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讨论了Ⅱ型两级吸收式热泵的工作过程,提出了水/甘油Ⅱ型两级吸收式热泵循环,建立了描述热泵性能的数学模型,对两种不同的Ⅱ型热泵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热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加入硝酸锂对溴化锂制冷和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系统中有无回热器,在相同工作温度下,加入硝酸锂对系统的性能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林贵  苏晓群 《流体机械》1996,24(11):55-57
研究了加入硝酸锂对溴化锂制冷和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系统中有无回热器,在相同工作温度下,加入硝酸锂对系统的性能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烧结矿余热为驱动热源,搭建了余热-地热源吸收式热泵实验台。对系统开停机、稳定及变工况运行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余热-地热源吸收式热泵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系统运行的结果,可为以余热-地热源相结合的双源热泵能源利用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热力学原理出发,研究分析了高温吸收式热泵的性能,提出了评价热泵性能的新参数COP·△T和指标EI,探讨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热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温度参数对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性能系数的影响,通过对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发生温度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程度最大,但小于吸收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系数影响程度之和.而随着发生温度的升高,它自身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7.
吸收式热泵计算机模块化仿真设计优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华  朱彦 《流体机械》1998,26(4):56-59
介绍了一种具有良好用户图形界面的、非常有效和实用的吸收式热泵计算机模块化仿真设计和优化技术,并阐述了其原理、结构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8.
双级复叠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巍  徐士鸣 《流体机械》2001,29(9):44-47
介绍了双级复叠式吸收制冷/热泵循环及其热力计算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各因素对循环COP值的影响,得出了循环COP值随各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高效吸收式热泵GAX机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锦生  陆震 《流体机械》1997,25(10):51-54,6
介绍了高效吸收式热泵GAX回热循环机组中应用的工质及冷凝器、吸收器和吸收-发生器等部件的研究状况,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污泥烘干除湿系统,包括干燥机、空气降温除湿装置、空气循环风机、空气加热装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干燥机、空气降温除湿装置、空气循环风机、空气加热装置依次串联;空气降温除湿装置及空气加热装置分别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相连;设置冷却装置,当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需要停机检修时备用。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作为污泥烘干除湿的动力热源和动力冷源,可以实现污泥烘干除湿的同时,回收污泥冷凝除湿过程中的热量,降低污泥烘干除湿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了污泥烘干除湿的效率。系统运行经济,未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复合热泵技术能有效解决空气源热泵室外温度低时蒸发器易结霜、系统性能降低的缺点。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复合热泵系统,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拟的方法对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复合热泵系统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制热量和COP进行了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CO_2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CO2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它能够实现冷热量的同时独立调节;并通过实际案例,理论分析了不同制冷剂质量流量系数、不同环境温度、热水温度以及高压压缩机排气压力下,新循环的性能,考察了特征温度和最佳排气压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土壤源热泵系统埋地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埋地换热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三种获得土壤热物性参数的方法,得到利用现场测试法较精确.搭建实验台对埋地换热器传热量进行测试,发现室内负荷和埋管循环水流量对埋地管与土壤的换热量影响较大,利用圆柱源传热模型进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往复式泵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往复式泵的流量、压力等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郭宪民  王燕  沈晨  张良  郭晟  彭灿 《流体机械》2007,35(3):55-59
提出了一种新型热泵热水器机组,利用浴室排风余热作为热源,通过热泵循环提高其能源品位后用于加热生活用水,并对其动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排风余热回收型热泵热水器全套装置全部置于室内,避免了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冬季工况下运行时室外换热器的结霜问题及热泵系统一年四季工况变化造成的压缩机压比过大、系统性能系数(COP)降低等问题,可在任何外界气候条件下高效稳定工作,且对浴室环境温度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热泵热水器样机可在45 min内将85 kg水从18 ℃加热至出水温度50 ℃;当水箱出水温度在33~40 ℃时性能系数达到最大值为3.4,整个加热过程中的平均性能系数为3.15,平均耗功率为800 W.同时,实验发现冷凝盘管制冷剂上进下出布置方式可使水箱中水温产生严重的分层效应,从而产生较大的制冷剂过冷度,对于实验样机最大过冷度可达28 ℃.  相似文献   

16.
《流体机械》2015,(12):62-65
通过搭建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试验平台,测试了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工况下的运行性能。通过试验测试分析,得出了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在制热、制热水以及制热+制热水模式下运行时,机组制热功率、机组总制热量和COP值的变化规律,为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应用和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霜工况下热泵空调器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热泵空调器在结霜工况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热泵在结霜开始时,有助于增大管壁和空气之间的换热系数;当霜层达到一定厚度时热泵的制热能力、性能系数等迅速下降。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流体机械》2015,(12):77-82
对太阳能燃气热泵供暖系统及余热回收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套缸冷却系统和排烟余热回收器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套缸冷却水流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排烟余热回收比(排烟余热中回收的热量占排烟余热总热量的比例)、热回收循环水流经套缸冷却器及排烟余热回收器后的温升情况,最后以沈阳地区某建筑为例,对系统余热回收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每增加100r/min,所需的套缸冷却水流量增0.285~1.21g/s;排烟余热回收比为0.7时,系统可以获得最大的能源利用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与总能源量的比值);热回收循环水流经套缸冷却器后温度上升2~5℃,在最佳的余热回收比下,热回收循环水流经排烟余热回收器后温度可提高2℃左右;运行时间超过2年时,余热回收型太阳能燃气热泵比非余热回收型太阳能燃气热泵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19.
具除湿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动态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设计的具有除湿功能的热泵热水器,通过焓差试验室对该系统的多种运行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独立除湿模式时,其除湿性能可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性能指标(1.60kg/h·kW).在两种测试工况下(工况1:室外环境干球温度为20℃、湿球温度为15℃;工况2: 室外环境干球温度为25℃、湿球温度为20℃)运行独立供热模式,其系统COP分别可达到3.33、3.60.该装置相较于传统电热水器,在节能与功能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U型管换热器设计是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的关键,埋管深度、管内流速、土壤初始温度、运行模式等都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上海地区所建设的不同埋深U型换热器(60m,90m)土壤源热泵试验装置,进行了夏季工况试验,测得热泵运行前土壤初始温度分布;测试了热泵机组间歇和连续运行时换热器的换热情况;还针对不同埋管内冷却水流速,测得到了单位孔深换热量,结果表明增加冷却水流速并不能一味地提高其每延米换热量,埋管内冷却水流速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