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属平面滚压塑性精加工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属表面的滚压塑性精加工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分析了初始表面粗糙度和纵向压下量、横向进给量、滚压速度、滚压道次等对表面粗糙度、硬度、金相组织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滚压塑性精加工可以提高金属(特别是有色合金软金属)的表面硬度、致密性,降低表面粗糙度,与常规的磨削精加工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如节省了砂轮和冷却液的消耗,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被加工材料表面的物理、机械性能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振动滚压加工新工艺方法对特殊材料且形状复杂零件表面的超精加工,探讨了润滑剂、压力、工艺参数(频率、振幅、进给量等)对获得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本文指出:该技术可以缩短加工周期,改善零件的表面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为SiC陶瓷工具的应用之一,论述了对难加工材料SUS 304不锈钢材料进行挤压加工,特别是振动挤压超精加工时,加工条件对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各种润滑剂对SiC工具磨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进给量越小,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也越小。而附加振动挤压时的最大倾角为10°左左时表面粗糙度获得最小值。另外,润滑剂的粘度越低,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越小,但是工具磨损比较严重,特别是用煤油作润滑剂时工具磨损现象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振动滚压超精加工是对难切削材料工件进行一次安装即可完成从粗加工到超精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针对其工艺特点研制的振动滚压超精加工装置能实现振动频率、振幅及施加压力可调节的功能,并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超声滚压加工参数对12Cr2Ni4A钢表面性能的影响,分析主轴转速、轴向进给量、加工次数及压下量对12Cr2Ni4A钢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通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对原始表面及加工后的表面进行测定,并选用超景三维深显微镜对12Cr2Ni4A钢表面形貌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2Cr2Ni4A钢在经过超声滚压加工后,能显著降低车削的加工痕迹,试件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至0.2μm,表面形貌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超声振动钻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超声波振动钻削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振动钻削能使切削力大幅度降低;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尤其是表面粗糙度显著提高。对铝及碳素钢均能达到上述效果。因此超声波钻削乃至铰削在精加工方面是一种有前途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切削试验,分析了在精加工条件下,对于不同的切削用量,刀具振动参量以及工件表面粗糙度变化的规律性,以及振动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文章的结论可为利用振动信号进行切削在线控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A473M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滚压加工强化不锈钢表面,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对不锈钢的硬化层组织、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滚压进给量由0.05 mm/r增加至0.15 mm/r时,不锈钢表面粗糙度变化趋势呈“∨”形,表面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趋势呈“∧”形.当进给量为0.1 mm/r且表面粗糙度为62.7 nm时,不锈钢硬化层组织明显细化,滚压层表面显微硬度达到550 HV且为基材的2.2倍,硬化层深度达到200 μm,相对耐磨性为3.7.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A473M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滚压加工强化不锈钢表面,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对不锈钢的硬化层组织、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滚压进给量由0.05 mm/r增加至0.15 mm/r时,不锈钢表面粗糙度变化趋势呈"∨"形,表面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趋势呈"∧"形.当进给量为0.1 mm/r且表面粗糙度为62.7 nm时,不锈钢硬化层组织明显细化,滚压层表面显微硬度达到550 HV且为基材的2.2倍,硬化层深度达到200μm,相对耐磨性为3.7.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8CrNiMo7-6齿轮钢超声滚压后表面变质层的性能和加工工艺。分别运用三维表面形貌测量系统、显微硬度计、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和高速大功率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等工具观察试样加工前后的表面变质层变化,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研究超声滚压工艺参数对试样表面变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声滚压加工,表面粗糙度由未经超声滚压处理的3. 003μm减少到0. 468μm,显著的加工硬化在该材料表面形成,表面显微硬度从最开始的360. 9 HV升高到442. 9 HV,升高了22. 7%,高硬度层达到了300μm;平整的表面在超声滚压加工后出现;在距离表面40μm处残余压应力形成峰值,其值约为-790. 97 MPa。超声滚压技术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变质层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模拟实测路面不平度,提出了基于DWT的FD过程路面不平度模型.与传统的AR模型相比,该模型模拟的等级路面不平度精度高且时间开销小.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对FD过程去相关,并采用平稳或非平稳FD过程最大可能性估计,对实测路面不平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所模拟的路面不平度与实测路面不平度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自由曲面数控加工中残留高度的分析,得出结论:用球铣刀加工曲面时,理论粗糙度与铣刀半径、表面曲率、参数曲线斜率等有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参数曲线曲率的自适应进刀方法和全面曲面的等误差、均匀粗糙度加工概念,建立了能实现这种加工的进刀策略模型及其算法。分析表明:该模拟所确定的进刀路径,在一定精度下效率高于等步距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钨合金球侵彻陶瓷/铝复合靶的实验结果,对钨合金球侵彻陶瓷复合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简单分析;从能量的角度对背板变形进行分析,建立了钨球贯穿陶瓷复合靶的弹道极限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钨球贯穿陶瓷/铝复合靶进行了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它们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以刚性球在PDMS圆盘上运动为背景,建立了润滑条件下的软接触数学模型,通过数据处理将接触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结果耦合到数学模型中,并根据接触时不同润滑区域的特点,提出了整体名义接触区域的摩擦因数计算模型,利用现有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不同润滑条件下计算并分析表面粗糙度在软接触中的作用。当润滑油的卷吸速度与黏度的乘积(μη)值较低时,流动的润滑油与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压力增量使摩擦因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干平整轧制过程中工作辊与带钢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仅能定性分析、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充分结合平整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基于粗糙度的基本理论,根据干平整轧制过程中摩擦特点构造了反映工作辊及带钢表面粗糙度与摩擦系数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宝钢冷轧薄板厂1 220平整机组的生产实践,定量分析了工作辊及带钢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轧制压力的预报精度与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淮河淮滨至正阳关河段内支流及行蓄洪区很多,干支流洪水遭遇情况复杂,是一个复杂的防洪体系。采用非恒定流防洪模型,计算机控制与检测系统,经过验证试验对河段各部位糙率及控制系统参数加以调整后,准确地重演了1982年的洪水过程,模型各站的水位流量过程与原型一致。该模型是淮河防洪规划、河道整治、调度运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锥齿轮数控研齿机的研齿原理为基础,分析了研齿过程中的运动关系,从研齿机理及理论公式推导出研齿运动需要严格控制的变量V,H,J及侧隙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在锥齿轮数控研齿机上研齿的运动控制算法,并在西门子840D系统上进一步验证了本算法。  相似文献   

18.
The shear characteristics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the DRS-1 high normal stress and residual shear apparatu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a relatively high normal stress, normal stress and the coefficient of structural roughnes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chanical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ar stress and shear displacement of the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is a hyperbolic curve with high regression accuracy. Based on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a nonlinear 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the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under relatively high normal stress is established with a definite physical meaning for its parameters. The model can predict the strain hardening behavior of the soil during the shear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an encouraging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rom direct shear tests.  相似文献   

19.
长泄洪洞模型糙率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泄洪洞在小比尺物理模型壁面糙率不相似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手段在不改变泄洪洞位置与原河道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可以在小比尺物理模型上实现泄洪洞出口流速和流量的相似。研究表明,本方法适用于有压接无压和明流泄洪洞,很好的解决了在小比尺模型上长泄洪洞出口挑流水力特性及下游冲刷特性的模型相似性难题,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