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戊二醛对胶原溶液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1.0%胶原溶液进行改性,在静态和动态的条件下测定了交联后胶原受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能显著提高胶原的变性温度,静态变性温度由35.5℃提高到39.5℃,动态变性温度由31.1℃提高到35.7℃,分别提高了4℃和4.6℃.胶原溶液的弹性模量G'、粘性模量G口和复数黏度η*随戊二醛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在25℃时,G'、G□和η*分别从8.771 Pa,8.616 Pa和1.957 Pa·s增加到25.59 Pa,14.41 Pa和4.674 Pa·s,而滞后能耗tanδ从0.9827减小到0.5635.  相似文献   

2.
戊二醛与蛋白质反应的特点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戊二醛与蛋白质反应的特点的是活性高、反应快、给合量高、交联性能好,且交联产物性质稳定并可保持蛋白质的精细结构,对酶的活性影响小,固定的蛋白质染色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公维菊  李国英 《皮革化工》2007,24(5):21-25,30
胶原因其优良的生物学性能而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蛋白质易变性这一特点使其难以达到应用中所要求的一些参数,如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等,很多应用场合需要对胶原进行交联改性处理。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原进行物理和化学交联改性的最新研究技术进展,并对各种交联剂的作用效果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胶原因其优良的生物学性能而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蛋白质易变性这一特点使其难以达到应用中所要求的一些参数,如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等, 很多应用场合需要对胶原进行交联改性处理.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原进行物理和化学交联改性的最新研究技术进展,并对各种交联剂的作用效果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戊二醛交联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戊二醛的用量、交联反应时间和交联浴温度三个参数,测定了交联纤维的力学性能、声速职向、溶胀度、DSC和耐热性。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所得交联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所得的交联纤维和结构上都有较大的差别。由于交联网络的存在,交联改性纤维的耐热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丙烯酰胺的几种衍生物,可以迅速地、至少是部份地与皮胶原发生不可逆的反应。对皮革样品的收缩温度(Ts)的测定表明,这几种丙烯酰胺的衍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与皮胶原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稳定的交联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和抗酶作用,耐水洗。交联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加入 Na_2SO_4控制皮纤维的肿胀、收缩温度可达80℃以上。小试结果表明,可用于制造白色革或浅色革,并与相应的用甲醛与乙二醛处理的皮试样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胶原的生物学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国英 《中国皮革》2002,31(21):20-21
胶原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材料 ,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简述了与此应用相关的胶原的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以尿素为氢键破坏剂,研究了不同浓度尿素对浸酸绵羊皮胶原纤维的形貌及热稳定性的影响,之后以打破氢键后的胶原为原料,通过检测不同鞣制阶段残留在鞣液中的鞣剂浓度及相应皮胶原的收缩温度,探索了戊二醛向其内部的渗透情况。结果发现:尿素浓度越高,对胶原的形貌及收缩温度影响越大;鞣前胶原的氢键被破坏越严重,戊二醛向其内部渗透越慢、越少,最终鞣制后样品的热稳定性也越差;在戊二醛与胶原的结合力中,氢键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EGCG单体对斑点叉尾鮰鱼皮胶原薄片进行改性。从斑点叉尾鮰鱼皮中提取了胶原之后,利用EGCG分别对胶原薄片和胶原溶液进行了交联。然后利用DSC、FITR、X-RAY和SEM分析了胶原薄片改性前后的性质变化,并与戊二醛改性的胶原薄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胶原薄片先成型再利于EGCG改性,EGCG浓度为0.075%时,使胶原薄片的玻璃态转化温度从194℃提高到207℃,并将胶原晶面间距离从12.6373nm减小到11.9422nm,大幅度拉近了肽链之间的距离,使肽链间连接更紧密。对比未改性胶原薄片,EGCG改性样品截面紧密多空。本研究表明,EGCG可以用于胶原改性。本研究为活性天然产物用于胶原改性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采用EGCG单体对斑点叉尾鮰鱼皮胶原薄片进行改性。从斑点叉尾鮰鱼皮中提取了胶原之后,利用EGCG分别对胶原薄片和胶原溶液进行了交联。然后利用DSC、FITR、X-RAY和SEM分析了胶原薄片改性前后的性质变化,并与戊二醛改性的胶原薄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胶原薄片先成型再利于EGCG改性,EGCG浓度为0.075%时,使胶原薄片的玻璃态转化温度从194℃提高到207℃,并将胶原晶面间距离从12.6373nm减小到11.9422nm,大幅度拉近了肽链之间的距离,使肽链间连接更紧密。对比未改性胶原薄片,EGCG改性样品截面紧密多空。本研究表明,EGCG可以用于胶原改性。本研究为活性天然产物用于胶原改性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胶原蛋白水解物进行了戊二醛改性,研究了戊二醛用量、温度、pH值、反应时间对改性的影响,确定了获得最佳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最佳改性条件,并对改性前后胶原蛋白水解物在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分子量、吸水性、吸油性和保水性方面的差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胡子鲶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八方  郭鸣  侯虎  王珊珊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1):2580-2585
为提高水产加工副产品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资源丰富且相对集中的一种淡水产品加工下脚料-胡子鲶鱼皮为原料,在4 ℃条件下,利用酸提法从鲶鱼皮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理化性质研究。通过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得出了该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20.32%),氨基酸组成分析得到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是甘氨酸(32.59%)表明样品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特点。SDS-PAGE电泳和紫外分析图谱表明样品为Ⅰ型胶原蛋白,且样品提取纯度较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该酸溶性胶原蛋白保留了天然的三螺旋结构。热变性温度(Td,26 ℃)和热收缩温度(Ts,53.01 ℃)的测定结果均显示,这种鲶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低于哺乳动物。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了胶原蛋白分子的内部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俄罗斯鲟鱼皮为原料,采用酸法和酶法提取胶原蛋白,研究了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的蛋白类型、结构、热变性温度和溶解度等理化性质,并与牛跟腱I型胶原蛋白(BATC)进行比较。SDS-PAGE电泳图显示ASC和PSC均包含了两条α链(α1链和α2链),为I型胶原蛋白;傅立叶红外光谱图表明提取的2种胶原蛋白均保存了完整的三螺旋结构,但ASC的有序度相对较高;ASC和PSC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2.48℃和32.68℃,低于BATC;在酸性pH条件下(pH 1~4),ASC和PSC溶解度较高,当Na Cl浓度大于2%时,PSC的溶解度较高;扫描电镜显示2种胶原蛋白均为网状结构,ASC的孔径较均匀,且孔径较小。上述结果表明提取方法不同,导致2种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能形成较好的网状结构,有潜力的作为胶原蛋白的替代来源。  相似文献   

14.
