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现代电源技术的发展对电容器特殊参数的要求,着重讨论滤波电容器、吸收电容器,指出在使用时应用注意额定电压与寿命试验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树脂灌封的电力电子电容器灌封材料改性,提高环氧树脂阻隔性和与其他材料的结合力,同时对电容器的结构设计进行改进,减少水汽侵入,解决其在风能光伏等领域使用中的耐湿热问题。通过湿热耐久性试验和长时湿热耐久试验对改进后的电容器进行试验验证。改进后的电容器通过长时湿热耐久性试验,保证圆柱形电力电子电容器在严酷的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3.
电容器内部熔丝能在电容器内部元件击穿时,能将故障元件隔离开来,防止故障扩大,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为验证内熔丝是否有效,需开展内熔丝隔离试验.而当前内熔丝隔离试验存在着操作安全性低、所需试验设备繁多、接拆线复杂等问题.通过建立等值电路和理论计算,分析内熔丝动作后电阻、电容量及内部分段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出内部熔丝隔离试验...  相似文献   

4.
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需要用直流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起到电压支撑等作用。由于柔性直流换流阀使用环境要求电容器能长期稳定、安全可靠运行,但是高温会加速电容器绝缘老化、性能变化,导致可靠性下降。本文主要从金属化膜的选取、心子元件的设计以及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同时论述了该直流电容器在研制及生产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分析,从试验方面进行验证。可为大容量柔性直流支撑电容器产品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耐久性试验来评定电容器的新介质材料性能、考核制造工艺、验证设计参数、是目前较有效的试验方法。本文介绍的是适用于实验室的耐久性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结构特点,验证数据及使用操作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特高压电网送电功率变化较大,无功电压控制问题比较突出,控制系统电压的重要手段是投切主变三次侧的电容器组,实际运行中投切电容器组的频率很高。另外,由于特高压工程的特殊性,其对投切电容器组断路器的技术参数要求也高于相关标准,而目前现场运行的投切电容器组断路器未进行达到特高压工程要求的电寿命试验。为验证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电寿命能力,分析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投切电容器组断路器技术要求与标准差异,探讨了利用合成试验回路进行电寿命试验的等效性,建立试验回路、计算主要电气参数,通过仿真计算结果验证,合成试验回路各项试验参数均满足投切电容器组断路器电寿命需要,能够保证试验断路器得到有效考核。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高电压、大容量电力电容器过电压周期试验的标准要求分析,结合主电路方案分析选择和系统设计,根据试验参数选取适宜的变压器、电抗器、变频电源等设备,利用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试验技术等对电力电容器过电压试验装置进行了设计.该装置具备电感值及试验电压可调,试验时可监测与显示电压和电流,同时具有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并可进行试验数据的储存和管理.通过试验验证,装置可满足标准的试验要求,为电力电容器参数的设计确定及优化提供可靠的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谐波条件下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应该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使用电抗器和电容器串联组成串联谐振回路是应用最广泛的谐波治理措施。在谐波条件下对电容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选择无源滤波方案及电容器参数、电抗器参数是保证补偿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谐波条件下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谐波条件下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应该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使用电抗器和电容器串联组成串联谐振回路是应用最广泛的谐波治理措施。在谐波条件下对电容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选择无源滤波方案及电容器参数、电抗器参数是保证补偿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根据IEC标准和国家标准对电力电容器用内部熔丝隔离试验的要求,指出了现行试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经实际验证表明具有符合标准、符合产品运行实际且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并联电容器组是电力系统输配电环节中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本文针对并联电容器组的故障特点进行分析,研制出了并联电容器监测系统。结合并联电容器组的网络拓扑,对其多个支路进行电流波形采集,采用NAR神经网络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获取的电流波形进行实时预测和分析,实现对并联电容器组中故障电容器的快速精确定位。