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14,(1):229-241
唐山博物馆的前身是建于1968年“文革”高潮时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作为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它在唐山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也是唐山大地震之后保留下来的古董之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建筑的需求已远远无法满足,如何保留既有文化,又能合理增加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博物馆从20世纪80年代起呈现着兴盛发展的态势,其中,建筑的发展尤其引起社会的关注,一座座散发着艺术气息的博物馆,代表着各个时期最活跃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出现在城市里。近几年来,城市博物馆更是成为城市的新地标,让市民惊叹的建筑不再仅仅是豪华的写字楼、会展中心、商厦等设施,博物馆建筑作为新的建筑类型在城市的土地上终于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主动融入社会发展自我更新的表现。也体现了城市"新陈代谢"的绿色生态观。诚然,博物馆新的观念、现代化的设施对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其作用是积极的,但对于博物馆自身,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更高的要求。在中国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土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的博物馆情结对于城市而言,博物馆在成为文化地标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建筑师而言,博物馆也比较可能成为个人的标志。设计一座博物馆是无数建筑师的梦想,因为博物馆建筑具有经典性、纪念性和永久性特征,往往成为建筑师的代表作;建筑师的风格与设计思想,也能在博物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高速化进程和大规模开发,很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工业厂房被闲置或拆除。近些年随着人们建筑意识的改变和文化创意需求的提高,废旧工业遗产的更新利用发展迅速。在南京,已经建成了不少成功案例,如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光华东街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集庆门凤巢文化产业园等。其中多为旧工业建筑集群的"园区式"改造开发,但对于单个、散落的旧工业厂房的改造还缺少关注。本文以南京市下关区新华船厂老厂房改造为例,在结构保留、建筑内部空间及功能布置、立面表皮材料、外部环境等方面,探索旧工业厂房改造的合理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朱晖 《中外建筑》1999,(5):29-30
21世纪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要求研究当地的传统文化、社会构成,乃至气候特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创造出具有地方特点的建筑,这是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也是建筑师的责任。 今年6月,国际建协在北京召开的第20届建筑师大会主题是“21世纪的建筑学”。大会科学委员会(SCUBC)举  相似文献   

6.
《砖瓦》2020,(7)
城市中的老建筑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蕴含着城市文化与特色。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的成都市苏式红砖建筑,是成都近60年的发展见证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记忆,但是在成都城市更新改造之中,许多红砖建筑已经被拆毁。因此,对成都苏式红砖建筑的现状及其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17,(6)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见证了20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变革与发展,也推动了诸多文化进步的新思潮。而博物馆的数次改扩建设计可以视为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在20世纪探索与前进历程的缩影。通过图解博物馆改扩建中建筑边界变化带来的空间观看方式的改变,揭示这一历史建筑生长过程中回应不同时代多样需求的空间策略,其中涉及的社会文化思潮也诠释了不同背景的建筑师对于协调城市、建筑与人群的态度差异。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4,(2):112-123
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于2001年对外开放,展出从4世纪以来的德国犹太人的社会、政治以及文化史。这是战后德国第一次有博物馆如此清晰完整地呈现大屠杀的影响。博物馆建在1735年普鲁士正义法庭原址之上,也是20世纪60年代在此地重修的柏林城市博物馆的扩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集中建造过程。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至今有相当规模的建筑存量,已进入中老年期。依据国家"城市双修"计划~(1)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精神~(2),城市设计的重点向既有建筑改造方向转移,逐渐成为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文章主要研究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策略,通过对既有建筑改造案例及实践项目案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从项目价值定位、空间功能、空间性能、绿色节能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形成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实践体系,同时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心战略规划图卢兹在历史上一直是文化中心城市,在20世纪,逐渐发展为法国的航空航天之都。它是法国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本部所在地,仅凭这家公司本身就推动了近年来巨大的城市经济增长。对这座城市最彻底的改造发生在1960年代,图卢兹从那时起由一个外省小镇发展为大都市,以现代化为城市发展的目标,拆除与更新了许多建筑。图卢兹的城市特色之一是保留下来的建筑遗产质量优于一般的平均水平。早在1970年代中期,建筑保护就成为倍受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建筑》2020,(1):64-65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两院院士吴良镛代表国际建协(UIA)深刻地提出了城市建筑的"世纪说":"20世纪的大发展与大破坏"。