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利用白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扣囊拟内孢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固体发酵白酒糟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白酒精的适宜条件为采取同时接种方式,菌种混合比为1:1,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起始pH为5,培养时间6d。发酵产物每克干基酵母细胞数达到24.28亿个,粗蛋白含量达33.54%,总糖含量为6.23%。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测定酵母菌发酵上清液中残存的氨氮含量的方法,从假丝酵母(Candid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和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4个属共56株耐高温酵母菌中筛选得到6株氨氮同化率为70%以上的酵母菌株,其中酿酒酵母1株,假丝酵母属5株;通过进一步复筛,获得1株氨氮同化率高达81.1%的产朊假丝酵母(C.utilis)SG607。不同属的酵母菌以及同种酵母菌不同菌株之间对氨氮的同化率均有明显差异。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碳/氮比为15:1,发酵时间为24h时,产朊假丝酵母对氨氮的同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非蛋白氮对选育的山芋淀粉渣单细胞蛋白生产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选育的扣囊拟内孢霉 K991株、产朊假丝酵母 C986株、绿色木霉 T995株混合发酵山芋渣生产单细胞蛋白 ,结果表明适宜的非蛋白氮可有效促进不同发酵方式中菌株的生长。尿素添加量在质量分数为 2 .5 %时对扣囊拟内孢霉 K991单菌株生长有利 (7.7× 1 0 8个 /g) ,在质量分数 2 %对产朊假丝酵母 C986单菌株生长较好 (1 .2× 1 0 7个 /g)。多菌株混菌发酵好于单菌株发酵 ,尿素或硫酸铵添加量均在质量分数为 2 .0 % ,产朊假丝酵母 C986菌数和产品蛋白含量较高 ,分别为 7.0× 1 0 7个 /g和 2 5 .82 %。  相似文献   

4.
生物转化啤酒糟为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黑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级及添加纤维素酶混合发酵啤酒糟生产饲料蛋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为m(啤酒糟):m(麸皮):m(豆粕)=80:15:10,原料含水量为60%,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pH为6.0,接种量为2%,培养时间3d,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达41.52%。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用啤酒废水培养产朊假丝酵母No1422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寻得培养该菌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2℃,PH4.6、C/N为9。培养后啤酒废水COD去除率为68%、干菌蛋白质含量为66.44%。含高浓度有机物的啤酒废水适于培养产朊假丝酵母No1422生产单细胞蛋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利用不同酵母菌株处理大米淀粉废水的效果,以及温度、pH、摇床转速对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产朊假丝酵母1087处理大米淀粉废水效果最佳。在不灭菌条件下,酵母菌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30℃、转速160 r/min的情况下,培养24 h后,大米淀粉废水pH从初始4.0上升至8.15,COD从6 250 mg/L降为3 087 mg/L,COD去除率为50.5%。产朊假丝酵母1087在大米淀粉废水中连续传代5次均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豆乳清废水特性,直接发酵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白假丝酵母、皱褶假丝酵母、白地霉、蓝莓酵母、核酸酵母、酒精酵母等8种酵母菌,其中产朊假丝酵母的产量最大。对产朊假丝酵母利用大豆乳清废水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装液量为20%、接种量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22h为适宜条件,优化后其菌体干重产量达到3.26g/L,粗蛋白量为36.1%(菌干重),单细胞蛋白产量达到1.18g/L。乳清废水中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达到67.6%和63.2%。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里对白假丝酵母进行分离培养,并且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鉴定结果显示:糖发酵实验中白假丝酵母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碳源同化实验中显示白假丝酵母对碳源化合物均有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生物质利用率,探索新型饲料资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竹笋壳产SCP的培养基组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发酵粗蛋白产量的关键因素有麦麸、尿素、初始含水量、温度、时间和接种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方案(以100 g干物质计)为:竹笋壳粉78 g、葡萄糖1 g、麦麸20.3 g、NaNO3 0.3 g、KH2PO4 0.15 g、MgSO4·7H2O 0.2 g、FeSO4·7H2O0.001 g,初始含水量为68 mL,pH自然;黑曲霉接种量(W/W)为12%,单菌发酵温度为28℃,培养48 h后以36%(V/W)接种量接入产朊假丝酵母,31℃下混合发酵56 h.验证试验表明,粗蛋白最大含量为12.85%,与预测值12.80%较接近,比优化前提高52.6%.  相似文献   

10.
摇瓶发酵制取长链二元酸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发酵,研究温度、摇瓶转速、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种类和浓度对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而菌体产酸的适宜温度则为32℃;摇瓶的适宜转速为210 r/min;菌体发酵的适宜外加碳源为蔗糖,适宜浓度为4g/L;菌体发酵适宜外加氮源为酵母膏和尿素,适宜浓度均为2 g/L.  相似文献   

