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两淮鹾纲日益废坏。淮南纲自道光元年至十年,十纲之中,“商办课运止有五纲七分,而欠帑之数积至一千九百八十余万”。淮北纲十纲,“仅运及三纲四分有零”,课银应完成271余两,仅完银70.4万余两。总之,两淮产盐169万余引,但每年运销之盐仅为十分之四。  相似文献   

2.
张謇是近代盐政极其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作为近代著名的盐政改革家,他为振兴晚清日趋衰落的淮南盐业,创办了吕四同仁泰盐业公司。在积极进行盐业技术改良的同时,力倡盐政制度的改革,主张设厂聚煎,就场征税,自由贸易,以消除长期以来食盐专商引岸制的积弊,为中国近代盐业生产的发展和盐政制度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张謇进行盐政改革的背景、内容、实践活动以及失败原因等诸问题,作了初步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两淮盐政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末期,魏忠贤党羽对两淮盐利大肆搜括,论者比之绝流而渔。袁世振在推行其纲运法时,曾许诺用十年时间疏清积引,然后年年行新引,商人不再有资本被压之苦。但实际表明,直到明朝末年,该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明朝正额盐每年约70万引,到万历年间时,灶户只上缴约37.32万引,其余部分则因灶户逃亡及赈济等原因而被免除。只是这部分盐课并没有被免除,商人凭引到官仓已领不到这部分盐货,他们必须另出代价,通过"卖补"的方式予以解决。另仓盐折征中应补偿给商人的折价银每年约7万两,商人也从未得到过。清朝初年两淮行盐额度与课额,以及仓盐折价等,都是由明朝沿袭而来,但清代纲运法肯定不是对袁世振纲运法的继承。  相似文献   

4.
庞尚鹏,明中叶著名经济改革家,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本文考察了其于隆庆年间治理两淮盐法的措施与过程,兼及当时中国传统社会变革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陶澍(公元1779~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进士。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任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对两淮盐政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为推动两淮盐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时,两淮盐政仍沿袭宋、元商人垄断食盐运销的专商引岸制度,商人名列纲册,据为窝本。子孙相袭,成为专业,层层  相似文献   

6.
两淮盐课不仅为清政府所看重,且清帝亦非常关注,尤其是乾隆等诸帝更将其作为内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他们不仅延续了康雍时期的内帑放贷等活动,而且开辟了两淮提引银、两淮玉器折价银、人参变价银等新敛财途径。这使得两淮盐政在内务府收人中所占的分量愈来愈重,嘉庆时期更是约占其总数的1/2强。乾嘉时期,两淮盐政成为内务府财政的最重要来源,但这也潜藏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明万历年间两淮盐政变革及疏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万历年间,淮盐逐步实行"仓盐折征".这是朝廷"政商分离"变革的第三步,并有潜移默化的可能.袁世振于万历四十四年,在其<盐法十议>中,并未提出"纲运法"(本文称其为第二疏理方案),而是提出一个更加损害盐商利益的方案(本文称其为第一疏理方案).但该方案出台后,即遭到盐商(尤其是大盐商)的抵制."纲运法"则是在袁世振第一方案失败后,于万历四十五年九月,在去扬州的路上,经与盐商接触后,偶然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自清咸丰十年四月起,至同治七年七月,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其间,两次由李鸿章暂行署理。同治九年八月至十一年二月又由直隶总督调任两江总督。清初设巡盐御史管理两淮盐务。雍正九年,由于两淮盐区辖地(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辽阔,原有巡盐御史呼应不灵,故令两江总督总理盐政事。道光十年,两淮盐区盐引滞销,鹾务疲敝,因巡盐御史无管辖地方之  相似文献   

