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大禧  刘东 《红外技术》1995,17(5):41-43,10
本文通过红外热像的测试,结合设备结构特点,对冷壁加氢反应器的裂纹、减薄及剥落等故障的热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识别,获得的热像特性可供同类设备参考。  相似文献   

2.
热壁加氢反应器在线红外热像检测与安全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高温高压氢腐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红外热像在线检测的结果,实现了热壁加氢反应器方便而快捷的在线检测与安全评定。利用以上研究结果,对某厂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在运行状况下进行了表面温度场的红外热像测试和安全评定分析,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贾丽华  宋加涛  谢刚 《电视技术》2012,36(11):107-110,117
鼻子是人脸中一个突出的器官,其特征不易受面部表情变化的影响.鼻子检测是在图像或图像序列中搜索人鼻的位置及其轮廓线特征,其研究在人脸检测和定位、人脸识别、人脸姿态估计、3D人脸重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该领域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算法.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将现有的鼻子检测方法分为基于2D图像的方法和基于3D信息的方法,分析了这两类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现代工业诊断与检测技术正在向信息化和可视化方向高速发展,数字化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无损检测研究的热点.以火车车轮缺陷超声相控阵检测为例,通过各方面调研,从超声相控阵基本原理和图形扫描显示出发,运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进行缺陷识别.结果表明,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后,超声相控阵系统克服车轮固有缺陷的干扰,准确地提取出车轮真实缺陷,从而提高了超声相控阵系统的探伤能力,同时也对自动探伤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卫星适配器的缺陷检测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的微小缺陷的超声相控阵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以超声相控阵的检测理论为核心,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案,搭建超声相控阵自动检测系统.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轨道车辆检测中应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可提高车辆检测效率,对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采集的轨道车辆侧底部的裙底板3D图像,运用图像配准,图像对比,霍夫圆检测,神经网络等,通过当前采集的图像与模板图像比对实现轨道车辆裙底板进行自动检测。内容包含:图像的采集方式,模板数据库的建立,部件定位,以及通过对异常识别实例证实图像处理算法与轨道车辆部件检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因当前ETC使用量变化而引起的若干新问题或新需求,本文将在已得到成功应用和广泛推广的双通信区ETC车道系统集成技术基础上,探讨如何使用相控阵技术来实现ETC天线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黄茜  彭啸  孙涛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79-81,86
提出一种基于定性视觉特征的疏松型缺陷x光图像的生成方法。算法采用基于定性视觉特征的原理,先选定缺陷仿真的区域,设计缺陷模板的大小;然后提取部分高斯噪声点,确定缺陷位置及中心亮点位置,以及进行低通滤波和几何扩散,生成独立于背景的仿真缺陷;将此仿真缺陷叠加到铸件图像上与背景融合,完成了实际铸件缺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生成缺陷在形状和灰度方面都具有随机性,且逼近真实缺陷。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现代工业大数据化和自动化,应该先解决超声相控阵图像信息缺失和散斑噪声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CKF-BM3D算法的超声相控阵图像优化模型。该优化模型通过自定义的异型卷积核滤波器解决了传统滤波卷积核应用在超声相控阵图像上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同时面对由于滤波而放大的散斑噪声采用BM3D算法进行去噪。结合二者优点建立了适用于分辨率低、像素颗粒大、存在信息缺失的超声相控阵图像的优化模型。当缺少超声相控阵图像的标准数据时,一系列无参考评价指标(图像熵、Vollaths函数)也证明模型具有的良好的性能。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去噪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不仅在去噪效果上有一定提升,更补全了图像由于各种硬件问题和环境引起的缺失信息。  相似文献   

10.
11.
设计了一种针对空气环境下障碍检测的超声相控阵发射电路.使用DSP Builder结合Matlab与quartusⅡ在FPGA平台上完成基于DDS技术的信号发生器设计,得到相位分辨为1.41°、幅值分辨率为0.1V的40kHz正弦波信号.设计了中心频率40kHz、带宽15kHz的二阶带通滤波电路及输出功率可达17W的放大电路,并利用Orcad软件对上述两种电路进行了Spice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雷达天线现状,提出了用微带天线作为阵元的思想,分析了微带天线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关键技术,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实际,进行了预研构思,提出了多波束天线,单片集成天线,微带单脉冲相控阵天线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玻璃的缺陷进行很好的检测。因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收集到玻璃表面的缺陷,提取出重要的部分,为后面的缺陷识别来进行前期的处理。笔者针对玻璃缺陷检测中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共形相控阵天线的设计制造效率,在平面紧耦合天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与飞机襟翼曲面共形的紧耦合超宽带相控阵天线.按照共形天线的安装要求,提出了混合 3D打印技术,即采用熔融堆积成型技术及微滴喷射成型技术实现襟翼流线型曲面模型的打印,并完成了紧耦合天线辐射层的打印,验证了 3D打印技术在共形天线上的应用.加上馈电结构后对单元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和方向图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线在 0.4~2.0 GHz范围内,VSWR、单元方向图和阵列方向图符合设计技术指标,为后续共形天线设计和加工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声学成像技术,可以在键合晶圆对的同时,对界面缺陷以及不同材料的晶圆划痕进行成像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关键尺寸原子力显微镜(CD-AFM)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应用。通过对比现有的半导体检测仪器与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详细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在目前的半导体芯片45nm节点工艺关键尺寸检测中的优势地位。根据芯片在线关键尺寸检测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原子力显微镜急待解决的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了3D现场转播的构成,对系统信号的构架、3D拍摄支架的选择、3DPULLER工位的必要性、制作环境的选择、导演监视墙监看、3D节目的记录与传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人眼所看到的世间不是平面的,而是具有景深的立体三维。这种感知三维的能力是因为人类的左眼和右眼相隔约6.5cm,所以在看同一个物体位置时会产生轻微偏移现象即视差。3D显示技术主要利用一系列的光学方法使人左右眼产生视差从而接受到不同的画面,在大脑形成3D(3Dimensions)立体效果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