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桂林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独有的风景营建手段,加上古往今来无数赞誉的诗词歌赋,使得桂林风景享誉海内。该文从桂林城市风景营建历史演变入手,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考察补充,从风景园林视角,收集整理桂林城市历史风景营建直接建设要素以及间接影响要素共12个,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利用GIS手段进行可视化的空间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桂林城市风景营建的空间形态及历史演变进行解读,从而总结桂林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发展特征及演变机制。意在完善补充桂林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城市风景营建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聊城古城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地图和古籍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区域-城市两个尺度探讨区域水环境影响下的漕运发展、古城变迁及城池内外的空间结构特征。区域尺度探讨黄河改道与大运河开凿对古城商贸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尺度从城水关系、古城边界、骨架结构、坊制脉络、功能空间五方面展开,从而建立区域水环境发展背景下聊城古城的多尺度研究框架。进而总结出漕运影响下的三级古城商贸发展特征、漕运与礼治秩序影响下的古城格局、城墙-水门-护城河-堤坝结合的防洪防御体系及商贸发展影响下的中心转移与功能分区四方面古城空间格局营建智慧,并提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聊城古城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地图和古籍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区域 - 城市两个尺度探讨区域水环境影响下的漕运发展、古城变迁及城池内外的空间结构特征。区域尺度探讨黄河改道与大运河开凿对古城商贸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尺度从城水关系、古城边界、骨架结构、坊制脉络、功能空间五方面展开,从而建立区域水环境发展背景下聊城古城的多尺度研究框架。进而总结出漕运影响下的三级古城商贸发展特征、漕运与礼治秩序影响下的古城格局、城墙 - 水门 - 护城河 - 堤坝结合的防洪防御体系及商贸发展影响下的中心转移与功能分区四方面古城空间格局营建智慧,并提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永安市吉山村为例,通过历史文献解读、村落历史遗存调查、当地老者口述等研究方法,从村落选址、聚落布局、建筑意向等方面发掘吉山村历史营建智慧,总结村落美学价值,并结合当前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趋势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是传统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水环境也极易遭受破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大贺庄村为例,从山水环境、空间格局、微观要素三个层次总结其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河道损毁、生态污染、传统工艺缺失、水文化衰落等现状危机,从保护传承、活力再生的角度提出系统的复兴策略,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是传统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水环境也极易遭受破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大贺庄村为例,从山水环境、空间格局、微观要素三个层次总结其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河道损毁、生态污染、传统工艺缺失、水文化衰落等现状危机,从保护传承、活力再生的角度提出系统的复兴策略,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杜春兰  周容伊 《中国园林》2023,39(10):44-50
寺庙是古代城镇生活与社会文化的空间载体。三峡地区的寺庙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基因与生态营建智慧。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结合ArcGIS软件、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对三峡地区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驱动因素以及成因机制进行解析,提出影响要素之间的互动平衡机制,并归纳“借势”“变通”“善用”“适应”等景观营建智慧,以期为三峡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依托喀斯特地貌营建,是反映山水、建筑、城市三者和谐共融的经典杰作。通过古文献信息采集、现场踏勘等方法,借助历史地图转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从整体上探究了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的营建历程与机理。研究认为风景建筑的营建历程可划分为成长期、全盛期、成熟期3个阶段;厘清了不同阶段风景建筑的分布特征、建设目标、营建特质与发展态势;揭示了风景建筑依托优越山水的选址智慧、呼应空间结构的秩序建构、基于价值导向的审美意境等营建机理,以期对桂林风景建筑形成新的理论认知,也为未来风景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无序扩张,在暴雨之后,城内街道仍会出现积水成河的情况,形成严重的内涝之灾。广府古城是华北地区唯一一座洼淀城池,因其独特的水环境营建智慧,极少出现内涝。通过对广府古城的选址布局特征、空间形态、街巷空间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分析广府古城旱地水城、洼淀中心、城水相依的选址特点以及因地就势、双水绕城、龟背地势的营建特色,探究水环境影响下城市营建模式,提出城市营建与水环境适应方法与措施,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囿于我国气候及地形地貌因素,对水资源进行时空调配及管理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发展出以灌溉和调蓄为主的水利工程,形成了以人工控制流量和水位的水文流域单元——灌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灌区已成为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基本模式。首先简述我国灌区的形成及发展、确定陂塘灌区、堰坝灌区和泉(井)灌区这3 种基本类型、分布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风景审美及风景营建的影响。然后以北京三山五园为例,剖析其农业生产、聚落布局、园林营建皆与水利系统密切相关,是具有陂塘灌区和泉(井)灌区特征的国土空间开发的案例。最后,横向对比英国与伊斯兰造园体系,论述不同地区迥异的地理和水文条件塑造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土空间开发方式,并进一步影响了传统的风景营建。文章为理解我国传统的风景营建方式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其进一步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代表,其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两屏三带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格局.自上世纪40年代起,国家就对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活动,但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依然严峻.陕北米脂县高西沟村作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的成功典型,其领先于国家政策的景观营建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  相似文献   

12.
