0.086 1和0.094 4。Ni–W–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优于Fe–Ni–W合金镀层,经中性盐雾试验、5%盐酸浸泡和5% NaOH溶液浸泡96 h后依旧光亮,没有锈蚀点。  相似文献   

14.
从三价铬溶液中脉冲电沉积制得Fe-Cr合金镀层,并对Fe-Cr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结构、耐蚀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Cr合金镀层表面光亮,无孔蚀,其中C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62%,晶粒尺寸分布在2~50nm之间;与304不锈钢相比,Fe-Cr合金镀层在5%的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陈文琳  刘宁  晁晟 《硅酸盐学报》2007,35(6):725-730
用粉末冶金真空烧结法制备了超细晶粒碳氮化钛[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了原始粉末粒径对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学成分相同的条件下,晶粒细化使材料的Vickers硬度和抗弯强度上升,但断裂韧性有所下降.在超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白芯/灰壳结构和一种特殊化合物(Ni2Mo2.5W1.3)Cx.初步研究表明:由于原始粉末粒径微小,促进了扩散反应因而生成了这种芯/壳结构.芯/壳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Ni2Mo2.5W1.3)Cx有利于提高材料的Vickers硬度,但是降低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频脉冲电沉积法在不锈钢板上制备Ni–Co/SiC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SiC含量、脉冲频率、占空比以及平均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中Si含量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纳米SiC 8 g/L,脉冲频率60 kHz,平均电流密度3~4 A/dm2,占空比0.32,温度40°C,pH 4.0~5.0,时间60 min。对比研究了较佳工艺下制备的Ni–Co/SiC和Ni–Co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结果表明,Ni–Co/SiC复合镀层的表面比Ni–Co合金镀层更细致均匀,SiC具有细化镀层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范忠先 《氯碱工业》2010,46(8):37-38
介绍利用合金化方法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及合金元素的作用,分析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0Cr25Ni20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及其在氯碱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Mn–Cu阻尼合金表面化学镀1 h和磁控溅射2 h,获得了5.42μm厚的Ni–Sn–P合金层和1.43μm厚的TiN层。对比了Mn–Cu合金及其表面化学镀Ni–Sn–P合金和磁控溅射TiN后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结构、耐蚀性和阻尼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和磁控溅射都能提高Mn–Cu合金的耐蚀性,Ni–Sn–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最好。化学镀Ni–Sn–P合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n–Cu合金的阻尼性能,而磁控溅射TiN会使基体的阻尼性能轻微下降。  相似文献   

19.
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性能影响较大,本文分别采用金相法及透射电镜法对酸性气田用L415级管线钢焊接接头根焊处的微观组织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微合金元素(Nb、Ti、V)对材料微观组织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比了铸铝基体上环保型Mo盐、Co盐、Zr盐、Zr–Ti盐转化膜的外观、表面形貌和相结构,并通过硫酸铜点滴腐蚀试验和盐水浸泡试验对比了它们的耐蚀性。结果表明:4种转化膜都完整、连续,但微观上不够致密,适用于涂装打底。Co盐转化膜的耐蚀性最好,Ti–Zr盐和Zr盐转化膜次之,Mo盐转化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