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研究综合考虑制动压力偏差与制动时间偏差的制动压力变化率,为实现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精准制动控制提供基础。基于制动气室充气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响应面法,得到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仿真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制动压力变化率测量回路,实验验证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音速流导和供气压力对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改变音速流导不仅影响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大小,也影响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气制动系统制动过程的分析,针对气制动系统中制动总阀及制动气室的工作状态,引入了物理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正常状态下的客车气压制动系统制动气室输出压力特性的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计算仿真,得到制动气室的输出压力曲线。与此同时,在与仿真相同的条件下利用整车气制动模拟试验台对制动气室的输出压力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表明所建立的客车气制动系统制动气室的输出压力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制动气室输出压力变化特性,为气制动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制动系统设计,研究制动系统的制动特性及基于AMESim的商用车制动系统仿真模型搭建方法,用于计算分析制动系统特性;并与多目标优化软件联合,研究制动系统各结构特性参数的匹配优化,缩短制动响应时间。为分析整车制动性能,基于制动系统模型研究基于AMESim的整车制动仿真模型建立方法,用于分析车辆制动距离、减速度等性能。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际规律相符,可通过该模型计算分析制动系统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客车气制动系统动态响应研究不足的问题,运用计算机仿真建模技术,建立了制动系统关键部件全参数仿真模型。其关键部件包含制动阀、继动阀、膜片制动气室、气压管路。在数学推导的基础之上,引入了AMESim多领域仿真建模软件,避免了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的数学关系推导,模型可用于客车气制动系统多参数仿真模拟与设计。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设计了一套整车制动模拟试验台,对气制动系统动态响应和各零件响应输出协调性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相吻合,并分析得出了气制动系统响应迟滞的主要因素为制动气室的橡胶膜片形变引起,为气压制动系统性能研究及匹配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气压制动回路时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复合制动回路;对复合制动回路中关键元件--电控制动阀进行功能与性能需求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开关电磁阀的电控制动阀,建立了其动态特性响应解析模型,用Simulink对其进行了性能仿真测试。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电控制动阀结构满足调压范围、压力响应时间、流量特性、压力特性与稳态误差、制动完全释放时间等性能指标。复合制动回路及电控制动阀的提出可减小制动过程中的压力响应时延,对实现差动制动,促进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邝家凯  刘贻华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8):104-108,162
为了改善电动商用车制动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以及制动感受,在电动商用车电-气负荷制动系统的基础上施加ECE法规、蓄电池、电机和制动感受等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制动感受更加舒适的串联制动控制策略.通过制动强度和I曲线对电气和气压的制动力进行分配,基于Cruise和Matlab联合仿真环境建立制动控制策略模型,并分别采用以60 km/h初速度制动以及NEDC循环2种工况对串联制动控制策略性能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制动感受舒适的同时,z=0.1和z=0.5一次制动工况的制动能量回收率分别为19.4%和17.4%,NEDC工况的能量回收率为18.6%.针对电动商用车设计的串联制动控制策略可以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舒适性,能够提高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从而有效改善车辆的制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邝家凯  刘贻华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8):104-108,162
为了改善电动商用车制动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以及制动感受,在电动商用车电-气负荷制动系统的基础上施加ECE法规、蓄电池、电机和制动感受等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制动感受更加舒适的串联制动控制策略.通过制动强度和I曲线对电气和气压的制动力进行分配,基于Cruise和Matlab联合仿真环境建立制动控制策略模型,并分别采用以60 km/h初速度制动以及NEDC循环2种工况对串联制动控制策略性能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制动感受舒适的同时,z=0.1和z=0.5一次制动工况的制动能量回收率分别为19.4%和17.4%,NEDC工况的能量回收率为18.6%.针对电动商用车设计的串联制动控制策略可以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舒适性,能够提高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从而有效改善车辆的制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ABS制动系统的商用车的制动踏板无位置传感器,无法获得制动行程信号,为此无法准确输出缓速器扭矩请求。介绍了一种基于ABS制动系统的商用车缓速器控制方法,即在制动脚阀的出气管路上,装配气压传感器来间接获得制动踏板行程信号,利用制动踏板输出气压特性,即制动行程越深输出气压越大;获得气压信号之后,再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和控制逻辑,从专门的控制器中输出CAN(总线通讯)报文信号,向缓速器控制器输出扭矩请求;缓速器控制器接收到扭矩请求信号后,根据自己条件判断,当符合条件时,即可响应该扭矩请求,输出制动扭矩,从而达到制动联动的作用。联合制动相对于单主制动(气压制动),叠加了缓速器的制动力,制动力过大则会出现制动点头等不良制动感受,制动力过小则体现不出联动的作用,为此需要通过减速试验以及司机对制动响应、制动舒适性和制动力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ABS制动系统的商用车也可实现无级的脚制动联动缓速器,缓速器的制动扭矩还可以通过程序进行标定和调整。整车试验结果表明,联动功能应用良好,对整车制动减速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的设计手段不能精确模拟整车的制动距离这一情况,通过应用软件建立整个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整车各系统部件的设计参数与整车性能之间的关系,优化设计参数,调整零件尺寸参数、特性曲线、特征值等。将性能仿真加入到整车制动性能开发的过程中,可在设计前期做出准确的制动距离评估,在设计过程中可对制动距离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开发周期及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车辆振动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温度和振动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高速列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线路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建立了盘-块制动系统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仿真与试验摩擦块界面温度分布,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获得的振动环境,研究了简谐激励和轨道不平顺激励作用下制动系统的温度和振动特性。结果表明:与忽略车辆振动相比,当简谐激励频率为转频20倍时,制动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增加了304%;当考虑轨道不平顺激励时,制动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增加了24%;外部激励会引起系统复杂的局部接触行为,导致摩擦块界面温度最大值和温度场分布与无外部激励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分析评估高速列车制动系统温度和振动特性时,特别是在长大坡道制动条件下,需要考虑车辆振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于整车制动系统踏板感觉的分析与调校问题,当前的模拟分析手段不能精确地模拟制动系统踏板感觉;通过引入多学科领域系统仿真软件SimulationX,应用该软件建立了单个零部件仿真模型,并搭建了整个制动系统仿真模型,进而对制动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根据仿真模型,调整制动系统零件尺寸参数、特性曲线及特性值等,可模拟出最理想的制动系统踏板感觉性能曲线;为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对车辆进行了实际道路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SimulationX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imulationX建立的整车制动系统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基本相符,SimulationX做为一种模拟分析软件,可以较好的满足制动系统踏板感觉调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制动时汽车水平、垂直以及俯仰3个方向的耦合运动所引起的整车振动,建立了三自由度整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和对实际参数的取值,得出具体函数,并且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得出了制动时汽车在垂直和俯仰方向的振动响应函数坐标曲线。  相似文献   

13.