:江西自古以来便与水相生,历史沉淀出的理水智慧被 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与研究。以古城宜春城袁州区内的千古名 渠——李渠为研究对象,进行营建智慧与地域景观表达研究。 通过分析山水环境背景,以此探寻李渠水系统运作机理;梳理 史料文献并总结出理水防灾的营建智慧与管理机制,即“近郊 凿渠,田沟相通”“一渠穿城,分区做功”“蓄泄排布,驯水 有方”“责任分散,集中有序”“修缮运营,沿革共建”,最 终形成“清沥江-城外乡野-蓄水池塘-城内沟渠-秀江”的千年 驯水模式。结合文献中李渠的流经区域、分区特性,以图式语 言法总结李渠在环境营建上对地域空间景观元素的表达所产生 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水利营建的智慧和城市水利 的景观格局,以期能对如今城市水利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对 古李渠水利与其景观风貌的保存和复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63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风味、乡土和风景每一处能构成为集体记忆的场所,都是当地风土人情的集合。我们怀念家乡的风味,这风味之中蕴含着风土人情,乡土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冲刷,那些乡土建筑逐渐成为了风景,其营建智慧也指导着风景建筑的创作,成为了留存在乡愁中一抹风味。本研究专题,以乡土建筑和风景建筑为线索,探索与自然共生的营建智慧,从乡土民居记录、古典园林营造、风景建筑设计、城乡聚落规划等多个层面出发,落实到建筑学中关于建构逻辑、场所精神、聚落形态等本体问题,或依托调研的一手资料阐释其本质,或以营建智慧的提炼为核心,指导当代设计实践。期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与业内从业者及高校师生分享,共同探讨与自然共生的营建智慧。  相似文献   

15.
军屯作为典型的军事防御型传统聚落, 认知其空间形态和营建智慧对其科学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青海省同仁市 的保安四屯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理方法对其空 间形态特征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第一,军屯 边界形状均为紧凑度高的指状,形态呈强结构 化;第二,中心区域的全局集成度高、可达性强, 但局部空间的协同度整体偏低,由连通性感知 整体空间的能力较弱;第三,内部空间的相互控 制程度较低,但遮蔽性好。藉此可透视出中国古 人在建设军屯时的高超智慧,即构建紧凑的空间 围合形态、营建通达性高的军屯中心和塑造防 御性强的街巷布局,这有利于青藏高原古军屯 的价值认知、合理保护和传承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岳慧  郑绍江 《山西建筑》2023,(16):28-30+34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至今,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水更清山更绿人民变得更加幸福。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来探究保山地区水环境情况,利用Arc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分析保山地区典型传统村落内部的水环境景观空间,揭示水环境对地区传统村落的影响,结合传统村落张家村典型案例,针对传统村落水环境景观空间出现的部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从而促进传统村落水环境景观空间的保护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不同的研究思路,推动传统村落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代表,其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两屏三带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格局。自上世纪 40 年代起,国家就对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活动,但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依然严峻。陕北米脂县高西沟村作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的成功典型,其领先于国家政策的景观营建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基于“T-P-C”途径,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源 - 汇”、“群落演替”、“物质循环再生”、“村镇人类生态系统”理论,对高西沟村农田景观营建、林草景观营建及用地格局优化实践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解析,验证其生态性和科学性,为陕北乃至黄土高原生态治理下的景观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茅草类乡土材料曾经在我国传统乡村建设中得到过广泛应用,造就了茅草屋等多种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特色风貌建筑。在乡村风貌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从茅草屋的生态智慧、营建工艺、性能优化及应用展望等四个方面,探索这类传统建造技术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活态传承和适应再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振  牟晓梅 《山西建筑》2007,33(10):328-329
通过对街道景观环境中路灯的调查研究,阐述了路灯在街道景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当前路灯在街道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旨在使路灯在发挥街道设施功能的同时发挥更好的造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