11.
一株菲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胜利油田附近石油污染土壤采集土样,以菲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到一株菲高效降解菌SLY-3,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比对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并对其降解菲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LY-3在菲浓度为80 mg·L-1条件下,28℃振荡培养96 h,对菲的降解率达到93.73%;在菲浓度为200 mg·L-1时,培养96 h后的菲降解率为98.36%。同时发现菲的降解程度与细菌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及三者混合糖为碳源,对8株酵母菌的菌体油脂积累能力进行初步测定,并对PR61菌株产油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当以D-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所有菌株油脂含量都超过20%(质量分数,以下同);利用D-木糖发酵时,有6株菌株油脂含量超过了20%;利用L-阿拉伯糖发酵时,各菌株油脂含量均较葡萄糖和木糖低;上述菌株利用混合糖(m(D-葡萄糖)∶m(D-木糖)∶m(L-阿拉伯糖)=40∶20∶8)发酵时,有5株菌株油脂含量超过30%,且部分菌株利用混合糖的能力超过了葡萄糖.研究表明:菌株PR61利用各种碳源时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均较高.采用U10(108)均匀设计对其产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如下(g/L):碳源(m(D-葡萄糖)∶m(D-木糖)=2∶1)质量浓度130,硫酸氨质量浓度2,酵母粉质量浓度1,七水硫酸镁质量浓度0.1,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2,碳氮比131.在上述条件下菌株PR61的油脂产量可达4.336 g/L.  相似文献   

13.
氯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长期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研究生物方法修复自然环境的可行性,采集化工厂排污口的污泥,利用富集驯化等方式,分离到一株能够降解氯苯的菌株KD131.通过分析该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并结合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的测定结果,确定KD131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同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分离菌株KD131降解氯苯的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24h内氯苯分解率达60.8%.进一步研究发现,KD131对苯和邻二氯苯也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的减量化为目的,分别以乙酸、乙酸和丙酸的混合物、丙酸为碳源,研究了碳源类型对系统中N2O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酸为碳源时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的产生量最多,以乙酸和丙酸混合物为碳源时N2O产量次之,以丙酸为碳源时N2O产量最少。使用乙酸、乙酸与丙酸混合物和丙酸为碳源时,N2O产生量占总氮(TN)去除的比例分别为8.67%、1.48%和0.72%。不同碳源导致了系统反硝化进程的不同:以丙酸为碳源时,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还原速率比值最低,系统中几乎没有亚硝酸盐的积累;同时,在混合酸和丙酸系统中,聚3-羟基戊酸盐(poly-hydroxyvalerate, PHV)成为聚羟基烷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s,PHA)的主要成分,PHV量的增加导致N2O产量减少。因此,以丙酸作为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外加碳源对N2O的减量化有明显优势,但该过程中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A novel strain of Micrococcus sp. DUT_AHX,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sludge of a nitrobenzene (NB)-manufacturing plant and could utilize NB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was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and 16S ribosomal DNA (rDNA) sequence analysis. It can grow at the temperature up to 40 °C or in the presence of NaCl concentration up to 12 g/L in Luria-Bertani (LB) medium. The optimal degrada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emperature 37 °C, pH 7.0, and shaking speed 150 r/min. The strain involves a partial reductive pathway due to the release of ammonia and can also utilize 2-aminophenol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Furthermore, the enzyme activity tests show that crude extracts of NB-grown strain DUT_AHX mainly contain 2-aminophenol 1, 6-dioxygenase activity. The exploitation of salt-tolerant bacteria will be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NB bioremedi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at high salinity and high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适应高盐环境的苯酚降解菌及其相关降解基因,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耐盐苯酚降解菌W1.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并考察了其降解特性;同时,采用Tail-PCR方法对菌株苯酚羟化酶基因进行侧翼调取.结果表明:菌株W1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能在质量分数为1%~10%的NaCl溶液中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及能源生长,并能降解对甲基酚、水杨酸、对苯二酚等多种芳香化合物.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菌株W1对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的苯酚降解率高达90%以上.侧翼获取的基因全长约为6 kb,其中,编码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的全长序列与Alcaligenes sp.相应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约为93%.  相似文献   

17.
葡萄废渣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葡萄废渣为唯一的碳源, 对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SCP)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选用2 株酵母菌和2 株霉菌进行不同组合的培养, 选取最佳的组合方式, 考察了影响单细胞蛋白生产的各个因素, 如菌种的接种量, 培养基中水的质量分数、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外加氮源的种类以及氮源的添加量等。并设计正交实验,初步确定了优化的培养条件, 即菌种接种量为15 %, 培养基中水的质量分数为60 %, 30 ℃培养72 h , 以尿素为氮源,发酵样品中添加质量分数为6 %的尿素。在此培养条件下发酵产物的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可达到发酵前葡萄废渣粗蛋白质量分数的2 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取四种碳源及每种碳源七种不同浓度,同时选取六种氮源每种氮源七种不同浓度,进行对比试验从中选出适合平菇(PH06)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及氮源.实验证明,固体培养基中平菇(PH06)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浓度为1.5%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浓度为0.7%蛋白胨和浓度为0.7%酵母粉,最佳碳氮源组合是浓度为0.5%的麦芽糖与浓度为0.7%的酵母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高效石油降解菌种,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筛选出菌株。研究不同的温度、转速等对菌体生长情况和石油降解率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2株优势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对石油的降黏率可分别高达28.5%、51.5%。偏酸或偏碱环境均不利于菌体生长,培养温度对2株菌体生长和石油降解率影响较大,最佳温度是35℃。在高矿化度条件下,菌株对原油仍有降解作用,降黏率为40%以上。原油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菌种在以原油为碳源培养后,使原油组分中沥青质、非烃及芳烃类含量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是自然界一种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本文从玉米地土壤中分离出 1 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J-N3。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再将筛选到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测定酶活。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得知,菌株J-N3为芽孢杆菌属( Bacillus)。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得到酶最适pH为6.0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玉米秸秆经菌株 J-N3处理20 d 时,秸秆失重率及纤维素分解率分别达到26.22%、3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