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发挥诸多积极作用,但由于益生菌在加工贮藏和消化过程中会发生活性损失,直接口服益生菌很难达到预期的益生效果。递送载体是一种能够提高益生菌加工贮藏稳定性、胃酸胆盐耐受性以及肠道黏附定植能力的有效方法。本综述关注益生菌口服递送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益生菌制剂中常用的益生菌种类及其功能特性;分析了湿度、温度、pH值、氧气等体外环境及口腔、胃、小肠等体内环境对益生菌存活率的影响;比较了微胶囊、水凝胶、油凝胶、纳米涂层、乳液、纳米纤维等不同递送载体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益生菌递送系统在降低成本、智能封装、共封装和人群实验中的应用做出展望,以期为开发贮藏稳定性高、肠道靶向递送和高活性的益生菌制剂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具有诸多健康作用,但由于在加工、储存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致其活力下降,无法顺利到达肠道发挥益生功能。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胶凝性和成膜性等特点,且来源广泛,作为微胶囊壁材具有巨大潜力。通过膳食纤维微胶囊技术可以为益生菌提供保护,提高其存活率、稳定性并实现在肠道中的控制释放。文章综述了膳食纤维壁材的来源、特性及其微胶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微胶囊在提高益生菌稳定性、控制释放和功能特性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功能递送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益生菌不耐低pH值、不耐氧的缺点,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为壁材用乳化法制备长双歧杆菌藻酸盐微胶囊。将基础藻酸盐微胶囊外包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COS)或在藻酸盐壁材中添加藻酸盐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分别制备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COS-微胶囊和AOS-COS-微胶囊。体外实验表明: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均可以显著提高长双歧杆菌在模拟消化液处理后或在4 ℃贮藏期内的存活率。AOS-COS-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处理后仍能保持106 CFU/g以上的活菌数。在连续的模拟消化液处理后,AOS-COS-微胶囊中的活菌量达到基础微胶囊中的约1 000 倍。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在4 ℃贮藏28 d后仍均能保持108 CFU/g以上的活菌数。体内实验表明:相比较未包埋的长双歧杆菌或基础微胶囊,海洋寡糖微胶囊可以显著提高动物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含量,同时降低条件致病菌的含量,具有最佳的调节肠道菌群效果。因此,海洋寡糖益生菌微胶囊产品将是一种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性益生菌食品。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产品应在产品货架期内保持一定的活菌数,至少需要保证高于对人体有益的数量。但益生菌在食品制品特别是在发酵乳制品中以及在宿主肠道中存活能力和稳定性较差,因此,近年开发了微胶囊技术以解决益生菌在胃肠道内的传递和在食品基质中的稳定性。文章概述了各种微胶囊乳酸菌的技术,微胶囊材料(如蛋白质、多糖和植物胶)及微胶囊益生菌在不同食品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微胶囊益生菌,其在食品加工环节和通过人体的胃肠屏障保持有效益生菌的存活量将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赋予宿主多种健康益处,并可用于防治胃肠道和非胃肠道疾病,例如腹泻、结肠癌、肥胖症、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炎症等。然而益生菌在生产加工,储存和消化过程中受各种环境因子作用进而影响其活菌存活率。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持益生菌的活力和稳定性成为当前益生菌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聚合物可作为益生菌的给药载体,能有效增强益生菌活性、延长储存时间、减少益生菌在胃部的损失,甚至实现结肠和粘膜的靶向递送。该研究综述了当前封装益生菌聚合物载体的类型以及益生菌递送系统的评价方式,并探讨了制备益生菌递送系统的新技术。结果表明有机结合递送系统新技术和多样化评估手段,建立具有稳定性、功能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靶向能力的益生菌递送系统,可实现对益生菌的高效递送,将进一步促进多功能益生菌在食品或药物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包埋技术在益生菌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生菌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制品中益生菌的存活率很低。微胶囊包埋是保护益生菌免受外界环境侵害的常用方法,综述了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对宿主健康具有一定的益生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然而益生菌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且进入机体后不耐胃液、胆盐等恶劣环境,导致其存活率大大下降。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包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且将植物蛋白作为益生菌的包埋壁材,不仅可以提高益生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率,还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益生菌肠道的定位释放。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等对益生菌的包埋以及益生菌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植物蛋白微胶囊技术包埋益生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对宿主健康具有一定的益生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然而益生菌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且进入机体后不耐胃液、胆盐等恶劣环境,导致其存活率大大下降。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包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且将植物蛋白作为益生菌的包埋壁材,不仅可以提高益生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率,还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益生菌肠道的定位释放。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等对益生菌的包埋以及益生菌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植物蛋白微胶囊技术包埋益生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在食品加工过程、贮存和胃肠消化等不良环境中易大量失活,导致缺乏足够的活菌量能够顺利到达人体结肠并发挥其益生作用。作为食品中常用的天然生物聚合物材料,蛋白质和多糖可以通过非共价或共价作用组装形成宏观级-微米级-纳米级三种尺度结构的益生菌递送体系。其中,水凝胶、微粒、纳米颗粒等体系均已展现出优异的结肠靶向传输功效,但更多关于益生菌活性保持的方法和材料仍待进一步探索。蛋白质-多糖基递送体系已在酸奶、奶酪、饮料等食品中成功运用,其尺度结构决定了益生菌的靶向递送效果和发酵程度对产品品质的改善情况。未来,蛋白质-多糖基递送体系可在设计高效传输的纳米级结构、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共包埋的多功能食品、含活性益生菌的包装材料及新型健康食品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本文以蛋白质-多糖基体系的形成机制为出发点,对常用于递送益生菌的蛋白质-多糖基体系的多尺度结构及在食品中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开发含活性益生菌的蛋白质-多糖基食品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大豆蛋白及纤维素双层微包埋之益生菌可比一般不经包埋或单层包埋之益生菌具有更高之储存及热稳定性,且对胃酸、胆酸盐之耐受性及二次加工稳定性亦具有更好的效能。双层包埋益生菌因受包埋物质之保护作用,可耐受胃部酸性环境而于中性肠道中释放出来,因此在原料及产品质量检测时溶离缓冲溶液的组成、pH及震荡时间等皆会影响分析结果。但是此种双层包埋技术也同畴影响活菌测试结果,使用传统技术往往无法将活菌适当释放,致使所得数据往往偏低,而不同方法间之分析结果差距可达10-100倍。本研究因此比较不同溶离条件,期能正确分析双层包埋之益生菌之总菌数。结果发现需使用含有介面活性剂之中性溶离缓冲溶液,并经适当震荡操作将包埋之乳酸菌充分释放始能得到稳定准确数值。其操作条件及相关参数关系应可成为未来类似乳酸菌产品检验之参考。而经此技术测试也证明双层包埋益生菌在实际应用上,如果汁、饮料、巧克力等食品中添加的确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