胶原蛋白水解物戊二醛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胶原蛋白水解物进行了戊二醛改性,研究了戊二醛用量、温度、pH值、反应时间对改性的影响,确定了获得最佳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最佳改性条件,并对改性前后胶原蛋白水解物在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分子量、吸水性、吸油性和保水性方面的差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姚行行  郭妍  庄永亮 《食品科学》2018,39(13):35-40
以云南鲷鱼骨为原料,采用低温酸法提取制备鱼骨中的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ASC), 并对ASC的氨基酸组成、亚基组成、红外吸收、紫外吸收、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微观结构、多肽片段以及溶解 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氨基酸组成表明ASC主要含甘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而酪氨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 较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SC为Ⅰ型胶原蛋白;ASC在230 nm波长处有最大紫外吸收 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ASC分子排列紧凑,保持了其原有的三螺旋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 析结果显示ASC的变性温度分别为86.5 ℃和226.2 ℃,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ASC分子分布均匀、 表面光滑呈三维立体结构;多肽片段分析结果显示鱼骨胶原的氨基酸构成主要为Gly-X-Y,符合胶原蛋白的一级结构 的特点;在pH值小于4的条件下,ASC溶解度较高,当NaCl质量分数大于4%时,ASC溶解度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复合凝胶抗紫外辐射作用及理化性质的变化。本文采用三种促凝剂分别与鱼鳞胶原蛋白形成复合凝胶,研究促凝剂对其抗紫外辐射作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的吸光值随可得然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紫外灯照射300s后,胶原蛋白和明胶、琼脂、可得然胶复合凝胶保护下的大肠杆菌存活率分别为0、46.43%±0.75%、33.28%±0.75%、62.06%±0.75%。因此,可得然胶复合凝胶抗紫外辐射效果最好;促凝剂的种类和质量对胶原蛋白的硬度、黏性和回弹性有明显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可得然胶与胶原蛋白有效结合,形成结构较稳定的复配物;通过流变学方法确定胶原凝胶的黏弹性发现,可得然胶形成的凝胶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较大,且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复合凝胶材料防辐射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鲢鱼皮、鱼鳞胶原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鲢鱼皮、鱼鳞中分别提取并纯化酸溶性和酶溶性胶原,得到四种不同的胶原,并分析四种胶原在分子组成、空间结构、热稳定性等方面的异同,为基于淡水鱼来源的胶原材料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四种胶原的紫外图谱、红外图谱和圆二色谱图相似,即空间结构类似,均具有天然的三股螺旋的空间构象,符合典型的Ⅰ型胶原的特点;四种胶原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接近;酸溶性胶原(ASC)的分子结构中二聚体β链含量多,且α1链和α3链的分子量相同,酶溶性胶原(PSC)的分子结构中二聚体β链含量少,三条α链区分明显,且鱼皮PSC和鱼鳞PSC的α链分子量分布不同;ASC溶液的粘度大于PSC,鱼皮ASC溶液的粘度大于鱼鳞ASC;四种鲢鱼胶原的热变性温度不同,即用不同方法从不同部位提取的胶原热稳定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微射流-酶复合改性方法对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采用3种蛋白酶分别协同微射流处理鱼皮胶原蛋白,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其质构特性、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射流-酶处理的鱼皮胶原蛋白粒径变小,分布更加均匀及黏度上升的特点,微射流-胰蛋白酶和微射流-胃蛋白酶处理的胶原蛋白的网状结构致密均一,凝胶强度、硬度和黏性分别提高75.17%和14.44%,27.26%和77.66%,67.87%和8.90%,但是微射流-木瓜蛋白酶处理的胶原蛋白的网状结构稀疏且分布不均,凝胶强度、硬度和黏性分别降低21.06%,35.96%,28.28%。其中,微射流-胃蛋白酶处理的鱼皮胶原蛋白感官评分最高,具有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感官要求。研究结果有利于提升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