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四川盆地寒武系、奥陶系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结合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将寒武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奥陶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以三级层序为单元,采用单因素编图、多因素综合的方法,编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认为寒武纪-奥陶纪总体呈现西部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东部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格局,碳酸盐台地演化呈现出由早寒武世早期(梅树村期-筇竹寺期)碎屑-混积陆棚、早寒武世中期(沧浪铺期)缓坡台地向早寒武世晚期(龙王庙期)至中奥陶世镶边台地的转变,在晚奥陶世,因全球海平面上升再加上扬子板块东南被动陆缘向华夏陆块之下俯冲聚敛的构造沉降效应,导致沉积水体快速加深,致使上扬子(四川)台地被淹没而成为较深水缓坡-盆地相。寒武纪从早期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积为主转变到晚期清水碳酸盐沉积为主,盆地内部大面积发育局限台地相台内滩和台内白云岩有利储集体;奥陶纪受海侵影响,盆地内部以开阔台地沉积为主,台内滩呈带状分布;晚奥陶世台地被淹没沉积了宝塔组、临湘组及五峰组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成为遍及全盆地的区域盖层,五峰组还可作为优质烃源岩。有利天然气储层为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溶蚀孔洞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2%~6%,储层单层厚度较大,空间上连续性较好。在有利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成藏条件综合分析,优选了4个寒武系-奥陶系有利勘探区带,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有利区带和泸州古隆起有利区带发育大型构造圈闭,有利储集体大面积分布,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李伟  刘静江  邓胜徽  张宝民  周慧 《石油学报》2015,36(5):546-556,563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桐湾运动是以整体隆升与沉降为特征,并发育三幕构造运动,即灯影组二段富藻层沉积末期的桐湾Ⅰ幕、灯影组二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Ⅱ幕与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Ⅲ幕,桐湾期的灯影组镶边碳酸盐台地还存在轻微裂化作用下的热液沉积。寒武纪早期的兴凯运动以裂陷为主,发育两幕构造运动,即麦地坪组沉积期的兴凯Ⅰ幕与筇竹寺组沉积期的兴凯Ⅱ幕,兴凯期的上扬子碳酸盐台地遭遇较强的裂解,热液作用普遍较强,但至兴凯Ⅱ期时,裂陷活动主要发生在川南—黔北地区,川中—川北较弱。桐湾期的隆升剥蚀不仅控制了三大岩溶风化壳的发育,且其形成的绵阳—宜宾—会东巨大侵蚀沟谷控制了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的泥岩与页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兴凯运动不仅控制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且与桐湾运动一起控制了有利源-储配置区的分布。因此,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发育两类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前者主要促进了储层的发育,后者主要促进了烃源岩的发育,二者共生组合形成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良好油气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3.
从四川盆地解读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15  
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具有气多油少,油气层纵横向叠置展布,气田规模大小不一,储层总体致密、但不乏优质储层,油气田圈闭类型多样、以背斜圈闭为主5个鲜明的地质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叠合盆地性质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区,克拉通沉积时期古隆起的形成与发展,准确查明海相储层分布和目的层局部构造地腹形态,坚持有目的层、不唯目的层、重在发现的重要技术原则和发展先进实用的勘探技术等影响海相油气勘探成效值得重视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震剖面、航磁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在四川盆地东部发现了广安—石柱古隆起,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证,认为该古隆起属于川中古隆起向东部的延伸。通过恢复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厚度,明确了广安—石柱古隆起的平面展布特征,其形态总体呈NW—SE向的鼻状,EW向延伸较远,而SN向较窄,在东侧存在局部古高点。井-震结合的精细解释结果表明,广安—石柱古隆起形成于震旦纪早期,终止于寒武纪晚期。震旦纪—寒武纪,广安—石柱古隆起区沉积具有从斜坡向核部超覆的特征,在多次构造挤压作用下发生褶皱变形,并在古隆起东侧的石柱地区形成一个隆起幅度不大的自成古圈闭。结合广安—石柱古隆起的发育特征,重建的地质过程显示古隆起共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包括早震旦世的雏形阶段、晚震旦世—早寒武世中期的发育阶段、早寒武世晚期—晚寒武世的调整定型阶段和奥陶纪的隆升活动消亡阶段。