9.
两淮是清代最重要的盐区,嘉道时期已经弊端丛生。陶澍通过废除旧有纲法体制,推行票法;道光二十九年盐船大火后,陆建瀛因势利导,在淮南实施票盐改革。经此两次改革,两淮盐区最终走上了以市场为主导、以利益为驱动的票盐之路。盐引的销售及盐税的征收,都充分证明嘉道时期的票盐改革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康熙时期,两淮盐政与清宫发生了经济联系,至乾嘉时期,两淮盐政成为清宫财政的主要来源,其输解的银两占内务府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道光以后,两淮的这种地位逐步弱化,至同光时期,其在清宫财政收入体系中的地位不断边缘化。这种财政地位的变化是清代两淮盐务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两淮盐政中法律体系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法律的内容.其中《吏部处分例》涉及的对象是各种盐务官员;《户部盐法》中既有对盐务官员的考成,又有产盐、销盐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还规定了两淮海盐的销售引地、每引重量、征课银数、行盐方式;《私盐罪名》主要内容为禁贩私盐;《保甲法》则是为了强化对灶民的控制.此外,还对清代两淮盐政中法律体系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2.
魏源对盐政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出了以减轻官盐成本为中心的改革方案:革除繁琐的采盐制度,规定盐价,统一纳课;改变复杂的运盐途径,尽量一水通达,不改捆、不盘坝;简化麻烦的销盐手续,禁止官吏染指,勒索费用;革除陋规,取消浮费,减轻成本以敌私盐。其二是改传统的纲盐制为票盐制,打破纲商对盐业的垄断,任何人只要照章纳税,均可请票采盐、运盐、销盐,实质上是改盐业官营为盐业商营,允许自由竞争,促进盐业领域内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和发展。魏源对盐政的改革,保证了清廷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是其改革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清代沿袭明制,于比较重要的盐区派遣巡盐御史,后改名为盐政.就两淮盐区而言,盐政之上还有两江总督作为名义上管理盐务的最高长官,而销岸盐引亦有当地督抚监管.于是,不论产地、销地,盐政总是会与当地督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关系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盐的产、运、销.因此理清盐政与地方督抚的关系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晏盐政改革管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刘晏的盐政改革主观上是为了加强封建政权的统治,但客观上对封建经济则起到了严重的破坏作用;研究刘晏盐法主张,必须认识到它对社会经济还存在五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由刘晏盐政改革逐步完善的禁榷专志制,对中国社会后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致力淮南盐政改革的陆建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力淮南盐政改革的陆建瀛盛茂产陆建瀛,字立夫,湖北西阳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土,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九年(1829年),充任会试同考官,翌年,任文渊阁校理。十九年二月升翰林院侍读,旋授直隶天津道,相继升按察使和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  相似文献   

16.
力主云南盐政改革的谷际岐盛茂产谷际岐(1739─-1815),字西阿,云南赵州人。幼年英异好读书,常拥被篝灯,达旦不寐,成童补州学附生,弱冠以选拔廪生,中式副贡;乾隆四十年进士.改翰林,授编修.与校《四库全书》;充任会试同考官,"所拔多知名士。"①如...  相似文献   

17.
清末,四川盐政弊窦丛生,严重阻碍了井盐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11年12月,四川盐政部部长邓孝可率先实施盐政改革,其改革思想主要包括就场征脱,酌减税率和自由贩运,邓孝可是近代四川盐务管理早期现代化之第一人,其盐政改革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徐继畬不仅编著了《瀛寰志略》一书,而且对当时盐政也颇为关注,有着自己一套系统的看法。他的《潞盐刍议致王雁汀中丞》一文,结合河东盐政的具体实际,对河东盐政可能的制度选择进行了评议,表达了对清廷盐政前景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19.
盐税是晚清及民国财政的主要支柱之一。在近代财政改革运动中,中国旧盐政的改革问题是国人着力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近代盐政改革思想的演进,经历了清末、北洋和国民政府几个历史时期,对新盐政制度的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系统考察近代盐政改革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对于中国盐政史和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晏(公元718~780年),中国古代杰出的理财家,著名的盐业改革者。历任县令、郡守、刺史、京兆尹、户部侍郎、度支、盐铁使兼转运使等职。在唐皇朝面临安史之乱造成的财政危机时期,担负当时颇为棘手的财政重任。 历史上的财政主要包括“田赋”和“盐税”。但田赋的盈绌,要看年成的丰歉,弹性很大。所以,盐税就成为仅次于田赋的一大支柱。且具有“人在税在”、“税源稳定”、“弹性小”等特点。只要处理得当,增加收入,扩大财源,就十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