通过试验和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并联电容器监测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并联电容器的故障诊断和快速定位提供参考,大大提高了并联电容器的检修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的运行可靠性、经济性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依据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工况,针对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3种不同H型接线不平衡保护方案,重点从电容器单元间均压问题和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问题及经济性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设计制造水平允许的前提下,特高压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采用方案1并/臂(带内熔丝电容器)H型接线内部故障不平衡保护方式;在谐波电流较大的情况下,特高压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内部故障不平衡保护仍然可以采用原来的按元件击穿短路串数来整定原则,但是需要对内熔丝的熔断特性及对应温度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已得到普遍使用,尤其是成本低廉、结构小巧、便于实施就地补偿的低压智能电容器,已广泛使用在低压配电网中。现有的智能电容器设计中,普遍需要手动设置从机的通讯地址,因此需要在现场进行设置工作,给现场安装带来不便,同时在故障更换设备后,若由于遗忘或错误的设置从机的通讯地址,亦会导致整套无功补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RS485通讯的自动分配地址的方法,通过在现有的智能电容器的设计上增加一路常闭继电器即实现了智能电容器组网的自动通讯地址设置。该方法应用于智能电容器组网通讯中,实现智能电容器自动分配通讯地址快速组网,降低了现场安装的工作难度,提高了通讯的可靠性,同时在NR530系列产品中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用电容器是柔直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柔直系统提供直流电压支撑,决定了直流侧的电压波动范围。本文介绍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中子模块电容和两电平换流器中直流侧电容的电容参数设计方法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电容值的选取存在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款碳化硅控制器用膜电容器,采用有限元热仿真分析和台架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内部温度分布情况。设计了膜电容器内部结构,介绍了该膜电容器在碳化硅控制器内部的结构布置情况,建立了膜电容器的热仿真模型,重点研究了膜电容器在碳化硅控制器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分布规律。制作膜电容器样品并在其内部埋设热电偶,对该膜电容器在额定工况下的实际温度进行了台架测试验证。通过仿真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采用有限元热仿真研究碳化硅控制器用膜电容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碳化硅控制器用膜电容器的高效散热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应用中,存在一套电容器装置包含多个电容器组并共用中性点的情况.文章以采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的装置为例分析了此类电容器装置的不平衡故障状态,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给出了不平衡电压保护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与具有相同分组形式并与独立开关投切的电容器装置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工程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应用中,存在一套电容器装置包含多个电容器组并共用中性点的情况。文章以采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的装置为例分析了此类电容器装置的不平衡故障状态,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给出了不平衡电压保护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与具有相同分组形式并与独立开关投切的电容器装置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工程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内广泛应用的换流变压器网侧油浸纸(OIP)型套管多次发生漏油产气故障,一旦套管出现故障,对换流变及系统运行危害巨大,而胶浸纸(RIP)型套管不存在漏油、产气的问题,相对而言安全性能更优。基于此,考虑研究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网侧胶浸纸高压套管技术。首先根据特高压换流站网侧运行技术条件,经电场分析计算、主绝缘分析计算确定了换流变压器550 kV RIP网侧套管技术参数。另外,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现有套管的故障情况,采用多种底部连接方式,试制时克服电容绕制、环氧树脂浸渍等多重困难,采用新工艺。依据此技术参数研发的RIP套管油中绝缘长度增长约200 mm,增强了油中耐闪络放电能力,提升了套管轴向绝缘裕度;套管油中绝缘厚度增加了约15%,提升了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和电容心子径向绝缘裕度。该型套管一次通过全部型式试验项目,并完成升高座处电场强度第三方校核,具备安全挂网运行条件。该产品已于2019年6月24号在天山换流站投入实际运行,各项运行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19.
二端口有源电容是一种仅有2个引出端口而无需任何附加电气连接端子的有源电路。然而,基于传统控制方法的有源电容等效容值在理想情况下是无穷大的,这不适用于某些需要精确容值的无源电容应用场合。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端口有源电容的等效容值控制方法,该方法能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实现对有源电容的精准容值控制。首先,对有源电容的阻抗进行建模与分析;然后,通过基于单相整流器的仿真分析,将通过等效容值控制的有源电容与具有相同容值的无源电容进行对比,以验证控制精度;最后,通过与传统有源电容控制方式在功率损耗和动态响应速度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等效容值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电容器内熔丝提出了两点个人看法。一是电容器内熔丝设计的边界能量过于简单,仅仅采用单一的液化能量,笔者认为不足以满足内熔丝各种工况要求;二是电容器内熔丝设计应当考虑电容器外部并联数的影响,外部并联的电容器单元在内熔丝熔断时也对内熔丝放电,放电能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