广安—石柱古隆起的形成受基底隆升、板块运动、构造活动和隐伏花岗岩侵位等因素控制。在古隆起发育区,灯影组、龙王庙组和洗象池组发育大规模丘滩体沉积,且受后期白云石化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改造,可形成川东地区优质的储集层,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近年取得重要的勘探发现,规模储集体是控制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野外露头、探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编制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图,分析规模储集体特征,得到3点新认识:①雷口坡期四川盆地南、东、北3个方向较封闭、海水从西侧进入,为较封闭碳酸盐岩台地;雷一、二段沉积期为弱镶边碳酸盐岩台地,雷三、四段沉积期...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沉积岩新认识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地层至今未被钻井揭示,前人对该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索性研究,认为四川盆地的基底具有双重性。通过对近年来该盆地新采集的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新认识: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仍发育厚度介于3 000~5 000m含古生物化石的巨厚沉积岩,地层层位属于新元古界南华系澄江组;按地震反射时间推算,盆地基底埋深(沉积岩厚度)介于8 000~15 000m;前震旦纪沉积岩地震反射连续性较好、能量较强,推测其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在盆地内可能未变质或仅轻微变质,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新的勘探领域。鉴于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的沉积岩是天然气勘探值得探索的新领域,目前处于尚待认识的阶段,建议钻探超深井以揭示深部地层的奥秘,井位宜选择在埋深相对小、无火山岩刺穿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对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经历了2次海进—海退旋回,依据界面特征可划分出2个超层序和4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显示:SS1超层序海侵体系域早期发育滨岸相碎屑岩沉积,海侵体系域中晚期和高位体系域以混积潮坪、混积台地相为特征,发育含泥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砂质灰岩、泥岩及页岩沉积;SS2超层序海侵体系域形成高能浅滩,发育鲕粒碳酸盐岩和碎屑碳酸盐岩,高位体系域台地相白云岩发育。SS1—SS2超层序形成过程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碎屑岩沉积—混合沉积—碳酸盐岩沉积演化序列。SS2超层序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浅滩和白云岩均为形成油气储层的有利地质体。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通过钻井取心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分布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对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3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西台地、罗西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古地理格局,塔西南地区存在寒武系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并且该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可能是以和田河气田为代表的塔西南地区海相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区。发生于早震旦世和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以及震旦纪-寒武纪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虽然塔里木板块内的古地理格局总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以塔西台地为主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均发生了进积-加积作用而变得更大,并且不同时空台地边缘类型及其叠置型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早寒武世以发育缓坡-(斜坡坡度较小的)弱镶边台地边缘为主,中-晚寒武世以发育弱镶边-(斜坡坡度较大的)镶边台地边缘为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及岩心观察,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纪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表明,受古陆及海平面升降的影响,研究区寒武纪具有三个演化阶段,辛集-朱砂洞组发育滨-浅海沉积体系,并逐渐向碳酸盐岩缓坡过渡;馒头组主要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自北向南发育内缓坡、外缓坡及深水盆地相沉积;张夏组海侵到达最大,碳酸盐岩台地形成,台缘鲕粒滩异常发育;三山子组由局限台地云坪、台缘滩、斜坡及深水盆地沉积组成。受后期表生溶蚀作用,张夏组台缘鲕粒滩及三山子组云坪局部形成优质储集层,为研究区寒武系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0.
