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新兴材料——磷酸铁锂的发展得到锂离子电池业界的强烈关注,但是其专利归属问题,困扰着不少跃跃欲试的企业。”深圳高交会“两岸三地锂电CEO高峰论坛”,国内锂电巨头集体露面。作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梁锐在表达了上游原材料至于电池制造业的意义之际,不忘向《新材料产业》杂志流露出他们对于磷酸铁锂材料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王镇  肖丽俊 《材料导报》2021,35(23):23020-23024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决定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和基础性领域.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新材料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引领重点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促进新兴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有利于及时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变化,提升新材料产业基础保障能力;有利于形成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撑,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新材料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梳理了新材料企业在原始创新及自主保障能力、创新机制及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同时聚焦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需求,提出破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瓶颈、构建新材料自主创新体系、支持新材料企业发展的路径及思路,并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资源集聚及配置、科技创新引导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出口退税政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这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有升有降.是结构性调整的反映,这次调整是依据科学发展现、和谐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出口战略的调整。主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对中国企业来讲,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更为重要,企业必须要走创新之路。[编按]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机制影响下,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受大环境的冲击,许多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始滑坡。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销售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产品价格明显下跌,随之而来的是利润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企业发展的信心受到重挫,资金周转的困难更加突出。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前三个因素依次是资金、市场和人才。目前,当务之急,是我们企业管理者要重塑企业信心,其次是要着力破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致力于优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长远来看,引导企业练好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为此,我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目前情况,对企业运转做如下几大政策调整,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材料产业》2009,(4):94-94
为了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新材料产业带来的冲击,加快区域自主创新和调高调优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寻找新机遇新市场,3月17日,科技部组织首批20多位新材料领域专家来到江苏省宜兴市,分成4个科技小分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持续放缓,GDP增速为7.7%。A股上市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06万亿元,同比增长9.71%;实现净利润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4%。整体来看,2013年A股业绩增速较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低于市场预期。2013年北京市在进一步突出首都核心功能的进程中,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层次和步伐,而作为引领高新技术的北京新材料产业,依托强大的北京科技力量,在迅速适应和满足北京城市发展新的要求下,依然交出了十分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7.
新材料产业是一个年青的产业,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创新则需要创新的思维,而创新的思维来自信息的充分交流和思想的激烈碰撞。2007中国新材料市场年会上,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任丙彦,安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周少雄、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伯平、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明清、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荣、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隋忠海、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厚善等企业老总们,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张兴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光伏专家王文静、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希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新材料产业杂志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健、IEEETC-15永磁委员会委员罗阳、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等资深专家们以及《新材料产业》编辑部主任杨兰芳,就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本刊将部分精彩对话整理如下,希望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犀利的思想碰撞,会对企业家把握商机、推动变革起到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人说过创新之难不仅仅是我们要找到目标,而更在于探寻到达的路径,且往往是目标越宏伟,路径越艰难。这句话在实现纯电动车市场应用这件事情上又是一次深刻验证。在高科技产业化的前夜,从技术专家到行业标准制定再到国家层面操作,他们从各自角度掌握着业界最新的动态与趋势。从关注这些散点出发,我们可以揣度出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电动车发展的焦点与重点。基于这点考虑,《新材料产业》先后采访了北京科技奥运电动车专项首席专家孙逢春副校长、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王子冬主任、国家科技部电动汽车专项办公室成员王成先生,请他们谈谈目前电动汽车在2008北京奥运会应用情况、电池测试与标准制定工作以及国家层面支持力度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让他们给读带来政策、市场的最新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2006北京材料分析测试发展论坛”上,论坛主办方邀请了一定数量的企业代表前来参会,以调查企业对检测行业的实际需求。《新材料产业》记在与企业代表交流得知:国内不少企业既不太清楚所在行业检测服务机构的信息,也没有稳定的检测渠道,对于不同检测机构提供的业务内容也不甚知晓。鉴于此,本期杂志对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两大行业知名检测机构进行了采访,拟向相关企业提供所在行业中的检测机构与业务信息,便于企业寻找对口的检测机构与技术服务的窗口。[编按]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产业作为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性。源于其具备的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异性能,碳纤维材料的应用涵盖了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建筑、文体器材和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尤其在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的应用十分具有代表性,为世人所瞩目。随着碳纤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用量将不断增长,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研发资源丰富,产业优势突出,众多国家级的科研单位、企业和投资商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全力开发,碳纤维技术体系正逐步形成,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技术成熟度不够、产品稳定性较差、企业竞争力弱、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紧密等若干问题,因此,对碳纤维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本期《新材料产业》杂志将继续刊登一些关于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设计及应用的文章,以期为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科技资源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沉淀,这不是说企业花了钱,在很快的时间就能得到,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的技术产品领域需要企业深厚的技术积累。”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志超接受《新材料产业》专访时如此说道。  相似文献   

12.
董敬阳 《安装》2015,(4):16-18
<正>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安装")在过去5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踏准了时代的节拍,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顺势造就了福建安装的成功。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今天,如何应对当前项目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难度加大的挑战,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整理了一些个人看法,希望通过探讨和共同努力,助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