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平顺性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液压制动与电机再生制动的时域响应差异导致电动汽车在制动模式切换时产生冲击感,影响驾驶员驾驶感受和乘坐舒适性。以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架构的电液复合制动平顺性控制策略。针对"高压蓄能器+电机泵"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上层控制器提出基于模糊控制的轮缸压力控制策略;针对制动模式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下层控制器提出包括液压介入预测模块和电机制动补偿模块的电液复合制动平顺性控制策略。通过Simulink-AME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轮缸压力控制策略能够保证轮缸液压力较好地追随目标压力,且稳态误差不超过2%;电液复合制动平顺性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显著降低制动模式切换时的冲击,能提升车辆制动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商用车气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对整车制动性能有直接影响,目前各主机厂主要通过台架或整车试验进行响应时间优化,该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且对影响因素覆盖不全面.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利用AMESim搭建气制动系统模型,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影响制动系统响应时间的关键因素,进而得到最优方案,大大提高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后驱式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策略不能兼顾最佳制动性能与最佳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问题,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寻求制动性能与能量回收效率的平衡点,并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能量回收策略。设计了以电池SOC、车速和制动强度为输入变量,以后轴制动力修正系数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器,然后根据制动强度、理想制动力曲线和电机所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力确定前后轴机械制动力与电机再生制动力的分配。在Simulink软件中搭建策略模型,在AVL Cruise平台中搭建整车仿真模型,通过Simulink与AVL Cruise的联合仿真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策略能够保证平顺性的同时提升了能量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客车抗点头性能较差,利用ADAMS/Car,建立了包括前后双纵臂空气悬架、转向系、车架、驾驶室、轮胎在内的整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前、后悬架导向机构的硬点布置对整车制动点头量的影响。运用ISIGHT对前、后悬架导向机构的硬点布置进行灵敏度分析和优化。在较少改动零部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导向机构硬点布置来达到优化制动点头性能的目标。但为了考察此改动对平顺性的影响,对硬点改进前后的整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了平顺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改动对平顺性影响对整车平顺性影响很小,故此硬点调整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整车驻车制动时静动态载荷,并根据整车制动工况,引入整车静态振荡临界速度v_s,得出整车动态载荷、驻车锁止车速v_p、临界速度v_s之间的关系。理论计算坡道制动距离时,引入整车"拒绝溜坡"车速v_d,得出制动距离、"拒绝溜坡"车速v_d、临界速度v_s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优化了驻车制动时传统动静态载荷及制动距离理论方法,为后续驻车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客车气制动系统动态响应研究不足的问题,运用计算机仿真建模技术,建立了制动系统关键部件全参数仿真模型。其关键部件包含制动阀、继动阀、膜片制动气室、气压管路。在数学推导的基础之上,引入了AMESim多领域仿真建模软件,避免了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的数学关系推导,模型可用于客车气制动系统多参数仿真模拟与设计。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设计了一套整车制动模拟试验台,对气制动系统动态响应和各零件响应输出协调性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相吻合,并分析得出了气制动系统响应迟滞的主要因素为制动气室的橡胶膜片形变引起,为气压制动系统性能研究及匹配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机械传动》2016,(2):121-128
液力缓速器是矿用自卸车重要的辅助制动机构,对整车制动力分配及制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DFD30T矿用自卸车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软件AMESim搭建了缓速器制动整体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缓速器进行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液力缓速系统的制动性能。通过缓速器制动与行车制动的匹配性研究及联合制动仿真分析,可以看出液力缓速器的使用对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整车制动性能及行驶的安全性等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商用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分析中,前轮先于后轮抱死是一种稳定工况。理论分析了液力缓速器作用时对商用车前后桥制动力分配及同步附着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液力缓速器参与制动时最多存在两个同步附着系数,若要保证始终前轮先抱死,要求车辆实际行驶道路附着系数在两同步附着系数之间。而同步附着系数的大小与制动初速度和液力缓速器档位等影响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的因素有关。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和不同制动速度下,合理选择液力缓速器档位使用可以减小商用车后轴侧滑的趋势,提高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