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针对泰山隆安煤业公司选煤厂采用XJN-14型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进行粗选-精选浮选作业时存在的设备老化、事故台时量大、浮选剂用量高、精煤产率低等问题,选煤厂对该浮选机进行了优化改进设计。改进后的浮选机运行稳定,浮选尾煤灰分提高了5%,浮选精煤产率提高了4.3%,总精煤产率提高了0.9%,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山东鲁村矿选煤厂跳汰粗精煤硫含量和灰分,在最佳浮选和磁选试验条件基础上,采用浮选、磨矿-浮选、磨矿-磁选、先磁选后浮选、先浮选后磁选、两段磁选工艺对粗精煤脱硫降灰效果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分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煤样破碎至<0.5 mm后,在矿浆浓度为110 g/L、抑制剂用量为1.75 kg/t、捕收剂用量为600 g/t、起泡剂用量为68 g/t、浮选时间为2 min的条件下,浮选脱硫降灰效果较好;此时,浮选精煤产率为88.48%,灰分为3.02%,硫含量为1.78%,降灰率为48.40%,精煤脱硫率为31.26%,硫化铁硫脱除率为54.89%。  相似文献   

3.
针对选煤厂实际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故障率高,精煤回收率偏低等问题,以降本增效为目的进行了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与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红外接收技术对斗提机机械故障进行预警监测,可有效降低事故停机率;通过对绞车减速机结构进行优化,可缩短检修时间.通过对粗煤泥系统进行改造,可增加工艺灵活性并有效提高精煤产率;通过在装...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5,(8):297-299
通过对煤泥密度组成和可浮性的分析,当灰分要求11%以下,浮选精煤产率最大理论值达到42.85%,多次浮选精煤产率能达到38.71%,同时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可知,当柴油使用量为455 g/t,杂醇使用量为45 g/t时,矿浆浓度为80 g/L,叶轮转速为1 600 r/min,充气量0.25 m3/m2·min时,精煤产率能达到36%左右,能解决目前重介系统为浮选系统"背灰"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降低介耗 提高精煤产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钰 《煤炭技术》2014,33(11):261-263
针对河南禹州地区煤质煤泥含量高、浮选精煤粒度组成过细、细粒级颗粒偏多等极难选特征,为了优化极难选高细泥含量原煤洗选加工工艺、提高精煤产率、降低介耗,河南永锦选煤有限公司通过应用3GDMC1100/780AI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采取提高精煤产率措施与降低介耗途径,实现精煤产率提高2%,原煤介耗由2.5 kg/t降至1.21 kg/t,降低了材料消耗,增加经济收益1 347万元。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验实验设计、多因素逐项实验设计及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优化贵州高灰煤泥浮选较佳条件.结果表明,经验实验法中浮选精煤的最小灰分为12.42%,产率为19.92%;多因素逐项实验中较优浮选条件为捕收剂用量为60g/t、起泡剂用量为80g/t、转子转速为1800 r/min、浓度为60g/L,浮选精煤产率为24.62%、...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范各庄矿自产炼焦精煤的灰分和产率,根据自产原煤以及优选出的外来煤煤质特性、可塑性等指标的差异,以满足炼焦煤可塑性指标为前提,对配煤后的可塑性指标以及煤的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标灰分为11%时,同煤种的混配以孟南庄肥煤效果最佳,混配可提高自产精煤产率7.88%,不同煤种的混配以蒙古国4#煤效果最佳,混配可提高自产精煤产率4.90%,混后的精煤符合简单混合肥煤的指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精煤压滤机的特点,重点探讨了精煤压滤机系统在生产中出现的精煤压滤机给料筒溅料、滤饼粒度较大、刮板机机尾积聚物料及水、电磁气动阀失灵、压滤机给料桶泡沫溢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精煤压滤机系统运行质量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付村选煤厂浮选精煤脱水系统以及使用压滤机后精煤产品掺配不均等问题,对浮精脱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引入5台HMZG500/2000-U型高效快开隔膜压滤机替换了原2台加压过滤机和3台快开压滤机,同时采用MJ-600/55×2型煤泥破碎搅拌机实现煤质均质化。改造运行后,降低了精煤水分和滤液浓度,提高了精煤产率和煤泥灰分,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林西矿选煤厂在分析生产形势及本矿的煤质特点后,提出了优化该厂产品结构的方案。即降低中间产品的产率,提高其灰分指标,从而达到提高精煤产率,使数量效率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该厂产品结构优化后,精煤产率增加4.8%,数量效率提高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