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至情至性的红牡丹毫无愧色地追寻灵肉和谐的完美爱情,但是理想的“伊甸因”终究难寻,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能是幻想。不管林语堂的主观意愿如何,但客观上《红牡丹》文本却透射出另一个信息,林语堂对女性的审视仍然没有摆脱“男性中心视角”,林语堂思想中仍然有男权文化的痕迹。这是“伊甸因”失落的真正原由,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现实沉甸甸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以处女作《厨房》、短篇小说《幽灵之家》和小说集《绝路的回忆》为例,解析了吉本芭娜娜小说创作的主题.认为厨房主题、死亡主题和神秘世界主题贯穿于吉本芭娜娜小说创作的始终,分别表现了:温情四溢的厨房空间;淡化处理的死亡阴影;亦梦亦真的幽灵世界.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情穷苦的人们,为他们的悲惨命运而痛心疾首,通过小说揭发和控诉侮辱和损害他们的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制度,并为解脱他们的厄运寻求出路。他的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描写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小人物",表现他们的悲苦与善良;描写人格的分裂,揭露畸形社会对人性的摧残;探寻解脱苦难的出路,表现通过皈依基督、忍受苦难以实现人性复归、道德完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小说《耻》中最典型的创伤事件是露茜被强奸事件.根据关于创伤的有关理论,分析了露茜对于创伤态度反映及原因.认为《耻》关注了心理创伤现象,其作者认识到了创伤的持久性及复原的不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从题材、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老舍的京味小说的特点。老舍的小说主要取材于北京的平民社会,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京式口语,能够化俚俗为高雅,同时有着鲜明的反帝反封建主题。  相似文献   

6.
D H 劳伦斯是现代英国文学的一位大师。他成就的核心是小说。本文要探讨的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木马优胜者”与中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一篇“促织”之间在艺术特色、创作动机、文本风格等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以及造成这些异同点的社会、文化、时代背景上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7.
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结合小说的具体叙事,分析认为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的隐含主题即反映现代人的"孤独"和"理想幻灭".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声声慢》的主题是单一的,即为“悼亡”,这是从分析该词熔铸的特殊形象及内蕴,参核李清照今存诗、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9.
章阐述了“两课”教学中在教学活动,教学体制和情感激励等方面如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德育的实践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应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否定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应当把握德育规律,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企业营销文化创新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营销化是贯穿于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化理念、指导思想以及与营销理念相适应的规范制度等的总称.创新企业营销化,要学习现代知识;企业科技人员要强化市场意识;要尊重顾客个性;要重视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12.
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人文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语文教学是推广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并从道德准则、文史哲常识、审美素质、细腻的情感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以及“大语文”教学5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平等权是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在各国宪法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在理论上对于平等权的模糊和实践中对于公民平等权的漠视,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公民宪法平等权的实现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空缺和虚置,有较为严重的问题,亟待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之所以能够把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在于真善美因素于劳动中的积淀。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也意味着人是追求真善美的动物。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系统就具有了自然系统所没有的主体性,从而使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服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服从人的目的。这表明,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包含塑造具有现代追求和相应能力的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学内容丰富,创造了东方文明,世人瞩目。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将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起来,创造了经济奇迹,培养了一批企业家,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日本近代企业家将儒学运用于企业实践,提出了“道德与经济合一”的著名主张,对市场经济初期的唯利是图、不讲道德的现象进行了指判,充分肯定了儒家道德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告诉我们,儒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值得研究所。它的精华部分,能够适应现  相似文献   

16.
约翰·怀特提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把自己的幸福推及他人,以美德为生活中心,具有道德自主性。他猛烈批评最低限度道德纲领,把它斥为唯我主义,认为其骨子里是自私自利。以读后感的形式,尝试从逻辑和事实上为最低限度道德纲领辩护,指出最低限度道德纲领并非自私自利。  相似文献   

17.
道德情感作为一种对道德必然性的心理体验是与道德主体的社会实践及道德认知紧密相联的,因而,从根本上说,人的道德感/"情系于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展开,取决于主体的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活动的范围.中国共产党人"情系于民"的可能性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