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轴承套圈表面加工质量及生产效率,在硬车削、磨削中引入了辅助加工技术。介绍热效应、冷效应、超声振动硬车削辅助加工技术,以及超声振动、冷效应、在线电解修整砂轮磨削辅助加工技术,分析了各辅助加工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硬车削、磨削辅助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使用车、镗可转位刀片时,对进给量与表面粗糙度值进行定量分析并给出计算结果,根据加工经验给出修正值,做为实际加工时初始进给量的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硬车削的特点及加工条件,详细介绍了采用硬车削加工滚动轴承套圈时的机床设备、装卡夹具、刀具选择等参数的确定,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试验中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3参数的影响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硬车削加工代替磨削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使用PVD-TiAlN涂层硬质合金刀片进行高温合金GH4169的高速车削正交试验,建立了表面完整性特征中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显微硬度的经验公式,分析了车削参数对表面完整性各特征量的影响规律,并观测了高速车削加工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随车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进给量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最主要因素;随着进给量的增加,表面形貌变差;轴向残余应力表现为压应力,切向残余应力表现为拉应力,减小进给量,降低车削速度可减小车削加工的残余应力,轴向残余应力对进给量最敏感,切向残余应力对切削深度最敏感;显微硬度随车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加,车削速度是影响显微硬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车削表面的滚压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滚压加工是一种对机械零件表面进行光整和强化加工的工艺。在车床上应用滚压工具在工件表面上作相对滚动,施加一定压力,强行滚压,使金属表层产生塑性变形,修整工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降低表面粗糙度,同时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大型轴  相似文献   

6.
对Cr12模具钢进行了高速精密车削试验,研究了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切削速度和减小进给量有利于改善Cr12模具钢的加工表面质量;但切削速度超过某一范围后,进一步提高切削速度不能明显降低表面粗糙度;进给量超过一定范围后,表面粗糙度会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8.
谢军  张亚萍 《机电工程》2014,(8):1049-1052
针对滚动轴承套圈硬车削加工过程中表面质量存在的问题,对硬车削过程中切削用量和刀具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CBN刀具进行了6205滚动轴承套圈的硬车削加工试验,将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刀尖圆弧半径作为试验因子,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它们对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归纳出了该试验范围内的最佳切削用量和刀具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刀尖圆弧半径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次之,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有一定影响,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磨削加工中套圈精密加工存在的不足,进行精密硬车削加工轴承套圈新工艺的开发,通过加工试验分析了精密硬车加工轴承套圈的表面完整性,探究了基准面平面度、刀具磨损量等工艺参数与加工精度的对应关系。基于精密硬车削套圈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沟道圆度、显微硬度、热损伤、金相组织、残余应力分布、加工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精密硬车削可达到磨削加工精度的结论,且金相组织稳定,不易存在热损伤,具有可控的残余应力分布和较高的加工效率,有利于产业化生产高精密轴承。利用磁性卡盘装夹套圈,分析试样基准面平面度对精密硬车削套圈沟道圆度的影响,发现提高基准面平面度可以有效提高加工套圈的沟道圆度;分析了刀具磨损对硬车削套圈加工精度的影响,得出在精密加工阶段刀具磨损量是控制套圈圆度的重要监控工艺参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应用CVD金刚石刀具,在低温CO2冷却下,进行GCr15轴承钢的低温硬车削试验,分析GCr15轴承钢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探讨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切削深度等切削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GCr15轴承钢的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均为残余压应力,随着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增大,周向和轴向最大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2.
非圆表面的加工原理是毛坯绕几何轴线旋转,而刀具以高于毛坯旋转几倍的频率作径向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此种加工方式不仅直接在车床上加工,而且可在有机械手装置的专用机床上加工,这些专用机床还可加工正弦曲面以及其它成形面。由于非圆表面加工使系统产生较大的交变载荷,所以,只宜在修理或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使用。在图1中,车削非圆表面需有两个主运动B_1、B_2和刀具的进给运动S。具有转数n_1的B_1是工件绕其几何轴线2运动,而具有转速n_2的B_2是轴线2绕轴线3运动。B_1和B_2就是围绕着相距为e的平行轴线旋转而  相似文献   

13.
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基于正交试验的W-Fe-Ni合金车削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加工表面切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切削深度;轴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进给量。并讨论了获得较小车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合理切削条件。  相似文献   

14.
吴倩君  邵春梅 《中国机械》2014,(16):196-196
本文对我公司生产的变速箱副箱减速齿轮热后车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零件表面粗糙度及加工零件数量统计,确定最优加工参数组合,提高刀具耐用度,保证零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硬车削加工的特点,硬车削加工所需的条件,分析了硬车削应用不广的原因,从而指出了硬车削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工艺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车铣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切削用量对工件的表面残余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车铣残余应力实验,研究了车铣加工65#钢时,分别改变切削速度vc和轴向进给量fa两个切削用量对已加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比了车铣加工与一般车削加工的残余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vc的提高,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随之增大,但当切削速度vc超过188.4 m/min时,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急剧减小出现压应力;增大轴向进给量fa,工件表面残余压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硬态车削淬硬钢表面粗糙度与表层残余应力研究现状。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对硬态车削18CrNiMo7-6渗碳钢圆棒试样的三维表面粗糙度与表层残余应力进行分析,探究硬态车削工艺参数对淬硬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式硬态车削18CrNiMo7-6渗碳钢可获得较好的表面三维粗糙度与残余压应力,残余应力沿深度方向分布表现为先增大至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至稳定值。在硬态车削过程中,进给速度对工件表面完整性影响最大,切削速度影响次之,背吃刀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BN刀具进行高速硬车削AISI P20淬硬钢的切削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给出试验范围内的最优加工参数组合。基于所建立的表面粗糙度经验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刀尖圆弧半径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切削速度和刀尖圆弧半径可有效降低表面粗糙度,而当进给量增大时,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同时,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刀尖圆弧半径次之,切削速度也有较大影响,而切削深度的影响则非常微弱。  相似文献   

19.
硬态车削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张树森 《机械制造》2000,38(2):36-37
1概述所谓硬态车削是指利用高性能刀具对淬硬工件(55~65HRC)的车削加工。高性能车床及新型刀具材料的不断出现,使硬态车刻成为现实。硬态车削可达到迄今只有磨削加工才能达到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所以自甘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始研究这项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在某些加工领域替代磨削作为淬硬钢的终加工工序。硬态车削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同磨削相比它有很多优点:1)硬态车削适合柔性加工要求。车削更容易加工出几何形状各异的工件,工件能够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中被加工到合格尺寸,无需更换和重调,刀具调…  相似文献   

20.
聚四氟乙烯(PTEE)是超洁净流控元件的主要材料之一。针对聚四氟乙烯机械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问题,从改变进给量及车刀材料选择和切削液是否使用的角度探究机械加工PTFE表面形貌的形成机理,发现了随着车刀停留时间的增加,PTFE表面粗糙度迅速降低并最终保持在一个稳定值,而车刀材料和是否使用切削液也对PTFE机械加工后的表面形貌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在不同的尺度下观察了加工后PTFE的表面形貌,为从微观层面解释聚四氟乙烯机械加工后表面形貌的形成提供了直观的观测结果,从而揭示了表面形貌与车削加工参数的映射关系,并为氟塑料车削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