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浸泡是湿法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直接影响着各类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对淀粉和蛋白粉的收率及蛋白含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玉米浸泡不好,在湿法玉米淀粉生产中的后续各个工序都无法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新型玉米浸泡工艺和玉米浸泡过程中菌群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规律。利用H2O2与乳酸协同浸泡玉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浸泡条件,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浸泡过程中的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正交试验表明,玉米浸泡的最优条件为初始乳酸浓度0.6%、乳酸作用时间16 h、H2O2浓度3%、H2O2作用时间22 h,在最优条件下,淀粉得率由传统工艺的56.02%提高到68.53%,浸泡时间缩短32 h。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浸泡初期细菌结构组成较为丰富,一段时间后,乳酸杆菌Lactobacillaceae生长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并伴随运算的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水平的降低,浸泡末期Lactobacillaceae进入衰亡期,其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对浸泡液中细菌的群落结构与环境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引起菌落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乳酸含量、葡萄糖含量、浸泡液pH值、浸泡温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玉米湿法取胚制油技术。对玉米淀粉企业综合开发提出了富有价值的建议。对玉米胚芽油制取各工序环节提供了合理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3个不同产地抗虫耐除草剂玉米DBN9936×DBN9501和亲本玉米DBN318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成分。方法:对3个产地抗虫耐除草剂玉米DBN9936×DBN9501和亲本玉米DBN318的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能量、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和抗营养成分(植酸、棉子糖)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18北京产转基因玉米泛酸、锌、硒、硬酯酸含量高于亲本玉米;2017北京产转基因玉米磷、钙、铜、铁、锰、锌、硒含量高于亲本玉米,棕榈油酸含量低于亲本玉米;2018三亚产转基因玉米泛酸、铁含量高于亲本玉米,珠光脂酸、精氨酸含量低于亲本玉米。但上述各营养素含量差异为个别产地、个别营养成分转基因玉米与亲本玉米营养成分的差异,3个产地营养素含量差异无一致性规律。另外,上述营养素含量基本在OECD或ILSI给出的参考范围内,因此认为上述差异属于自然波动。其余各营养成分转基因玉米和亲本玉米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抗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2017北京产转基因玉米的植酸含量高于亲本玉米,2017北京产和2018三亚产转基因玉米的棉子糖含量低于亲本玉米,但3个产地... 相似文献
5.
黑甜玉米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对黑甜玉米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全面评价了黑甜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并针对黑甜玉米的营养特点及功能特性提出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几种途径,黑甜玉米系列保健方便食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7.
8.
大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大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蛋白质、还原糖、VC和异黄酮含量在发芽后均较未发芽时增加。其中VC的含量增加最多,到第7天时候,每100 g的大豆芽中含有9.7 mg的VC。大豆在发芽1 d时,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下降,随后缓慢增加,第7天的蛋白质含量比未发芽前增加了11%。还原糖含量在其发芽的过程中平稳地上升,在第7天的时候达到9.38 g/100 g,比未发芽前增加了2.32倍。异黄酮含量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值0.51 g/100 g,以后平缓。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甜玉米乳熟期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以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培育的普甜,超甜玉米及作为对照的普通玉米的为材料,对各品种乳熟期二十五项营养成分作动态分析,研究甜玉米各营养素随籽粒灌浆的变化规律,并以50-400mg/100g为界值将各品种营养成分分为大量,中量,微量三类,找出了它们出现的高峰期,为目标育种,品质分析,品选选优,采收期确定和功能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软胚乳、高赖氨酸玉米的短时浸泡湿法碾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胚乳、高赖氨酸含量玉米用0.2%的SO2和0.55%的乳酸在51℃下浸泡8、12、18、24和36小时,利用实验室的湿法碾磨加工方法分离王米成份并测定产量。若浸泡时间减少,开始碾磨时需要增加能量输入以使胚芽分离。较短的浸泡时间不但导致了开始碾磨时胚芽中释放的可溶性蛋白和淀粉较少,而且胚芽分离彻底,回收较好。在Kason振动筛和淀粉床上分离纤维和传统的马齿王米分离没有实质差别。随着浸泡时间的减少,浸泡水中固体颗粒较少,胚芽产量增加,淀粉产量恒定,淀粉蛋白含量恒定。麸质蛋白含量增加,过滤固体颗粒增加,并且释放进入加工水中的总固体减少。浸泡时间为8小时,获得淀粉中的蛋白含量少于0.6%,这表明8小时的浸泡时间对于软胚乳、高赖氨酸含量玉米已足够了。 相似文献
14.
用中空式膜超滤和分步碱沉淀处理玉米浸泡液提取菲汀,纯度好,得率高,可充分利用原料,得到高质量的蛋白饲料,推广于工业生产,可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对此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湿法玉米加工中的物料特点,运用流体力学原理,结合生产实践讨论了输送问题。指出了在水力输送整粒玉米时,玉米与水以1:3为宜;采用开式或半开式叶轮离心泵,物料在管内的流速以1~2.5m/s为好。对于加工过程中其它含固形物的料液,用支路调节流量更有利于稳定生产;管路转弯时要用大曲率弯管,不宜采用普通90°弯头。 相似文献
16.
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甘蓝为原料制作泡菜,测定了在自然发酵过程中,泡菜中总酸、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总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含量达到0.6%时趋于稳定;总糖、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则呈下降趋势,并在达到一定程度时趋于稳定;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先呈增加趋势,当增加至峰值时则缓慢下降至最小值.于泡菜液中补加新菜后,总酸、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态氮、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同原来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只是缩短了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加工时间(2、6、10、15 min)对扇贝柱煮液中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采用海湾扇贝贝柱为原料,以可溶性固形物、灰分、蛋白质、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牛磺酸、多糖、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及滋味活度值为指标,对煮液成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扇贝柱煮液中可溶性蛋白在2~6min内增幅显著,6~15 min内趋于平缓;可溶性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牛磺酸及多糖含量均呈随加工时间增加而升高;糖醛酸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硫酸根、岩藻糖和氨基糖变化不大。煮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均呈升高趋势,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5.594 g/100mL。扇贝柱煮液中主要氨基酸为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及谷氨酸,均为呈味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和谷氨酸相对含量逐渐增加,甘氨酸和丙氨酸相对含量逐渐减小。扇贝柱煮液中主要含有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6.793%,主要影响成分为粗蛋白、牛磺酸及糖醛酸。 相似文献
18.
高温烘干对玉米湿法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美国等国采用高温烘干对湿法加工影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实践表明高温烘干高水分的玉米湿磨时存在研磨能力下降、淀粉收率低、淀粉中蛋白含量高、胚芽收率低、胚芽油质量差、纤维脱水困难、蛋白粉烘干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玉米加工厂提供了科学数据,以及合理使用玉米烘干设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玉米在萌发期生长状态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本实验以湘荟玉1号(普通玉米)、湘农甜玉4号(甜玉米)和湘农白糯2号(糯玉米)为材料,测定不同萌发时间的营养成分含量,并统计萌发期玉米的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生长状态最好,萌发速度最快;在萌发期间,3个玉米的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和赖氨酸含量均呈上升变化趋势,增加范围分别为5.33%~103.26%、1.92%~125.00%、10.40%~529.59%和12.50%~100.00%,其中糯玉米是富集营养物质能力强的优秀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玉米的生长状态与营养物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