近期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陆续取得勘探发现,展现出很大的勘探潜力。中二叠世该区构造—沉积分异明显,导致油气成藏规律复杂,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对认识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油气勘探成果、典型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并以三级层序为最小纵向编图单元,重建了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即SQq1(梁山组—栖一段B)、SQq2(栖一段A—栖二段)、SQm1(茅一段—茅二段C)、SQm2(茅二段B—A)和SQm3(茅三—茅四段)。SQq1和SQm1沉积期总体以海侵和填平补齐过程为主,盆内局部古高地存在点状、带状滩体;SQq2、SQm2和SQm3沉积期以持续海退、地貌分异为主,盆缘发育镶边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台内可形成较大规模多个滩体;SQq2沉积期是中二叠世主要成滩期,较漫长的海退过程和局部块体升降,促使川西台缘、川中南部台内形成较大规模多个滩体;SQm3沉积期在盆地北部沉积分异明显加剧,全面转换为台缘—斜坡—陆棚的隆凹相间沉积分异格局;SQq2和SQm3沉积期高位体系域(HST)的台缘、台内滩体为白云石化、溶蚀等后期建设性成岩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坡折带地貌的刻画和台缘、台内滩体预测应成为下一步勘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四川盆地自1964年在威远构造威基井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钻获世界上最古老气田之一的威远气田以来,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勘探,到目前尚无明显突破。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全面研究后,认为四川盆地晚震旦世灯影期早期发育台地碳酸盐潮坪相、台地湖向上变为碳酸盐潮坪相、台地碳酸盐浅缓坡相、台地碳酸盐浅缓坡夹湖相和台地碳酸盐深缓坡相等5种沉积相;该盆地于加里东期末,便形成了雅安—龙女寺、泸州、天井山和开江等4个继承性古隆起,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而且钻探深度也为当今钻井技术所能钻及,为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而开江古隆起,由于已钻深井少,灯影组储层是否有隆起,尚有待于地震工作证实。  相似文献   

12.
川中—川北地区的风险探井角探1井、蓬探1井、川深1井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钻遇厚层鲕粒白云岩,测井解释气层厚17 m,证实了盆地内沧浪铺组发育优质滩相白云岩储层,可形成气藏。为了明确颗粒滩分布范围,需对沧浪铺组,特别是其下段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钻井、野外剖面及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统计,系统性编制单因素图件,综合分析认为沧浪铺组总体表现为西部古隆起区薄、裂陷区及盆地边缘厚、东南缘盆地相地层薄的特点,下段沉积在德阳—安岳裂陷中南部地区厚度较大。沧浪铺组下段可分为6种沉积相,自川西向黔东南地区依次为三角洲相、碎屑潮坪相、台洼相、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及盆地相。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碳酸盐岩台地相中的高能颗粒滩亚相,经白云化作用更有利于形成规模储层,主要发育在川北—川中地区。经历早期、晚期加里东运动,川北—川中地区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剖面、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开展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洗象池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相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可将洗象池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过程。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沿蓬莱—安岳—荣昌一线呈北西向展布,具有东陡西缓的特征。研究横跨拉张侵蚀槽中部的威远—龙女寺地震剖面发现,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是震旦纪期间基底断裂多幕堑垒式活动导致灯影组地层差异抬升、差异侵蚀和差异溶蚀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通过剖面剥蚀恢复,定量测算了拉张侵蚀槽侵蚀、溶蚀量,最大可达600 m。图11参28  相似文献   

15.
The only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inian of the Sichuan Basin has been the Weiyuan gas field.Taking the typical structures in the Sichuan Basin as examples,an apatite fission track ...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四川盆地南缘寒武系地表露头上,发现了与雷波县火草坪、甘洛县黑马石膏岩密切共生的膏溶角砾岩;在寒武系实测剖面上,发现了抓抓岩剖面13层30余m、长坪剖面4层17.5m、范店剖面4层20余m以及三汇场剖面4层35m的膏溶角砾岩。膏溶角砾岩分为紫红色含石膏角砾状泥岩和灰黄色膏溶角砾状白云岩2类,局部保存较好的纹层状与条带状构造;角砾大小一般为大于2cm×3cm;成分为泥晶白云岩,胶结物为粘土与方解石;其原岩为韵律条带状白云质石膏岩,可以与丁山1井的中下寒武统的条带状石膏类岩层(26.9m/10层)很好地对比。推测从川东南往四川盆地内部具有更好的潟湖微相厚层石膏岩,从而改变了以往该区无膏盐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40多年的钻探情况分析后认为,震旦系勘探程度低,对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和盆地周边一些高陡构造的钻探均未获得气藏.四川盆地震旦系烃源条件优越、封盖条件好,储层好,分布广泛,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四川盆地震旦系第一个成油期是加里东期,海西期油气被破坏;印支期烃源二次生烃并形成古油藏,古隆起对油气捕集有着重要的意义.喜马拉雅期前由于持续埋深、温度增高、油裂解气的影响形成异常高压,天然气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气;挤压隆升过程中,造成的油气再分配和水溶气的脱溶,最终形成现今的气藏和含气区.该文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川东华蓥山地区和川西北天井山古隆起是除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外未来震旦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