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健  李强 《弹道学报》2007,19(3):76-79
针对内能源转管武器自动机影响因素多、约束关系复杂、目标函数值必须是全局性最优值的特点,结合遗传退火模拟算法,建立了以后坐力、系统阻力矩和射速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凸轮曲线槽参数、导气装置、机心结构等主要自动机参数为优化变量的内能源转管武器自动机多目标多参数优化模型.经过优化计算使内能源转管武器的系统阻力矩、射击波动和后坐力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为转管武器自动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曲柄初始角度对内能源转管武器转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的工作状态与普通武器不同,导气时的活塞位置决定了气室初始容积,影响自动机的正常工作,引起武器的射速波动。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优化曲柄连杆机构的初始角度,对武器的设计及安装调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曲柄连杆机构是内能源转管武器的重要驱动机构。为了提高内能源转管自动机运动的平稳性,运用动力学分析理论,以曲柄连杆机构参数为优化变量建立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经过优化计算求得的曲柄连杆机构参数,可以使内能源转管武器较快达到稳定射速且射速波动和后坐阻力也有较大改善。该方法对研究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参数设计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马超  李强  程驰青 《兵工自动化》2016,35(11):32-36
针对速转管武器射速的增加引起后坐力增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 ADAMS 的某转管武器缓冲装置。以某小口径自动武器缓冲装置为研究对象,在Solidworks中建立三维模型,以ADAMS为分析平台,对缓冲装置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参数化分析结果匹配设计的缓冲装置,能够满足后坐阻力和后坐位移的要求,对武器其他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某转管机枪导气装置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气室压力变化规律的方法中,有一类是在实验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给出经验公式,称为经验法;另一类是应用气体动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建立气室压力变化规律的理论公式,称为理论计算法。分别运用2种方法,通过对某内能源三管转管机枪的导气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武器在使用过程中导气室内的压力变化规律并分析影响其压力变化的主要结构因素,为内能源转管机枪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弹链的某些参数对转管武器射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内能源转管武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某些弹链参数对射速的影响,分析结果对转管武器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内能源转管武器驱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亚鸣  廖振强  王晖 《兵工学报》2002,23(2):273-275
本文提出了一种内能源转管武器实现高射频的新型驱动技术--喷管气流反推驱动技术.该技术的提出和应用为内能源转管武器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建立了喷管气流反推驱动模拟实验装置的数值计算模型,给出了不同结构参数对转管转速的影响规律,为该武器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喷管反推驱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原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转管武器机心既由凸轮曲线控制做往复直线运动,又随回转组件做旋转运动,所以需要采用存储测试技术进行机心加速度测试。分析了存储测试系统的基本功能,存储测试装置根据转管武器机心结构尺寸进行了微型化设计,将存储测试装置放入改进的模拟机心内,加速度传感器采用一维加速度传感器,在不同模拟射速下,对转管武器机心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与转管武器含间隙运动副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为转管武器凸轮曲线的优化设计、机心强度分析以及功耗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转管武器系统射击时射频产生波动的原因,通过动力学仿真.解决了某内能源转管武器缓冲装置对其射频波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合适的缓冲装置是解决射频波动所引起不良影响的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高射速自动机射击时由于后坐叠加而导致后坐力剧烈增加的问题,为减小后坐力,以某超高射速自动机为研究对象,对所确定的缓冲装置方案,应用优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了缓冲装置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求解得到了优化的缓冲装置结构参数,并对优化参数下的缓冲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确定的缓冲装置方案和优化的结构参数,射击时的后坐力得到了大幅度降低,说明所确定的缓冲装置方案和采用的优化设计方法是有效的,可以用于指导超高射速自动机缓冲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