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一种二级动力放大机构。增大惯性摩擦离合器摩擦片的正压力,以期解决低速旋转时摩擦离台器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机构设计和力学模型的计算,确定机构工作时增力倍数、状态参数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二级铰杆增力机构,增大低速惯性摩擦离合器摩擦片的正压力,解决了低速摩擦离合器工作时动力不足、传递功率低的问题。通过增力机构的巧妙设计和增力计算、分析,确定了离合器工作时的增力倍数、工作参数和提高机构工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增力离心离合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国震 《机械设计》2000,17(8):36-38
对离心离合器的特点,应用和现有的传统离心离合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两种中间增力机构与离心离合器相结合的创新型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交增力离心式离合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两种采用正交增力机构的离心式离合器--铰杆增力离心式离合器和斜楔增力离心式离合器,说明了其工作原理,给出输出力和输出转矩、接合角速度和接合转速、额定角速度和额定转速、弹簧最大工作载荷的计算公式,并比较其技术性能.正交增力离心式离合器结构紧凑,制造成本较普通离心式离合器增加甚微,但输出转矩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KISS(Keep it simple,stupid)创新设计理念,设计了铰杆式二次正交增力离心式离合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给出了其输出力和输出转矩、接合角速度和接合转速、额定角速度和额定转速、弹簧最大工作载荷的计算公式。上述力学计算公式,对具体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铰杆式二次正交增力离心式离合器结构紧凑,制造成本较普通或一次正交增力离心式离合器增加甚微,但输出转矩的能力显著提高。这种新型的离心式离合器适于在大功率或低速场合应用,其设计原理也可移植用于设计超速制动器。  相似文献   

6.
7.
电控液磁增力离心式离合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液压及电磁增力的离心式离合器,说明了其工作原理,给出输出力和输出转矩,接合角速度和接合转速,额定角速度和额定转速以及弹簧最大工作载荷的计算公式。其结构紧凑,输出转矩的能力提高非常显著。将离合器的工作作为子系统纳入设备电控系统综合考虑,根据设备工作需要及状态,实现离合器最佳起动时间与起动时刻的自动控制,是离合器的研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曲柄增力机构的模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善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21(3):413-415,436
对曲柄增力机构的增力原理、数学模型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求得了增力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曲柄增力机构可获得较大的增力比 ,其值与铰链 D到连杆 2及 4的距离 l及 m的关系分别为呈正态分布的指数关系和双曲线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铰杆增力式离心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新型离心离合器--铰杆增力式离心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其输出力和输出转矩、接合角速度和接合转速、额定角速度和额定转速、弹簧最大工作载荷的计算公式。镒杆增力式离心离合器的制造成本,较同样结构重量但没有增力机构的普通离恼离顺增加甚微,但输转矩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崔勇 《China Equipment》2009,(9X):124-124
本文设计了两种适于内孔直径较大工件的、基于正交增力机构的离心式内孔夹具,结构中采用了互相垂直的输出重块与增力重块,通过斜楔增力机构或铰杆增力机构进行力的传递,使得该夹具相对于同样结构重量但没有增力机构的离心式内孔夹具,实际输出力的数值要大得多,输出转矩的能力也要大的多。  相似文献   

11.
将微腔模型引入摩擦副摩擦研究,通过建立微腔的气体-压强模型,分析了摩擦副微腔对摩擦的影响机理.并尝试用所建立的模型解释载荷、摩擦副相对运动速度、环境气压、静止接触时间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差动轮系变速机构四种输出转速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变速机构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铁路运输仍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而电机车的制动方式已经成了限制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电机车的制动类型,对摩擦制动机理及摩擦材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变速输入的凸轮机构,驱动力随凸轮廓线而变化,使得凸轮机构的设计成为一个难题。分段能量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应用能量守恒定律,采用分段的方法,按输出的速度曲线设计凸轮廓线。  相似文献   

16.
The role of hydrogen on the friction mechanism of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nnet  C.  Fontaine  J.  Grill  A.  Le Mogne  T. 《Tribology Letters》2001,9(3-4):137-142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DLC films are dependent on the deposition process, th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bondings in the films.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selected tribological experiments on model DLC films with different hydrogen contents.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ultrahigh vacuum or in an atmosphere of pure hydrogen or argon in order to elucidate various friction mechanisms. Two typical friction regimes are identified. High steady-state friction in UHV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0.6) is observed for the lowest hydrogenated and mostly sp2-bonded DLC film. Superlow steady-state friction (friction coefficient in the millirange) is observed both for the highest hydrogenated film in UHV, and for the lowest hydrogenated film in an atmosphere of hydrogen (10 hPa). The high steady-state friction in UHV, observed for the lowest hydrogenated film with a dominant sp2 carbon hybrid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 sub-band overlap responsible for an increased across-the-plane chemical bonding with a high shear strength similar to what is observed with unintercalated graphite in the same UHV conditions. Superlow friction is correlated with a hydrogen saturation across the shearing plane through weak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olymer-like hydrocarbon top layers. This regime is observed during the steady-state period if the film contains enough hydrogen incorporated during deposition. If this condition is not satisfied (i.e., for the film with the lowest hydrogen content), the limited diffusion of hydrogen from the film network towards the sliding surfaces seems to be responsible for a superlow running-in period. The superlow friction level can be reached over longer time periods by suitable combin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molecular hydrogen present in the surrounding atmosphere during friction.  相似文献   

17.
韦海王  汪家道  马磊  陈大融 《润滑与密封》2007,32(10):106-109,134
介绍了标准的液体喷射抛光实验,提出了近壁面附近固液两相流中的颗粒作用导致的流体摩擦剪切去除材料的机制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研究了抛光时间、样品表面初始粗糙度、喷头形状、喷射距离、喷射压力和pH值对抛光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抛光结果随时间趋于稳定并与初始粗糙度无关,圆形喷头比扇形喷头抛光效率高,喷射距离和压力影响一致,pH值越低影响越大。最后基于理论假设和实验结果设计了一个可以用于精密光学制造中异形表面抛光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8.
三大件货车斜锲摩擦副磨耗动态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件货车转向架的斜锲摩擦副是货车的主要减振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货车临界速度的高低,通过分析斜锲的结构,推导出斜锲的二维摩擦力数学模型因磨耗而造成斜锲升高量,实现对斜锲摩擦力的动态仿真。从而分析斜锲磨耗对货车临界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洪欣 《机械设计》2007,24(6):37-38
近似等速比传动机构的设计理论是机构设计理论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数学分析表明,若两个基本机构所对应的组合机构的位移函数在同一时刻的一阶导数等于常数,二阶和三阶导数在对应时刻等于零,则该组合机构具有近似等速比传动特征.此原理开创了近似等速比传动机构设计的新方法.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转动导杆的齿轮机构与正弦机构组合的近似等速比机构,研究了它的传动特征.该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容易,传动角大.  相似文献   

20.
高速旋转接头一般采用间隙密封,而密封间隙会由于外界干扰发生变化,间隙变小可能使固定件与旋转件直接接触,导致磨损加剧,寿命降低.间隙变大会导致泄漏增加.所设计的高速旋转接头采用了静压反馈控制密封间隙,使固定件与旋转件在工作时不受外力干扰,保持密封问隙恒定,只产生粘性的液体摩擦,减小了摩擦和磨损,延长了高速旋转接头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