他的断言实际上是在说,20世纪既是伟大而进步的时代,又是困难与迷惘的时代,沧海桑田,史无前例。在纪念世界建筑师北京会议20周年之际,再读《北京宣言》并联想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诸问题,深感意义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刚刚出版的《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为载体,研究了如何在“导读”20世纪建筑遗产知识化体系中,用一个侧面解读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工程”,其中包括重建遗产细读的评论与认知文本及方法,因为建筑遗产研究应用至今一直未能解决全类型的遗产“补课”任务。《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以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特点,成为有文献价值的科教读本,不仅对业界呈现了20世纪遗产的视野,也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下让国际社会认知现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必读书。文章以客观的品评分析了在建筑文博与城市管理诸领域,推介20世纪建筑遗产对城市更新及既有建筑文脉的改造之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尚晋 《世界建筑》2014,(11):68-71
<正>足够公平:创意博览会1914年以来,俄罗斯就是世界上最大、最激进的城市实验室。几十年的实验针对一切人口需求和社会理想提出了建筑方案。可这些努力的背后是巨大的代价,而它们的优点又往往被低价售出。"足够公平"没有以线性的方式来展示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而是让建筑史为当代需求服务。展览从20世纪中提取城市的思想——不论高下,不计成败——再赋予它们新的意义。为了最充分地体现它的实用性,每个展出的项目都只保留概念的核心。为了体现关系的延续,这些概念在赋予新的含义后  相似文献   

14.
以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维修改造工程为例,探讨我国20世纪遗产与晚近建筑保护与适应性改造策略。强调历史信息的真实性,突出独一无二的血缘身份;在保留原有空间格局的同时,巧妙植入当代需求,活化遗产的社会功能,重新激发历史建筑的城市活力。通过改造项目守护城市记忆,并在"历史性"和"当代性"中找到精确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的快速崛起以及各种类型的近代建筑大规模地集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包括建筑师执业制度在内的中国近代建筑制度体系的保障,本文以1929年3月颁布的《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作为研究个案,对其相关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藉此深入制度层面探析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执业状况,这对于优化改进中国当前的注册建筑师制度乃至整个建筑制度体系,都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座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沧桑岁月.惟有完整地保留了那些标志着当时文化和科技水准,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古建筑,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才会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悠久的魅力和光彩.历史建筑跨越时空,饱含着逝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类凝固的历史.就"历史建筑"这个概念而言,与新建筑相比,显然,他们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因而关注维护和改造已保留历史建筑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1)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文化地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一些博物馆陈旧不堪,博物馆改造升级已迫在眉睫,为什么要改造、如何规划、怎样实施等都成为了热门话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曙光》系2000年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纪念集,它全面展示1999年UIA北京大会前后历时14载的事件之贡献,在告别21世纪10年代迎来21世纪20年代的重要时刻,以曙光为名,迈步21世纪的20年代意涵深远。它不仅为了2020年7月UIA巴西大会,更为了中国建筑师从阅读开启的文化新崛起。据此我写作本文,是我为21世纪20年代开启撰写的第一文,它敬献中国建筑设计界喜欢阅读的同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的建筑市场得到了繁荣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成为中国建筑实践的主角,而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与老一辈建筑师在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民族风格建筑相比更具多样性,路径也更多元,但没有形成清晰的整体特征。文章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的访谈,一方面试图从个人化的视角来总结和归纳60年代生建筑师的某些整体特征,另一方面将个体放入特殊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西部——梳理其发展过程,进而分析其当下实践状态的成因,为中国当代建筑保留一份切片式的个案记录,同时,期望为中国目前其他地域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建筑实践与研究提供一份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6月11日,"时代建筑: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第一站在杭州落下帷幕。"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聚焦城市与文化关系,关注文化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此次"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的第一站,《时代建筑》选择了杭州为起点,对专题型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建设、改造、展陈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让建筑学与博物馆学实现跨界交流,为建筑师提供新的思考与启发。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